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美国诗歌史上唯一可同华尔特·惠特曼相媲美的伟大诗人,狄金森的诗歌以想象丰富,意象奇特、艺术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著称。从狄金森诗歌意象涉及最多的自然、情感、宗教入手,寻找其诗歌灵魂的吉光片羽,探寻这个敏感与敏锐的女诗人之魂。  相似文献   

2.
李丽敏 《科技信息》2012,(35):202-202,268
艾米莉·狄金森是十九世纪美国文坛的著名诗人,本文探讨了狄金森对宗教复杂的情感,她依赖上帝,把上帝作为自己寂寞心灵的交流者,但同时又嘲弄藐视上帝,对基督教持批判怀疑态度。在宗教盛行的美国社会,对于女性来说,这种对宗教的反抗思想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3.
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诗歌中经常出现的主题,这一主题作品数量多,角度奇特,意向新颖而大胆。本文首先探寻诗人对这一主题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然后通过分析诗人的几首诗歌来说明诗人通过死亡所欲表现的思想和对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一生创作了大量描写自然的诗歌,这些自然诗包罗万象、各具特色。它们最主要的特点是富舍大量奇特而鲜明的意象。本文从神话原型批评着手,对艾米莉自然诗中的意象予以分析和研究,从而正确把握这些丰富意象的深刻内涵,并加深对艾米莉自然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生态女性主义研究和探讨自然与女性,解构人类中心主义的二元对立观念。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分析和重审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和自然的边缘地位,从环境和性别的双重视角进行文学批评。运用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研究和探讨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自然诗中的生态女性视角,发掘诗人的生态女性意识,探究诗歌中反映的人与自然和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二十世纪伟大的女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而著名.本文结合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日记和生活经历,从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和爱情诗中浅析诗人心中孩子般的童真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独特的个性加以阐释.本文旨在揭示艾米莉·狄金森这位深居简出的女诗人保持内心天真和精神独立自由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是美国诗歌史上的里程碑。其诗歌不循章法,内容广阔,格调清新,言简意赅,韵律多变。在近1800首诸多主题的诗歌中,她用其特有的艺术手法和审美标准来表达对生活、生命的热爱、思考和内省,探询着生命的本质,展现了其追求真与美,力求在简朴中提炼精华的原则和重视个性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8.
艾米莉·狄金森,美国浪漫主义女诗人,她生前恬淡,终身未嫁,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但她的内心却隐藏着一个丰富、深邃、炽热的情感世界。她的诗题材多以爱情见长,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本文通过剖析诗人的情感世界,进而赏析其爱情诗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艾米莉·狄金森以死亡与永生为主题的两首诗,旨在揭示诗人狄金森就如其他很多的思想者一样对死亡与永生的本质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事实上,艾米莉·狄金森终其一生对死亡的本质与死后永生的可能一直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爱米莉·狄金森,这位十九世纪中期的美国女诗人,似乎不属于她的时代,而属于二十世纪.她生前默默无闻,在她死后多年的二十世纪,人们才把鲜花和桂冠戴在她身上.有人称她是公元七世纪古希腊萨福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把她驾驭语言的能力和莎士比亚相比。美国文学界在一九八三年纪念华盛顿·欧文诞生二百年之际,辟了诗人角.首批入选的三位诗人,其中一位就是爱米莉·狄金森.献给她的题词是:“啊,杰出的爱米莉·狄金森!”  相似文献   

11.
重访莫斯科     
去年岁末,我和高莽同志(《世界文学》副主编)应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前往莫斯科参加了在11月28日至12月2日举行的国际苏联文学翻译家会议.我前一次访问苏联是在1958年,匆匆已别25年.在四分之一世纪之后我怀着激动而又兴奋的心情重访苏联,一方面是寻旧,另一方面是访新,所见所闻,印象既很深刻,感想亦复良多!  相似文献   

12.
重访狮城     
胡正跃 《世界知识》2014,(23):64-67
<正>今年8月,利用假期,我到新加坡做了一次私人旅行。二十年前,我曾在此常驻过四年。故地重游,感觉高楼大厦更多了,道路两旁的树木长高了,车水马龙的情景更胜当年。故地重游变化巨大变化最大的地方当属滨海湾一带。二十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滩涂,今天已成该国最具魅力的城区。金沙酒店、艺术中心、室内植物馆、擎天大树和摩天轮等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鱼尾狮公园拓展很多,增加了一座会喷水的大型石狮。新加坡河沿岸  相似文献   

13.
重访老吕     
老吕还是那身装束,还是那样的谈吐,依然朴实与热情。但几句话后,我们发现,老吕的变化是在内心。他见的人更多了,想得更远了,也更加自信了。  相似文献   

14.
重访巴黎     
正50年前(1964年)的深秋,作为1949年后第一批留法进修生,我曾第一次到过巴黎。此后,虽因工作关系,又访问或路过巴黎几次,却并无时间去细致入微地观察、探访一下巴黎的真实面貌。如今赋闲多年,竟有再访问巴黎的机会,应当补补课,重新认识一下巴黎  相似文献   

15.
重访黄连山     
何芬奇 《大自然》2010,(1):20-23
上世纪90年代,为了研究四川山鹧鸪,我曾先后至少五次去到四川马边县的黄连山。记得最后一次去黄连山是1998年,当时是陪同国际鸟盟鹑类专家组主席西蒙·道威尔博士一同前往。阔别十余年之后,2009年9月下旬,我终于又有机会携鸟友再度走访黄连山。  相似文献   

16.
重访朝鲜     
列车驶过丹东,窗外可见鸭绿江水流淌。江两岸是两片和平、富有生机的大地。我的脑中忽然闪出这样的情景:一个黄昏,几个年轻人,把背包扔上一辆军用卡车,踏住后轮,翻身上车。车开了,驶过弹痕累累的大桥。夜幕降临,城市和乡镇的断垣残壁在淡淡月光下隐约可见。在那被炸过千万次、又修复过千万次的公路上,在高射炮的射击和敌机的轰鸣声中,数不清的军车满载着战士或物资流水似地行驶在那片硝烟弥漫的土地上……那是1953年年初,抗美援朝的年代。我是那几个搭车的年轻人中的一个,当时正作为《世界知识》的特派记者,奉命赴开城采访。 34年的岁月流逝了! 如今,1987年9月的一天,阳光普照在边境的原野上。我作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表团的成员应  相似文献   

17.
重访六巷     
针对 6 8年前费孝通和王同惠所作的《花蓝瑶的社会组织》 ,对六巷进行了回访。在扩大研究对象 ,拓宽研究地域 ,进行更深入的专题调查 ,更精确的调查分类的基础上 ,提出“花蓝瑶的社会组织主要为石牌制和瑶老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重访蒙古     
今年7月20日至28日,应蒙古和平与友好组织联合会执委会的邀请,章文晋率中国人民对外友协代表团出访蒙古。我作为这个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在时隔14年后重又踏上了这片土地,所见所闻倍感亲切。熟悉而又新鲜我对蒙古首都乌兰巴托市的街区很熟悉,用不着人指点也能说出些名堂。可街旁那些经过改造的或新建的建筑却令我惊奇。早晨,从我们下榻的南山宾馆向北望去,在阳光的照射下,各色新建住宅和刚粉刷过的老住宅显得格外好看。  相似文献   

19.
刘其刚 《科技信息》2007,(22):225-225,278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艾米莉&#183;狄金森以死亡与永生为主题的两首诗,旨在揭示诗人狄金森就如其他很多的思想者一样对死亡与永生的本质怀有一种矛盾的心理。事实上,艾米莉&#183;狄金森终其一生对死亡的本质与死后永生的可能一直持一种将信将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艾米莉·狄更生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诗人,她一生创作了近两千多首诗,其中五百多首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死亡与永生。“死亡与永生”成了狄更生几乎一生遥望和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