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5 毫秒
1.
配位聚合物由于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备受关注,纳米级配位聚合物更是由于其独特的生物活性等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领域.铁酚类配位聚合物由于具有较好的生物兼容性、较强的近红外吸收性以及独特的磁学性能而被广泛研究.因此,本课题组近年来通过白蛋白独特的结构,仿生矿化合成了多种具有纳米结构的铁酚类配位聚合物,研究了其磁共振成像(MRI)、光声成像(PA)以及光热治疗功能,主要概述了白蛋白调控的铁酚类配位聚合物的研究进展,并进一步探讨了该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新型聚合物:聚乙二醇-胆酸(PEG-CA),并分别采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表征手段确定聚合物的结构,然后通过Zeta-Plus电位粒径仪测得其自组装后胶束的粒径大小及分布。最后测定了聚乙二醇-胆酸(PEG-CA)胶束负载阿霉素(DOX)的载药量。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聚乙二醇-胆酸(PEG-CA)具有作为纳米药物载体的药物输送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肼屈嗪(PHPMA-HYD)大分子前药的合成方法。以偶氮二异丁腈(AIBN)引发的聚合反应,制备药物载体PHPMA。然后以丁二酸酐为连接基团,将原药HYD连接在PHPMA上,得到了PHPMA-HYD大分子前药。对所得到的产物进行了紫外、FTIR、元素、DSC分析表征。检测结果显示前药中HYD的含量大于10.3%。该方法操作简单、易行,产率高。  相似文献   

4.
二乙氨基硫代甲酸铜[copper diethyldithiocarbamate, Cu(DDC)2]可通过多种机制诱导肿瘤细胞死亡,是一种潜在的抗肿瘤药物.但Cu(DDC)2极低的水溶性使其应用受到很大限制.Cu(DDC)2纳米给药系统在细胞和动物模型中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文章基于近年来关于Cu(DDC)2纳米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研究进行总结和展望,为新型Cu(DDC)2纳米给药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纳米具有众多的官能团和高度支化的三维立体结构,显示出与线型分子完全不同的性质,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文章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超支化纳米聚合物缓释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首先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eversible addition-fragmentation chain transfer,RAFT)自由基活性聚合合成超支化聚合物,随后向超支化聚合物中加入甲醇,通过加热、冷却过程即可制备纳米聚合物颗粒的甲醇分散液,方法简单、无需自组装。所制备的纳米缓释材料结构稳定均匀,具有较高的疏水物质的装载和控释能力,可应用于医药生物等领域。  相似文献   

6.
研究聚N-(2-羟丙基)甲基丙烯酰胺-普罗帕酮(PHPMA-Propafenone)大分子前药合成途径以及类比优化。用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聚合剂引发反应,制得前药载体PHPMA。再将原药普罗帕酮以丁二酸酐为连接基团,连接在PHPMA上。获得PHPMAPropafenone大分子前药。并对所得到的前药进行了紫外光谱、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元素以及DSC分析表征。检测结果表明前药中Propafenone的最高载药量为9.7%。该方法操作简易可行,产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设计合成了一种核-壳结构内标化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探针,并用于磷脂双层膜中药物释放研究.该SERS探针中,拉曼报告分子包裹在金纳米球和金纳米壳层中间,金纳米壳层将报告分子与外部环境隔开,确保了信号稳定性.同时,金纳米壳外层裸露,可以用于待测分子的SERS传感.进一步在内标化SERS探针表面包裹以磷脂双分子层,以二乙基硫醛三碳菁化碘(DTTC)作为模型药物,构建探针标记脂质体纳米结构,并进行细胞标记.通过检测探针内标和DTTC拉曼信号的比率变化,可以反映细胞内纳米药物的释放行为.所建立的比率方法有效消除了拉曼测试仪器本身误差的影响,为药物的体内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简称βGU)是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的重要酸性水解酶。βGU具有极高的催化效率,几乎可以水解任何含β-葡萄糖醛酸苷结构的底物。其活性与pH值相关,在酸性环境下(pH值为4左右)活性最佳。由于该酶在广泛种类的恶性肿瘤中高度表达,及肿瘤酸性微环境对其活性的催化作用,因而在靶向性抗肿瘤药物的研究与开发中成为新的研究热点。综述了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肿瘤的关系以及基于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抗肿瘤药物的研发近况。  相似文献   

9.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二维片层状结构,是一种新型碳类纳米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等性能,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材料,近年来广泛用于改性各种聚合物。本文回顾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能和应用现状;综述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度、刚度、韧性、电学和热学等性能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石墨烯改性聚合物常见的3种制备方法(溶液共混、熔融共混和原位聚合)及其对石墨烯在聚合物基体中分散性的影响,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变化规律与作用机理,石墨烯微观结构等因素对材料热学性能以及导电阈值的影响等;讨论了石墨烯/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潜在应用和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展望了其低成本产业化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刺激响应型"纳米载体是一类功能性聚合物,具有随外界环境变化而结构或性质改变的特征,在药物/基因传递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受到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这些材料的优势是可识别局部生理条件异常,如肿瘤细胞中较低的pH,偏高的温度及氧化还原平衡等.其中,活性氧响应型纳米载体可充分利用病变组织或细胞中的高活性氧水平,调节药物或基因的靶向传递和释放,成为了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活性氧响应型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简述了其合成方法及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两类活性氧响应聚合物材料即水溶性改变材料及结构降解型材料,最后对活性氧响应型聚合物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11.
癌症作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全球被广泛研究.病毒样颗粒是由多个病毒的一种或几种结构蛋白组装而成的颗粒,不含病毒核酸,不能进行自主复制,具有与病毒类似的整体结构.通过化学和基因工程的方法对病毒样颗粒中所含的蛋白进行功能化修饰,可使其成为一种具有众多应用前景的体系.病毒样颗粒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免疫激活剂,同时兼具纳米颗粒尺寸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中药物递送载体和疫苗的设计.本文对病毒样颗粒在上述两个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病毒样颗粒在肿瘤治疗及相关的药物研发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章研究了在有机溶剂(如乙醇)中,通过溶剂蒸发制备疏水性药物纳米颗粒的方法及制备的纳米材料。以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支化聚(乙二醇)-b-(N-异丙基丙烯酰胺)聚合物纳米为支架,装载不同疏水药物,经过溶剂蒸发,得到稳定的纳米药物,同时能很方便地溶解在水中得到水性药物纳米颗粒分散体。研究表明:疏水性药物纳米颗粒中,酮洛芬药物纳米颗粒(Dh≈200nm),可以在溶液中稳定保存9个月;当药物与聚合物质量比为0.33∶1时产率可达96%,质量比为1∶1时产率可达到80%。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动态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表征了药物纳米的尺度和结构。  相似文献   

13.
 纳米药物作为一种新兴的药物制剂,显示出为癌症患者提供副作用更小和具有靶向效果的治疗前景。近年来,随着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纳米药物的研发和临床转化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现有很多纳米药物已经进入临床试验,其中部分产品已获得批准,在临床上应用于肿瘤治疗,改善了治疗效果。但是,肿瘤的复杂性和异质性,也为纳米药物对肿瘤的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从纳米药物的临床转化角度出发,概述了癌症纳米药物的发展和现状,纳米药物在临床转化中进展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相似文献   

14.
以荧光纳米钻石(FND)作为药物载体和探针,转铁蛋白(Tf)作为靶向配体,聚赖氨酸(PL)做桥梁,制备了荧光纳米钻石-聚赖氨酸-转铁蛋白(FND-PL-Tf)靶向纳米颗粒;以人宫颈癌细胞(HeLa cells)为体外模型,研究靶向纳米颗粒与细胞的作用,探讨细胞摄取纳米颗粒的转运机制,为纳米颗粒靶向输送药物和肿瘤检测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细胞摄取FND-PL-Tf纳米颗粒的数量与颗粒浓度、时间及纳米颗粒表面偶联转铁蛋白量有关;由物理吸附或共价偶联Tf获得的FND-PL-Tf纳米颗粒均为网格蛋白决定、转铁蛋白受体介导机制进入细胞。这些研究表明FND-PL-Tf纳米颗粒具有潜在的靶向输送药物和肿瘤靶向检测功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一步细乳液聚合法,将激发态分子内质子转移(ESIPT)荧光染料给体4-甲基苯胺基苯并噻唑(ABT)和4-甲基苯酚基苯并噻唑(HBT)与光致变色受体2-(3′,3′-二甲基-6-硝基螺\[苯并吡喃-2,2′-吲哚啉\]-1′-基)辛基-甲基丙烯酸酯(SP8MA)引入单个聚合物纳米粒子中,合成一系列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的新型光开关多色荧光聚合物纳米粒子.在365 nm紫外光和525 nm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通过选择性发生给受体间的FRET,聚合物纳米粒子表现出多色及可开关调控和可区分的荧光发射信号.该纳米粒子在信息加密、动态防伪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纤维膜光催化剂的产氢效果,以共轭聚合物半导体聚(3-己基噻吩)(poly(3-hexylthiophene, P3HT)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的共混溶液为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系列P3HT/PMMA纳米纤维,并对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进行测试分析。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接触角测试仪等对不同的P3HT/PMMA纳米纤维的表观形貌及相关性质进行表征。SEM图显示,当纺丝液分别以氯仿/氯苯和氯苯为溶剂时,纳米纤维形貌表现出明显差异;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显示纳米纤维中P3HT为光催化活性成分,其中以氯苯为溶剂、空气湿度80%时制得的纳米纤维产氢速率最佳(145μmol/(h·g));XRD、接触角和电流测试与分析表明,P3HT以非晶结构均匀分散在纳米纤维中,且纳米纤维膜疏水程度越低,制氢速率越高。P3HT纤维化可有效提高其光催化制氢性能,不仅为光解水制氢提供了新思路,还为可溶液加工的线性共轭聚合物半导体提供了新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一种基于DNA sub-tile的自组装策略,通过模块化的方式灵活构建多种刚性DNA tile,同时利用DNA tile 的对称性,创建多种有限尺寸,空间可寻址的纳米网格结构,并阐述其可能在癌症治疗中作为小分子纳米药物颗粒运载工具,实现定向给药的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纳米稀土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特别是在肿瘤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研究引起了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一方面,纳米稀土MOF具有独特的光学和磁学性质,可用于生物成像(如荧光成像和磁共振成像等);另一方面,纳米稀土MOF的组成和结构多样,且具有高的比表面和大的孔容,是具有潜力的药物控释载体.这种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纳米稀土MOF为开发新型的诊疗一体化试剂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稀土MOF的合成及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多金属氧酸盐(POMs)又称金属氧簇,具有多种多样的结构和丰富的物理化学性质,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治疗研究.然而,纯无机的POMs往往存在毒性高和体内易解离等缺点,限制了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将POMs与有机物杂化组装成POM纳米复合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无机-有机杂化的POM纳米复合材料不仅能够提高POMs的稳定性和生物兼容性,同时能够改善其细胞穿透能力和肿瘤靶向性(EPR效应),在肿瘤诊疗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简要介绍了POM纳米复合材料在肿瘤诊疗方面的应用,包括磁共振成像(MRI)、光声成像(PAI)、光热治疗(PTT)、化学动力学治疗(CDT)、放射治疗(RT)和多模态成像引导联合治疗等.  相似文献   

20.
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在人类与癌症斗争的过程中发展出了许多具有治疗前景的纳米治疗平台.其中,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球(MAG-MSNs)被认为是一种具有研究前景的纳米材料.MAG-MSNs具有易制备、低成本、易改性、生物安全性高等特点,提高了材料的性能,使得材料在光热治疗(PTT)肿瘤及化学动力学治疗(CDT)肿瘤等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应用前景.综述了具有核壳结构MAG-MSNs的结构特点与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肿瘤治疗领域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