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4):102-105
观音造像女性化是中国佛教的特有现象,时间从南北朝一直持续到唐五代乃至宋初,发展高峰则是高宗武则天时期。在这一高峰期,观音造像由男身女相转化为女身女相,基本完成了观音造像的本土化。之所以如此,既与武则天的推动作用分不开,也与以贵族女性为首的妇女崇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北史》作为记述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历史活动的重要史著,其成书过程、删削增补已在学界得到充分探讨,但对该书民族列传进行系统研究的成果尚未见到。对《北史》民族列传所记载的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发展情况以及各民族与北朝政权的关系进行研究,不仅可明确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意涵,而且可从《北史》通代的民族史叙述中凸显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应有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出自自身利益的考虑,采取反对袁世凯的政策,引起两者关系的紧张与恶化。但最终由于英国等国的干预,日本被迫妥协,放弃了对袁敌视的政策。从日本和袁世凯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两者都是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对待辛亥革命的。  相似文献   

4.
辛亥革命时期,日本为了维护自已的利量,并加以扩大,先是想用武力镇压革命党人,但因各种原因未能得逞,之后,又想支持革命党人,但附加危害中国主权的条件,因而遭到革命党人的拒绝。从日本与革命党人的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相似文献   

5.
举例说明了辽金时期山西佛寺藏书的成就,探讨了辽金时期山西佛寺藏书繁荣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历史上,中国与朝鲜一直是宗藩关系,但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尤其是日本势力介入中国与朝鲜,致使中朝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晚清政府为了防止朝鲜被帝国主义列强所侵,积极使中国的宗主权实质化,利用各种机会和办法加强中朝之间的宗藩关系。朝鲜政府在帝国主义的怂恿下,急欲摆脱清朝政府的控制。晚清时期中朝关系的变化,体现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和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地区的争夺。  相似文献   

7.
唐宋时期是中国图书对外交流的高潮,以中国书籍输入日本为主,为日本吸收汉文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扼要介绍了东亚建筑研究方面的工作进展情况;日本与中国的交往在建筑方面的主要影响;佛寺与都城建设;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明清时期蝗虫灾害统计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历史资料,对湖北省明清时期蝗虫灾害发生的统计特征及其与其它灾害耦合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明清时期的蝗虫灾害频繁,且经历了“无灾时期、多灾时期”两个阶段;蝗灾在发生时间上年内表现出“夏秋多,冬春少”的特点,年际则具有连发性特征,并呈现出80-100年的振荡周期;蝗虫灾害空间上则体现出“丘陵山地发生少,沿江平原及岗地发生多”且深受河南、安徽两省蝗灾发生影响的特征;同时,蝗灾与旱灾几乎相伴而行,与水灾关系不大,且常常导致饥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本针对本刊原发表的论中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该根据大理国时期的碑刻资料,对明清时期有关史料对大理祥云水目寺的始建年代进行全面的考证,认为水目寺应该是大理国时期的建筑而不是南诏龙兴年间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以建筑物为题材的诗词曲赋,不仅记录着中国古典建筑的华美、庄严、精巧,还寄托着中国历代文人墨客的抱负和情怀,从宫殿、寺庙、亭台、楼阁、书室等不同类型的古代建筑及其诗词作品中,可以读出诗人们面对不同建筑物时所产生的不同思想和情怀。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藏传佛教建筑使用的陶质饰件的分类出发,探讨了这些陶质饰件的起源、特点和发展。指出由原先的陶质饰件装饰的寺院屋顶以及土石结构灵塔过渡到金银灵塔,既是由于民间陶质陶艺绝技,也是藏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审美标准和丰富的想象力发展到顶峰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本主庙装饰艺术的巧妙运用,使建筑的主题或某种文化的涵义凸现出来,形成视觉焦点,产生深刻的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使得建筑艺术的外观和形式具有了丰富的审美意蕴。主要表现在装饰图案的丰富性与象征性、装饰风格的世俗化与演进性、装饰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王键 《山西科技》2006,(5):16-17
山西琉璃制品制造在历史上一直占有重要地位,传统样式制造一直保持至今。文章阐述了山西琉璃制造业应走出传统造型模式,走入现代公共设施建设、园林景观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5.
自然的异化:现代建材制造与现代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材料的微观结构出发,分析比较了木材、天然石材、粘土砖瓦、水泥(混凝土)、玻璃、钢材等主要传统和现代建筑材料的制造过程,探讨了现代建筑材料制造过程同现代主义建筑及其文化的联系.认为现代建材制造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异化过程,使用现代建材的现代建筑则在更大尺度上异化了自然,而对自然的异化是现代主义建筑文化问题的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五台山显通寺中的云牌是一种寺庙乐器,为了研究它的音响特性,我们应用激光全息摄影,用时间平均法对云牌的模拟品进行了测试,得到了云牌各固有频率的振动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从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祠堂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权力博弈的产物。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团结了族人,强化了宗族意识,在村落之间也有利于树立本族的新形象、提高本族的声誉。从本质上说,祠堂重建并非一种传统文化的有意识的保护,而是当下社会人们的一种积极选择,这种选择有意无意间促进了村落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物质增长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精神认同。  相似文献   

18.
西藏日喀则是藏族苯教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地区之一,著名的楚氏、许氏、巴氏、辛氏等母寺均在该地区境内,现全地区共有6座苯教寺庙140多名苯教僧尼。文章通过对西藏日喀则地区苯教寺庙历史概貌以及现状调查分析,认为苯教自身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原始性,致使苯教寺庙周边信教群众的信仰具有多元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后泉州天后宫与闽台妈祖庙以及其他宫庙之间构建起密切的关系网络。通过获取蕴藏于庙际网络中的社会资本,泉州天后宫进一步巩固了它在闽台妈祖信仰圈中的中心位置。由于庙际网络是通过信众间的往来构建起来的,庙际网络在给宫庙带来社会资本回报的同时,也很自然地惠及两岸信众,由此促进两岸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