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道了下述事实,也许有人会失望。用鲜血书写英勇和忠贞的文天祥的两个弟弟,一个降了元,另一个则逃避现实、退隐不仕。哥哥那么忠烈,弟弟却做出了"有损"其英名的"丑事"。文天祥有三个弟弟:文壁、文霆、文璋。  相似文献   

2.
《宋史·文天祥传》对五牧之战、祈请使之行、空坑和五坡岭兵败等事件的叙述均有错误之处,而关于文天祥“自奉甚厚”和所谓“黄冠故乡”数语的记载,更涉及到对文天祥的基本评价问题,本文逐一考辨、论析,以还历史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3.
张远芬《文天祥手卷真伪辨》一文,在手卷书写时间和背景的考述上有对误,该文认定新发现的文天祥手卷“写于南宋德被二年(1276)他在杭州任右丞相时”,这是不符合史实的。“手卷”落款本身也有疑点,在景炎改元之后,文天祥不可能以“德二年秋九月”来签署日期。  相似文献   

4.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1979—2006年文天祥研究论文为统计对象,分别从年代分布、论文选题、期刊分布、论文作者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数据上的统计与分析,试为今后的文天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天祥的《集杜诗》200首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公认为文山代表作;而文天祥的另一组集杜诗《胡笳曲》十八拍也堪称诗苑奇葩,却较少有人谈及。本文拟对《胡笳曲》作具体探讨,以抛砖引玉,共同填补文天祥诗歌研究中的这一缺憾。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以1979-2006年文天祥研究论文为统计对象,分别从年代分布、论文选题、期刊分布、论文作者情况四个方面进行了数据上的统计与分析,试为今后的文天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南宋末年,爱国诗人文天祥以独特的方式接受学习杜诗.一是学习杜诗的沉郁顿挫风格;二是仿杜诗的"记史"精神;三是集杜诗;最后,他还模仿杜句.在国难当头,生死存亡的关头.杜甫的忠义爱国精神进入文天祥的精神视野,成为他的学习榜样.南宋的灭亡,成就了文天祥在诗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有关文天祥手卷内容、题跋及书风诸方面之分析 ,判定此手卷为赝品 ,并由此纠正了张远芬《文天祥手卷真伪辨》中若干文史方面之谬误。  相似文献   

9.
文天祥既是伟大的民族英雄,又是杰出的爱国诗人。文天祥诗歌的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死不愧庐陵”的爱家亲情;“近来又报秋风紧,颇觉忧时鬓欲斑”的忧患意识;“何日洗兵马,车书四海同”的统一祖国的宏愿;“但令身未死,随力报乾坤”的爱国情操;“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英雄气概。  相似文献   

10.
集杜句,“学琰语”,用以自遣,是文天祥《胡笳曲(十八拍)》的主要特点。作者在代蔡文姬立言的同时,融进自己的经历和感情,艺术地概括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抒发了社稷倾覆、民族劫难的深愤巨痛。文天祥《胡笳曲》凝重沉郁的风格,与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可谓同曲异调;又在诗歌体裁和表现手法上提供了与《集杜诗》200首不同的集句创作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