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长期失重和暴露在宇宙辐射中会以人体造成极大损害。这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肌肉和骨骼萎缩 肌肉和骨骼萎缩是太空旅行研究中有代表性的关键领域之一。在地球上,肌肉和骨骼由于不断地对抗重力而得到锻炼,在微重力的太空环境,它们就会退化。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大卫·沃尔夫在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上停留4个半月后,仅背部肌肉就减少了  相似文献   

2.
正2021年7月4日,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外,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携手打赢了一场约7个小时的太空出舱配合战。这是继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后,中国航天员再次实施的空间出舱活动,也是我国空间站阶段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  相似文献   

3.
空间对接机构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空间对接技术和对接机构已经成为航天技术的一个重要方向 ,是载人飞行的关键技术 ,也是今后扩展卫星应用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图为“神舟” 4号箭船对接前  言对接机构最早是用来进行载人飞行技术的重要部分 ,实现飞行器之间 (如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 )在宇宙空间的连接 ,航天员可以从一个飞行器转移到另一个飞行器。例如前苏联 /俄罗斯空间站飞行中 ,航天员利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进入空间站 ;还有美国登月飞行中 ,航天员利用登月舱与“阿波罗”飞船对接进入飞船等。对接技术和对接机构是载入飞行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由于运载能力的限…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坠毁引起全球关注;4月19日,又是世界第一座空间站——礼炮1号升空30周年。这两个日子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要理解这一点,就要明白什么是空间站。 人类现有的载人航天器包括宇宙飞船、空间站。航天飞机,其中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主要用于天地往返运输,在太空飞行时间一般不超过20天;而空间站不返回地面,在太空长期运行,主要用于观天看地、科学研究、太空生产和在轨服务等。 由此不难看出,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是人类进入太空的交通工具,而空间站则如同一艘不落的航天母舰,是开发太空的人造“天宫”。它与宇宙飞船和航天飞机相比具有许多特有的优点,比如规模大、电源充足;在轨道上运行时间长;其上的实验设备可以更换和维修;航天员能轮流分批作业;其功能可以不断扩展,等等。实际上,空间站综合了人造地球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航天器的各自优点,既能长期在轨运行,又可以载人航天飞行,因而一问世便受到了世界航天大国的高度重视。 空间站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大规模开发太空资源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这种可供多名航天员巡访、长期居住和工作的空间大厦,能由运输器为在其上面长期生活的人提供生活用品等。 利用空间站能长期载人的优...  相似文献   

5.
正在美国,洛杉矶的加州科学中心和得克萨斯州的休斯顿航天中心最近开放了"航天员体验"展馆和"太空之旅"展馆,参观者通过亲自动手、亲自攀爬,去体验在脱离地球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体会适应其环境所需要具备的各种素质。在新展馆"太空之旅"中,参观者进来之时可以看到跟国际空间站命运实验室同样大小的复制实验室,同时该实验室正在围绕着他们旋转,可以让人领略到航天员在太空中会有怎样的经历。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6月17日,时隔5年,中国航天员重返太空,第一次进入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工作生活,在轨驻留3个月。从领命出征,到进入空间站,再到开启太空生活,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始终神情自若,呈现出良好的状态。事实上,"云淡风轻"的背后,他们早已经历了从体质到心理的千锤百炼。  相似文献   

7.
宇宙动态     
海王星具有“温暖”南极;被3条环带包围的奇特恒星;希夏邦马地区冰川消退;俄研制空间站低噪声通风设备;月球南极未现冰冻水;最炽热的行星;  相似文献   

8.
正"哇,这外面太漂亮了!""慢点,不要着急!"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的这组对话留在了浩瀚无垠的星空里,也一字不落地传回到了地球上。中国人第一次在自己的空间站里看太空,脚下的地球不停旋转,清晰可见,美到令人窒息!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首批进驻中国空间站的航天员。  相似文献   

9.
国际空间站的很多组件都有自己的名字,比如俄罗斯Zarya曙光舱、日本实验舱kibo、美国“命运”试验舱等,唯独国际空间站没有自己的名字:在国际空间站迎来自己10周岁生日的时候,为它起个名字成了各方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日本扩大空间科研任务范围MichaelMecham著林志信译在国际空间站不确定性日益增大期境,日本正在新的运载火箭计划下不断地改善它飞往空间的通路,这在该国空间预算中占有较大份额。在未来几年里,国际空间站日本实验舱的研制工作将被使新的H-2运载火箭运...  相似文献   

11.
最后的大陆——南极。曾被认为是地球上环境未受人类活动破坏的大陆。然而,南极如同一片未曾开垦的处女地,面对垂手可得又取之不尽的财富,人们表现得如此贪婪和不顾一切。人类南极环境保护意识的形成.要大大滞后于对南极的开发利用。随着人类南极活动的日趋频繁.南极环境生态正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和威胁。南极至今是否还是我们这个星球上最为清洁的大地?南极对于人类的生存又价值何在?人们的担忧不无道理.而对疑问的解答让人更加重了这种担忧。  相似文献   

12.
刚刚组装到位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第一个轨道载人设施。实验舱由舱内实验室、舱外实验平台和舱内保管室三个部分组成.由三菱重工名古屋航空航天系统制造厂承担加工制作,于2004年开始由美国的航天飞机分几次发射到距离地球460千米的太空.与现有的国际空间站组装到一起。其中圆桶形舱内实验室使用铝合金制作,全长11.2米,外径4.4米,内径4.2米,重152吨,耗资7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虽然空间生命科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但从空间环境因素的影响来看,最核心的内容主要是两个:微重力和宇宙辐射。以往的载人航天,由于是在近地轨道上进行,而且在轨道上停留的时间也不很长,因此宇宙辐射对航天员的危害并不突出。但是随着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更先进的载人空间站的出现,使得航天员在轨道上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并有可能在高轨  相似文献   

14.
经过10年努力,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的最后一个对接实验舱——“自然”舱,终于在1996年4月26日由质子号火箭发射升空,到390公里高与和平号组合对接,从而宣告这一120多吨的积木式空间站大功告成。 和平号空间站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座在太空运行的“天宫”,也是至今发射过的质量最重、载人最多、寿命最长、技术最先进的空间站,还是第二代,即最新一代空间站的“处女作”,且为“独生子”,“别无分店”。去年,俄罗斯男女航天员在和平号上双双刷新了载人航天的世界纪录,美国航天飞机也与和平号多  相似文献   

15.
贻方 《自然杂志》2007,29(2):124-124
NASA的官员们表示,在靠近月球南极的谢克尔顿陨石坑边缘将可能成为未来月球人家园的前哨战。一个由该局高级管理人员组成的小组宣布航天员们在2020年将重返月球的计划。但是这次的任务不像当年的阿波罗计划那样只是短暂驻留,NASA预想到2024年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地,将有首批四个航天员到达。“我们正讨论在月球上建立一个基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决定”负责NASA探月计划的首席研究员Doug Cooke在休斯敦约翰逊空间中心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说。  相似文献   

16.
退役于2003年的俄罗斯宇航员阿夫杰耶夫博士在1992—1999年间执行过三次太空任务.他在“和平号”国际空间站上度过了747天14小时11秒,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在太空停留时间最长的记录。2004年8月,阿夫杰耶夫访问日本.《牛顿》杂志的记者专门就其长期在太空工作、生活的各种问题对他进行了采访。以下是这次采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在太空和地面对手同下国际象棋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宇航员格雷格·查米托夫于2008年6月乘坐航天飞机进驻国际空间站,他的主要任务是在国际空间站上安装新的日本实验舱,以供科研人员进行太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夜空中最亮的星",你看到了吗?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频繁过境,引得各地天文爱好者争相观测、拍摄,一睹"天和"的亮丽身影。由于空间站会反射太阳光,所以在夜空中它就会变得比较亮,当我们看到它的时候,它就像一颗星星一样,快速地在夜空中移动。而在天和核心舱内,3名中国航天员吃穿住行有序规律,核心舱里越来越有家的感觉。  相似文献   

19.
从成年期起,人体肌肉即开始减少。且这种减少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快,最终导致老年人特有的肌肉松弛。医学研究证实,某些形式的锻炼,能增强即使年逾古稀的人的衰退了的肌力。假若你年方35至40岁之间,虽自觉强壮如前,但给你活动力量的骨骼肌组织,可能已经开始减少。纽约圣鲁克斯·罗斯维尔特医疗中心的斯蒂文·海姆斯菲尔特(StevenB.Heymsfield)注意到,纵使是规则地进行需氧锻炼的健康的人,其骨骼肌仍然缓慢地、无情地耗损着;只是在几十年里通常是感觉不到的,因为,损耗掉的肌肉,被额外的脂肪悄悄填补。所以,虽然时间推移而…  相似文献   

20.
下面是他讲述的建立我国第一个南极大陆站——中山站的一段经历。 为了深入开展南极科学考察,跟上国际上南极科学研究的步伐,我国决定在南极大陆建站。 1988年 11月 20日至 1989年4月10日,116名中华男儿乘“极地号”奔赴南极,在极为艰险的环境下,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大陆站——中山站。这段艰难历程,我终生难忘。 “极地号”受困 要把建站物资和仪器运到南极大陆,必须要有破冰船,才能顺利冲破陆缘浮冰,接近大陆。然而,当时我国只有一艘几乎没有破冰能力且超期服役的抗冰船——“极地号”,这给我们此次南极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