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试从价值-利益互动规律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草海自然保护区出现的保护和利用冲突问题是受到价值-利益互动规律所决定的,只有在草海自然保护区的三方面利益主体之间,运用价值-利益互动规律,科学平衡三者利益关系,做到对自然保护区保护和利用的确切定位,才能最终解决草海自然保护区面临的诸多问题.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价值-利益互动规律及其对自然保护区建设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资源是开展生态旅游活动的基础,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旅游开发通常是各类自然保护区发展中难以绕过的难题。对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及各类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考察,详细考察了保护区范围内的各类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并对旅游资源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为分析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承载力,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面积法和改进的线路法结合的方式计算保护区的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结果表明,保护区趋于保守的游客日承载容量为13349人次,游客年承载容量为2402820人次。  相似文献   

3.
深入分析草海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优势,梳理草海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状况,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以期对草海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草海的保护与生态农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海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们一些盲目、短期经济行为,使草海受到干扰、破坏、污染。附近农民造田、放牧、破坏沼泽、草甸、草海湿地面临恶性退变。保护草海重要措施之一是发展各类高效生态经济实体;在外围地区建设林果、人工草场生态保护带、提高载畜量;发展鱼、水禽及水生植物养殖业,搞好综合利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动态场景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进行研究,集成多年的遥感、海图及野外调查数据,构建生境地理空间数据库,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大河口区淤涨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框架,并给出了区划方法的一个基于离散数学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利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空间模糊评价模型,研究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结果表明:① 核心区、缓冲区1、缓冲区2和过渡区4个功能区分别占东滩保护区总面积的18.0%、13.2%、18.4%、50.4%.在空间布局和生态学意义上,都比原有功能区划更为合理;② 遥感及其派生数据的介入,在宏观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上拓展了人们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理解,不仅降低了传统数据采集工作的强度,也增强了区划结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③ 现代GIS技术与传统数学方法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保护区规划.区划结果可以为动态场景下的保护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动态场景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进行研究,集成多年的遥感、海图及野外调查数据,构建生境地理空间数据库,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大河口区淤涨型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框架,并给出了区划方法的一个基于离散数学的表述。在此基础上,利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遥感影像处理技术和空间模糊评价模型,研究了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区划。结果表明:① 核心区、缓冲区1、缓冲区2和过渡区4个功能区分别占东滩保护区总面积的18.0%、13.2%、18.4%、50.4%。在空间布局和生态学意义上,都比原有功能区划更为合理;② 遥感及其派生数据的介入,在宏观尺度和长时间尺度上拓展了人们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理解,不仅降低了传统数据采集工作的强度,也增强了区划结果的时效性和科学性;③ 现代GIS技术与传统数学方法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保护区规划。区划结果可以为动态场景下的保护区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草海湿地保护区土壤重金属及其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贵州草海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采样实测重金属含量数据分析及土壤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草海土壤重金属含量对照国标土壤二级限制值主要超标元素是镉、锌、镍,其次是砷、铬、铅,而铜、汞未超标。通过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总体与分区评价草海盆地型湿地重金属污染,反映出接近污染源区域和水流通道地段重金属污染加重。  相似文献   

8.
贵州草海是一个30年来人为活动影响严重,自然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高原湖泊.本文具体分析了草海人为排干涸田后的灾害性恶果和湖泊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程度,着重分析了草海恢复以后的自然资源优势及其基本特征.结合草海自然保护和资源开发的特殊性和现状,指出了草海综合发展的可能途径,即针对草海自然环境的脆弱特征,加强自然保护区的整体建设;针对草海湖泊功能的有效性特征,加强湖泊生态系统的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草海自然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协调发展原则.  相似文献   

9.
应地球之友贵州环境生态教育基地和贵州师大地理研究所的邀请,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鸟类及环境生态专家一行16人于1997年11月18日至22日、12月12日至15日对贵州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邻近地区的鸟类资源和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考察。考察中,专家们对草海黑颈鹤等鸟类资源的丰富、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10.
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山西省自然保护区进行考察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和野外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自然保护区的数量、面积、类型结构、发展速度和空间布局等方面对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现状进行了综合分析.指出目前山西省自然保护区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发展速度不均衡、国家级保护区数量和面积过小、结构类型不完善、空间布局不合理、边界区划不清等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Starting from the pressure on habitat of Jiuzhaigou Nature Reserve brought about by traveling activ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uch philosophy of community co-management of conservation-based tourism development for Jiuzhaigou Nature Reserve, According to this philosophy, emphasis is lai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ission of habitat protection, functional division, habitat maintenance,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cientific study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syste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lose relation and significance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shared between nature reserve and resi-dents in community, as well as the value of community co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conservation-based tourism development in sustainable management of nature reserve, have set an exemplary example for other nature reserves.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得出淮南市旅游资源总体特征,提出今后全市旅游发展功能分区以及旅游线路规划。  相似文献   

13.
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及有效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根据自然保护功能分区的基本原则和卧龙自然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经济条件,将保护区划分为天然维持区、控制利用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和利用区6个功能区,并对有效管理途径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已有的化学、化学史和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基础上,文章分析指出,我国化学哲学研究中有关化学的定义等6个问题值得进一步探索,应当加强化学和科学的人文内容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涠洲岛、西沙群岛、北海海滨生物地理群落的仿古模拟比较研究表明:用在生物地理群落系统分析对比方法(包括子系统选择、分异度,相似度计算,群落结构功能与环境分析进行)古生物地理区划研究将是可行的,涠洲岛海滨无脊椎动物区系属于热带与亚热带动物区系的过度地带,是热带动物区系的最北界,结合地史考察,阐明了生物地理边界性质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由四川省一起行政区划调整纠纷引申出法学领域的两个重要问题——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性质如何界定和行政区划调整是否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对于这两个问题,目前学术界鲜有研究。为此,界定了行政区划调整的法律性质。经过详细论证,认定行政区划调整不属于具体行政行为,而属于国家行为。其次,基于国家行为的不可诉性,行政区划调整不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相似文献   

17.
共有制度作为一种利用效率不是很高的制度,在法律上采取了保障共有随时分割的原则。基于此原则,对按份共有中共有物分割权的性质、共有物的分割方法、共有物分割的效力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发展哲学认为发展是人的本质,人类的历史就是这一本质逐步展开的过程,总体上划分为三个历史时代:生存时代,发展时代,自由时代.历史时代划分的标准和基础是人的内在价值扩充体现的能力、水平和效果.这种划分更具有历史根据、逻辑力度和现实诉求.体现了人的内在本性及其矛盾进化与历史理论逻辑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认为分工是城市与乡村分野的历史起点,而最终城乡会走向融合。从某种意义上讲,城市与乡村的对立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本文通过考察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视域下分工的嬗变理论,试图揭示分工与城乡对立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而对马克思关于"城乡关系的面貌一改变,整个社会的面貌也跟着改变"这一著名论断的科学性做出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