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8 毫秒
1.
探讨难选复杂锌矿的选矿工艺技术的要点,研究合理的选矿流程方案和药剂制度,有效对难选铅锌矿进行回收。  相似文献   

2.
难选金红石矿选矿新工艺流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传松 《科技资讯》2013,(8):132-133
通过对某难选金红石矿进行矿石性质及选矿工艺特性研究,并分析以往研究成果工业化应用的可行性,提出针对难选金红石矿工业化应用具有可操作性的选矿新工艺流程,并进行扩大连选试验研究,为难选金红石矿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难选含铁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日益受到重视。部分难选含铁资源可通过磁化焙烧技术进行开发利用,然而,仍有部分难选含铁资源选别难度极高,接近或超出选矿工艺的处理极限。针对常规选矿方法和磁化焙烧技术无法利用的难选含铁资源,东北大学基于选冶联合理念提出了深度还原技术,即在低于矿石熔化温度下将矿石中的铁矿物还原为金属铁,并通过调控促使金属铁聚集生长成一定粒度的铁颗粒,还原物料经磁选获得炼钢用优质金属铁。本文从热力学基础、还原动力学、金属铁颗粒的生长调控、添加剂作用机理和实际应用等角度对深度还原技术进行了详细综述,并对深度还原设备转底炉和回转窑进行了简要介绍。目前深度还原技术主要使用煤粉作为能源和还原剂,容易导致较高的二氧化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因此,以氢气或生物质等清洁能源代替煤粉进行深度还原将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山西省乡宁境内风化型红铁矿提供了选别的可能性,合理的选矿方法及可能达到的选别指标。进行了多种方法试验:正浮选、反浮选、絮凝反浮选、重选、磁选、焙烧——磁选以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流程以及选别指标,指出了选别这种矿石的可能方法是焙烧—磁选法。在保持一定指标的前提下部份回收赤铁矿、褐铁矿时,可能的选别方法是洗矿一重选法。本文并对流程中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安徽褐铁矿的磁化焙烧-磁选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安徽某低品位褐铁矿石,采用磁化焙烧-磁选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对该矿的原矿进行了岩相分析,并对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 结果表明,该矿属低磷硫的低品位褐铁矿,褐铁矿与脉石矿物的镶嵌关系较为复杂,结晶水含量高,属难选矿石. 对铁品位48.01%的原矿,在850℃、内配煤5%(质量分数)的条件下,磁化焙烧15min,焙烧矿磁化率达到最佳值,褐铁矿几乎全部转化为磁铁矿,这由X射线衍射结果证实. 该褐铁矿通过磁化焙烧-磁选工艺可获得品位62.94%、回收率87.99%的铁精矿.  相似文献   

6.
根据工艺矿物学理论,在矿物组成、嵌布特征及工艺粒度等方面对研山铁矿石进行了研究,将该区域矿石可分为易解离易选型、易解离难选型、难解离难选型三种矿石类型。建议在选别作业时,将三种类型矿石合理配矿,进行阶段磨矿和阶段选别,达到提高选矿指标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山东冶金》1986年1期本文对山西省乡宁境内风化型红铁矿提供了选别的可能性,合理的选矿方法及可能达到的选别指标。介绍了多种方法试验:正浮选、反浮选、絮凝反浮选、重选、磁选、焙烧—磁选以及上述方法的联合。在试验基础上提出了四种流程及选别指标,指出了选别这种矿石的可能方法是焙烧—磁选法。在保持一定指标的前提下部分回收赤铁矿、褐铁矿时,可能  相似文献   

8.
粗粒易选矿石日益减少,细粒难选矿石的开发利用已日趋突出,探求有效的细粒选矿新工艺是当前国际国内选矿领域的重要课题。我院经系统小型试验,研究了一种细粒选矿新工艺:捕收剂与高分子聚合物选择性联合絮凝。该工艺能有效地选收微细粒矿物(小于20微  相似文献   

9.
以化学分析、化学物相分析、透反射显微镜及EPMA为主要研究手段,对黔西北某地伴生多金属低品位铁矿的工艺矿物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该区含矿岩石为一套以火山成因为主的火山碎屑岩,矿石中有价元素除铁外,伴生有钛、铜、镓、铌等。载铁矿物工艺矿物学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铁主要以褐铁矿形式存在,与粘土矿物常常混杂出现,分布不均,团块大小差异也大,矿物间的嵌布关系复杂,提示依靠传统物理选矿难达到有用矿物的富集。除褐铁矿外,矿石中存在少量硅铁钛金属互化物。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是通过对某铁品位为30.16%褐铁矿采用制粒—气基磁化焙烧—磁选工艺进行试验研究。原料研究发现褐铁矿与脉石矿物的镶嵌关系较为复杂,属难选矿石。试验中对原料进行部分润磨处理后进行制粒为2mm~3mm,750℃下氧化焙烧5min,在气氛为CO/CO2/N2比为20/40/40气氛725℃焙烧温度10min,分选条件为磨矿90s、磁场强度为1.0KA/m下铁精矿品位达61.23%,此时的回收率达86.19%。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硼铁矿综合利用”工艺流程的基本特点及前期部分研究成果。该工艺流程的基本特点是:使高炉在综合开发硼铁矿中实现多重效应,使原分属于冶金和化工工艺的冶炼、分离、富集和焙烧四步工艺在高炉内一步实现。  相似文献   

12.
河南毛堂金矿产于爆破角砾岩构造中,详查储量为小型矿床。爆破角砾岩构造是一种重要的储矿构造,产于其中的矿床通常是大型的。该文在介绍岩石化学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根据二号矿体载金矿物黄铁矿的形态分析,探讨了矿体的延伸,为深部找矿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各种铁矿粉的同化性及其互补配矿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来自巴西、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国产的19种铁矿粉的同化性进行了实验测定和考察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铁矿粉同化性的互补配矿方法,并设计了九组烧结优化配矿方案.结果表明:(1)不同类型铁矿粉的同化性存在显著差异,巴西赤铁矿和国产磁铁矿的同化性低,而澳大利亚含结晶水的赤铁矿的同化性高;(2)铁矿粉的烧损含量、气孔率和Al2O3含量等与其同化能力呈正相关关系;(3)SiO2和Al2O3以黏土形式存在的铁矿粉呈现出同化性较高的特征;(4)铁矿物晶粒小的铁矿石有相对高的同化性;(5)采用本研究的配矿方法,当劣质铁矿粉用量达50%水平时,仍可获得烧结技术指标和冶金性能优良的烧结矿,显示出基于同化性的互补配矿技术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 ,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 ,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而晶形完整和晶粒较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 ,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 ,含有显微 -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 ,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 ,即沉积 -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 ,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 ,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15.
某淋积铀矿床中铀石的形成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铀石是一种迄今研究程度很低的重要工业铀矿物.本文报过在国内首次采用透射电镜发现某淋积型铀矿床中超显微状轴石是较完整四方双锥短柱状晶体,同时测定其主元素成分.根据该矿床的矿物学、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资料,确定该矿床中铀石生成的主要条件为:常温、常压;pH=6.1~6.7;Eh=-0.37~-0.42V;。与沥青铀矿的生成条件作了对比.  相似文献   

16.
通过矿相学、岩石学、矿物学等方法对地虎铜多金属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特征、黄铜矿与黝铜矿典型剖面产出特征等进行探讨。得出地虎铜多金属矿床矿石矿物主要为黄铜矿、黝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绿泥石、绢云母、白云母、黄铁矿、方解石、磁铁矿、褐铁矿等。  相似文献   

17.
对菱铁矿和褐铁矿精矿进行了造球、焙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菱铁精矿中配加褐铁矿的同时配加磁铁矿,既可提高生球强度,又可提高爆裂温度;链篦机—回转窑焙烧该球团时,操作难度大,球团矿质量差;采用烧结法焙烧菱铁矿和褐铁矿球团时,因高温保持时间短而导致球团强度低,配入磁铁矿后,既延长了高温保持时间,又提高了成品率、转鼓强度和抗压强度,增加预热段可改善烧结指标;用带式焙烧法焙烧菱铁矿和褐铁矿球团时,获得了成品率为98.26%,利用系数为0.654t/(m^2·h),转鼓强度为80.65%和抗压强度为1762N/个的球团矿。该研究为我国储量丰富,但难焙烧的菱铁矿和褐铁矿的开发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高磷鲕状赤铁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X射线衍射、化学分析、MLA等分析手段,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嵌布及鲕粒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铁主要赋存于赤铁矿和褐铁矿中,主要脉石矿物为石英、鲕绿泥石和胶磷矿.矿石矿物组成复杂,赤铁矿通常与石英、鲕绿泥石、胶磷矿和黏土矿物层层环状包裹形成鲕粒.鲕粒可分为富铁鲕粒和贫铁鲕粒,其粒度主要为01~05mm.此研究结果为该铁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可视化高温实验装置观察了七种不同类型常用进口铁矿粉试样的熔化流动过程.在所测定的熔融曲线上定义了T30、T55、TR以及SR等表征其熔融特性的评价指标,并以此考察了不同类型铁矿粉的烧结熔融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澳大利亚褐铁矿最容易产生液相,但其液相形成过程中温度区间窄,温控性差,安全性低;澳大利亚半褐铁矿在低温烧结条件下有效液相量不足,而温控性则略好于澳大利亚褐铁矿;澳大利亚、南非以及巴西南部的赤铁矿熔融特性较为适宜,但前者易形成液相而后两者温控性和安全性更好;巴西的南部精粉、北部赤铁矿在低温烧结下很难生成液相.通过对各种铁矿粉熔融特性的研究,提出了基于铁矿粉熔融特性的烧结优化配矿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