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古人“人定胜天”、“物极必反”、“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结合人类的发展,提出以“天人合一”的思想去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的见解,旨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征 ,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 ,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 ,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自然最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3.
"温室效应"与"氧气枯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温室效应”对人类的首位的最大危害并非全球气候变暖问题,而是对全球人类基本生存条件造成破坏的大气“氧气枯竭”问题,“氧气枯竭”最终会导致人类灭绝的最为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概述工效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科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各国对其命名不同,如“人类工程学”“人机工程学”“人类因素”“生物工艺学”“工程心理学”等。目前较普遍采用的名字是“Ergonomics”,译为“人类工效学”或“工效学”。日本译为“人间工学”,苏联译为“人类工程学”。使用“Ergonomics”一词,是波特兰的一位教授提出来的,理由是该词来源于希腊文的两个词“Ergo”和“nomics”,前者意为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广泛而深入,地球科学研究已经延伸到治理环境和管理地球的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概念来概括和引导这种科学走向.“人类世地质学”即是这种科学走向的最好概括.目前对应的人类世地质学研究处在萌芽阶段,其研究体系也未完善,尤其是,学者们对是否应该建立“人类世”还有诸多争论.该文首先解决了“人类活动是一种地质营力”的问题,初步回答了建立“人类世”的原因,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人类世的概念定义.此外,还对人类世地质学的研究体系及研究前景予以论述.研究人类世地质有利于人类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并且规范这种行为,从而有利于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社会.  相似文献   

6.
克隆人技术产生并应用已成事实,其广泛应用有着现实必然性,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一些挑战。人类应“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利用克隆人技术促进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誉嘉挥 《广东科技》2011,20(19):21-25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但面对世界范围内人口剧增、土地严重沙漠化、自然灾害频发、温室效应、淡水资源的日渐枯竭等人类生存危机,人类不得不开始意识到“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可持续发展”作为21世纪的主旋律,揭开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篇章,带来了人类社会各领域、各层次的深刻变革。“建筑”作为一个古老的行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绿色建筑”之路。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弥补GDP的缺陷,联合国自1990年首次发表《人类发展报告》以来,一直公布各国的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它测量国家或地区人类寿命、知识和体面生活的总体成就。寿命以“出生时预期寿命”指标度量,知识以“成人识字率”和“小学、中学和大学综合毛入学率”指标度量,体面的生活以“人均GDP”指标度量。人类发展指数是对发展理念的新诠释。人类发展指数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性,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2,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厚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1.
两极格局瓦解后亨廷顿提出了“文明冲突论”,西方霸权主义企图将“文明冲突论”作为其达成非正义目的的话语高地。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顺应了时代发展大势,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科学要求,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批驳。度越“文明冲突论”,首先要从西方文明发展的角度深度剖析“文明冲突论”形成的现实基础及理论内涵,进而展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理念论辩,最终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世界知识》2008,(23):9-9
11月16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京发布《中国人类发展报告2007/08》。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使中国在人类发展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人类发展指数处于历史最高水平,接近“高人类发展国家”的标;隹。这份主题为“惠及十三亿人的基本公共服务”的报告说,30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人类发展取得了划时代的巨大进步,中国人类发展指数从改革开放前(1975年)略高于“低人类发展”水平的0.53。  相似文献   

13.
作家对人类命运的关注,可称为作家的“人类情怀”,“没落”主题最能体现作家的人类情怀。《喧哗与骚动》和《尘埃落定》都是以没落主题体现作家人类情怀的作品,而且它们同时都采取了“白痴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一、信息和人类的发展 “信息”这个词汇是在近代才被报章反复的提及并被大众逐渐的重视起来。似乎信息是现代文明进程中的新生事物。其实“信息”的概念早已贯穿了整个人类的发展史。在远古时代,人类既没有虎狼的勇猛;更没有猎豹的速度;感官也并不比其他小动物敏锐。为了生存和繁衍,聪明的人类过着“团结就是力量”的群居生活。  相似文献   

15.
人类“灵妙化”进步历程中不断造就的文明结晶是最值得珍惜和传承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后人创造传承具有“普世价值”的“遗产”成为人类的共同理想和基本责任。作为“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和“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世界遗产概念及其评价体系对新遗产研制具有特殊的启迪价值。“符合世界遗产标准的‘新城市’是可以有意识创造的”。革新性的创造是否有方法可依?笔者引入新艺术设计模式、全价值观念模式和跨专业规划模式等曼陀罗思维模式,探索从综合价值及跨专业要素等多维度解读世界遗产,提出以新艺术设计模式等系统逻辑为基础,探索新遗产城市  相似文献   

16.
实践美学把实践作为联系人和自然的纽带,其“自然人化”和“两个尺度”的论述对实践美学有重要影响。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是生态美学的重要观点,但是其对生态伦理的强调却有最终丧失人类立场的嫌疑。在实践美学的观点看来,以“生态中心”取代人类中心实质上是对马克思所说的“两个尺度”的放大,生态主义并未脱离人类中心的视角,人类中心主义终究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7.
老子的仁义思想是以“道”为基础。凡是人类所有阴阳两仪的良性互动,皆是“仁”的表现。凡是所有人类价值判断均收敛至“社会福利及伦理共识”的适宜性,皆是“义”的表现。老子认为,“仁义”是在人类社会的大道不受重视之后,才被突现出来的人为道德规范,因而,从“道”来立论,才能论述道德仁义礼的等级与其间之差异。  相似文献   

18.
黄东阳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118-121
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采用“物质条件最后成熟”的提法,通过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变迁中的关系,引申出对人类解放和物质条件之间联系的探讨.物质条件和人类解放密切相关:第一,“物质条件最后成熟”是人类解放的前提和基础;第二,人类解放和物质进步在契合中通向共同的彼岸;第三,解放的人类应当真正享有“物质条件最后成熟”的果实,同时还需拥有自主而快乐的生产劳动过程.  相似文献   

19.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从多方面探寻了人类“存在”的可能性。他的小说为我们展示了人类存在境况的多种可能性;对某一种人类存在境况,则揭示其多种可能性表现;对同一存在境况,则挖掘其蕴含的多种可能性意义。这样,昆德拉小说以其对人类存在无限可能性的勘探反抗现代生活的被“缩减”,以使人类免遭“存在堕入遗忘”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蒹葭 《少儿科技》2009,(10):11-12
别以为只有你们人类才有七情六欲,我们植物也是有“感情”的。我们有喜、怒、哀、乐,也会“思考”,甚至还会“察言观色”呢。这可不是我们自己在吹牛,而是你们人类科学家研究出来的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