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 5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顺利升空并于7日与国际空间站对接。此次,4男3女共7名航天员将在太空中停留13天,从事运送大型零件、做实验,以及提供国际空间站补给品等任务.  相似文献   

2.
这是人类自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的一个梦想,无论你叫它“太空农场”还是“宇宙农业基地”,现在都要成为现实了。有消息称,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提供太空种植的可食用蔬菜,这一太空植物种植计划首批将栽培6株莴苣,由粉红LED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光线。  相似文献   

3.
当11月20目俄罗斯“质子”号重型火箭把重达24吨的国际空间站功能货物舱曙光号送上太空时、这个筹备10多年,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涉及国家也最多的大型国际航天合作项目,开始进入关键阶段。有16个国家参与建造和使用的这个国际空间站,被称为太空的“联合国”。 这个带有多极世界色彩的所谓联合国,还是脱胎于冷战时期的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太空争霸战。那个时候他们把清朗的太空搅得乌烟瘴气。苏联卫星上了天,美国飞船就登月,苏联的空间站悬在天上,美国的航天飞机就天上地上来回跑。当然,航天技术也在他们的争来斗去中飞速发展。但在航天领域,俄罗斯似乎仍是占着点先手。俄罗斯并不把后来成了为俄国空间站拉货送人工具的航天飞机放在眼里。所以冷战搞得最狠的里根就要在搞“星球大战”的同时,也搞个自由号空间站,好与苏联那些建个没完没了的礼炮号、和  相似文献   

4.
这是人类自从掌握了空间技术开始就拥有的一个梦想,无论你叫它"太空农场"还是"宇宙农业基地",现在都要成为现实了。有消息称,美国宇航局(NASA)计划在今年年底前为国际空间站的宇航员们提供太空种植的可食用蔬菜,这一太空植物种植计划首批将栽培6株莴苣,由粉红LED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光线。在太空种植食材,将很好地解决未来长途太空旅行中的一大难题:新鲜食物的供给。而就短期而言,则能起到成本削减的作用—当前每运送1kg食物到国际空间站,要花费近  相似文献   

5.
4月8日,韩国女宇航员李素妍搭乘俄罗斯“联盟”号飞船飞赴国际空间站,参与在那里进行的一系列的科学实验。李素研是韩国首位宇船员,她的太空之旅使韩国女性的地位提升至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航天飞机是20世纪80年代的“太空巴士”,它的出现开创了人类向宇宙空间进军的新纪元。“希望号”航天飞机是日本于1987年开始研制的首架航天飞机(图①),其任务是为美俄共建的“自由号”国际空间站运送日本实验舱,或为其他空间平台运送货物。“希望号”航天飞机的外形为后掠式三角翼,两个翼尖上翘。它机长16米,高3米,宽10米,起飞重量约8吨,可将2.4吨货物送上空间站,或将1.2吨货物自空间站取回。该机的制导、导航和控制系统相当先进,具备自动着陆能力,它可以在轨道上连续飞行4天。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05,(7):53
一个球形的宇宙飞船可能将很快“诞生”。就像“啄木鸟”为树木治病一样,它将为国际空间站和其他一些宇宙飞行器“诊断疾病”,检查可能存在的故障和危险。在美国宇航局的约翰逊航天中心,这个微型自动太空船外遥控照相机现在正在接受其最后监测。预计到2006年或者2007年,这个“飞行球眼”将被首次发射。如果发射成功的话,这位“太空啄木鸟”将检查宇宙飞行器的热挡板是否受损。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人类的科学与技术,也依然迈着自己的步伐。这一年,我们取得了里程碑意义的成就,也见证了自然的巨变。这8件事,将写进2022年的历史里。天上行宫落成2022年,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先后升空,与在太空中等候已久的天和核心舱汇合。自此,中国空间站三舱“T”字构型基本结构建造完成。在经过后续在轨评估后,中国空间站将由建造阶段正式转入为期十余年的运营阶段。届时,我们将会利用舱内的25个实验机柜和舱外的67个暴露载荷支持设施,持续开展各类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相似文献   

9.
要闻速递     
《科技潮》2012,(4):10-13
国际国际空间站将首次迎来私营飞船2012年3月19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表示将在4月30日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一艘名为"龙"的货运飞船。如果一切顺利,这将是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私营企业建造的太空飞船。太空探索技术公司说,这艘"龙"飞船将从美国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升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2011,(8):21-21
6月28日晚,全部6名宇航员“逃离”国际空间站,“藏入”与空间站对接飞行的俄罗斯“联盟”号载人飞船,以躲避一块高速飞行的太空垃圾。宇航员爬进飞船18分钟后,这块体积不明的太空垃圾掠过空间站一侧,距空间站最近距离250米。  相似文献   

11.
在阿尔法国际空间站中没有派上用场的中国科学家却在阿尔法磁谱仪中找回一些平衡的感觉这个由美籍华人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中唯一的大型科学实验项目,是由中国科学家来担任主角的。 在这个由美国、中国、瑞士、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参加的国际合作实验中,由中国研制的永磁体成为整个实验最为关键的部分。 永磁体一直是世界物理学家们几十年来的梦想之物。他们曾提出各种方案.试图将磁谱仪送入太空、都由于无法制造一个可以在太空运行的磁铁而未能如愿。 阿尔法磁谱仪6月3日搭乘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天上完成了10天的太空探测工作之后,13日随机返回地面。  相似文献   

12.
尹怀勤 《天津科技》2008,35(2):12-14
北京时间2008年2月12日,经航天员太空行走,欧洲空间局研制的哥伦布太空试验舱被成功地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该舱是被2月8日发射升空的美国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的。2月10日航天飞机对接在国际空间站上,为12日太空行走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此举标志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又获得了一次重大进展,并因此再次引起了人们对建站情况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文化播报     
首张月球之旅船票售出俄罗斯一家航天器制造企业近日表示,下一名太空游客将于2014年启程飞赴国际空间站,一艘用于搭载太空旅客前往国际空间站的联盟号飞船已经开始建造。航名2艘用于搭载太空旅客前往国际  相似文献   

14.
科技新讯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升空陈登科技新讯 美国东部时间3月8日旱晨6∶42 (北京时间8日晚19:42),载有7名字 航员的美国“发现号” 航天飞机从佛罗 里达州肯尼迪航空中心发射升空。“发现号”此行的主要使命是为建设中的国际空间站送去第二批长期居民;并将空间站首批居民接回地球。 “发现号’此次太空之旅为期12天,随行的7名宇航员中,尤里·乌萨乔夫、苏珊·赫尔姆斯和詹姆斯·沃斯3人将留在国际空间站,接替已在空间站上生活了4个多月的威廉·谢泼德、尤里·吉德津科和谢尔盖·克里卡廖夫。 另外,“发现号” 航…  相似文献   

15.
正加紧建设中的“希望号”实验舱是日本为国际空间站建造的,预定在2009年完成。无论组建还是使用这个实验舱,都需要平时生活在地面的航天员到那里去工作。航天员长期逗留在太空,他们的身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保证他们的健康,在这方面进行研究的一门学问就是“太空医学”。前不久,甚至已经研制出了专门供航天员使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6.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2,(9):78-79
<正>“太空出差三人组”凯旋2022年4月16日,在历经183天太空生涯后,太空“出差”三人组顺利凯旋,平安降落在内蒙古东风着陆场。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他们也创下了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新纪录。在轨期间,三名航天员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两次出舱活动、两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与20余项在轨科学实验,为后续建造空间站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相似文献   

17.
正箱子有洞用纸补,墙上有洞用泥补,太空船上有洞用什么补呢?空间站漏气了2018年8月30日凌晨,国际空间站酌地面监控人员突然发现,空间站内部气压正在下降。太空中没有空气,而空间站是一个全封闭的空间,里面充满了供宇航员生存所需要的空气。如果站内气压下降,那只能说明空间站的某个地方漏气了。按照气压下降的速度,空间站内的空气大约会在18天以后耗尽。鉴于情况还不算太严重,地面工作人员决定,  相似文献   

18.
动态     
太空上要为机器人修铁路据悉,美国“亚特兰大”号航天飞机很快将向国际空间站运送一批新的构件,其中包括修建一条太空铁路的设备。将要修建的这条铁路不是用于运输货物,而是为了加拿大研制的 Canadarm2操作机器人能够准确移动。因为安装维修国际空间站外部构件的工作需要机器人去完成,且需要很高的精度。这条铁路长约30米,沿着国际空间站外部铺设,Canadarm2操作机器人能在铁路上以每秒2.5毫米至2.5厘米  相似文献   

19.
“轰隆隆——”“联盟”号飞船成功发射飞往国际空间站!这次“联盟”号飞船上除了两名去空间站工作的宇航员外,还有一位特殊的乘客——首位太空女游客安萨里。女游客就是和以前的男游客不同,去太空也不忘带上保湿霜、唇膏和护肤液这些化妆品,安萨里说她要到太空化妆去!  相似文献   

20.
由于太空中有许多流星和太空垃圾,呆在太空中的宇航员随时都会有危险。例如,在2002年10月26日,为了避开一块太空垃圾的碰撞,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地面飞行控制人员设法将正在组建中的国际空间站的轨道提升了约1.6千米。由于太空中的宇航员远离地球,一旦遇到危险,他们往往只能坐以待毙。为了防止这种悲剧的发生,国际空间站的逃生计划成为人们关注和热烈讨论的话题。关于这一问题,现在有3种想法。一种想法是在国际空间站坚固的安全舱里储存足够的空气、食物和医疗用品,出现紧急情况时,宇航员可以呆在那里,等待救援。另一种想法是将一艘俄罗斯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