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编辑后记     
美國國务卿杜勒斯这次訪問了一系列的亞洲國家,他抱着什么目的、發現了一个什么样的亞洲呢?美國所希望於日本的目的能达到嗎?这些問題除在本期述評里有綜合的評論外,李純青同志的“在杜勒斯和鳩山之間”更全面地分析了最近美日間的关系。印度尼西亞大选后第一屆内閣的組成,是印度尼西亞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本期特發表了烟波同志  相似文献   

2.
美國國务卿杜勒斯已經宣佈要在3月份到亞洲活动。他在出席馬尼拉条約組織理事会的喀喇蚩会議以后,將要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亞去作一次“不受欢迎的客人”。因为,就像杜勒斯自己承認的和有关國家的官員所說的那样:杜勒斯是自己要求到印度和印度尼西亞訪問的。早先,这兩个國家既沒有向他發出請柬,也沒有准备接待他。  相似文献   

3.
三年前,杜勒斯在就任美国国务卿以后不久,出發到中近东和南亞旅行的时候,曾听到一片“滚回去”的憤怒的声音,可是他似乎特别健忘,这次在出席喀喇蚩会議之后,他的“旅行”的癖好又使他鼓足勇气到东南亞各国首都去碰踫运气了。他去作客的第一个國家,是印度。印度人民向來是  相似文献   

4.
正当的憤怒     
最近时期以來,菲律宾的輿論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工商界人士,越來越激烈地抨击美國对菲律宾的政策。美國一向喜欢以菲律宾做例子,証明它所一向吹噓的所謂“美國不是殖民國家”、美菲关系是美國同亞洲國家“友好的范例”的說法。可是,最近在菲律宾發生的一連串事实,就十分有力地揭穿了这种宣傳的虛伪性。  相似文献   

5.
問:您認爲戰後中日關係正常化的阻礙是什麽?答: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已有九年多了,但是中日關係一直沒有正常化.因爲美國在奴役日本民族,日本國家還沒有得到獨立,美國竭力阻礙中日關係的恢復正常.美國好戰分子想利用日本反對中國,達到它侵略亞洲和獨霸世界的目的.日本某些人士在美國好戰分子指使之下,也頑梗地採取與中國人民爲敵的態度.一九五一年九月,在美國壓迫之下,日本政府簽訂了排除中蘇和主要亞洲國家在外的所謂舊金山「和約」.第二年,日本政府又和蒋介石賣國集團締結所謂「日華和約」.日本政府無視中國人民所選擇的政府  相似文献   

6.
中立的概念和中立主义政策是現代國际生活中的迫切問题之一。西方國家的許多領導人物,正在为反对中立而掀起一个激烈的运动。例如,杜勒斯於1955年10月10日在迈阿密(佛罗里达州)美國退伍軍人团年会上的演說里,就曾正式地声称:“美國不相信中立的可能性”,又說:“中立在今天已經是一个陈腐的观念”。参議員诸蘭於1936年1月在紐約經济俱乐部發表演說吋,曾主强重新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亞洲形势發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殖民体系正在崩潰之中。中國人民已經取得了革命的偉大勝利,正在为建設社会主义國家而奋斗。民族主义者領導的國家,如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亞等國也已擺脫了殖民統治的枷鎖,獲得了独立。亞洲已經以嶄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舞台上。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等南亞國家的领導人認为,一个國家如果沒有取得經济上的独立,它的政治自由是不穩固的,因此主張發展本國經济,以巩固民族独立。印度尼赫魯总理1935年9月3日在德里举行的國大党全國委員会会議上發麦演說时說,印度將不可能維持它的政治自由,如果它不得不依赖大國來滿足它的基本需要的話。同年10月,尼赫魯又說:“如果印度要真正独立和要向前迈進的話,它必須在經济上独立。”印度尼西亞总统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結束后不久,企圖夺取世界霸权的美国反动势力發动了“冷战”。作为执行“冷战”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國不遺余力地組成了各种軍事集团。里約热內盧公約、北大西洋集团、“美澳新安全条約”,东南亞条約組織和巴格达条約就是其中主要的几个。美国通过这些軍事集团來达到它的擴大自己的势力,包圍苏联、人民民主國家和其他爱好和平的國家的不可告人的目的。美国这种政策,不独制造國际緊张局势,而且  相似文献   

9.
国际札記     
对西方的“挑战”苏联公布的發展國民經济第六个五年計划的指示草案给全体進步人类以巨大的鼓舞,但是西方國家,特别是美國的报刊評論員却因此感到極大的不安。他們認为,苏联国力的迅速和巨大的增長是对於西方國家的一个“挑战”。美國“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記者哈希寫道:“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一个非西方國家建立的工業能够响应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在工業方面發出的挑战。”美國报界担心的是:苏联將要在王業生產上很快赶上和超过美國,而这个自称为資本主义世界最强的工業国將要失去它的优势地位,这样一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要進一步在全世界產生更大的影响。“紐約时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后记     
和平地区在巩固和扩大中。本期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亞非三个和平中立的國家——印度、埃及和柬埔寨。陈翰笙同志的“印皮国民经济發展的計划”,就印度獲得独立后在經济上所面臨的殖民統治遺留下來的困难、第一个五年計划的执行以及第二  相似文献   

11.
在日内瓦竭力阻撓達成印度支那停戰協議的美國代表團,並不是代表美國人民發言的.美國與論壓倒一切地和無可置辯地反對艾森豪威爾政府公開宣佈使美國參 加印度支那戰爭的路線.尼克松副總統四月十六日在美國報紙編輯協會的演說,對美國公衆說明了艾森豪威爾政府的意圖是:使印度支那戰爭成爲使用美國軍隊的全面的美國戰爭.從那時以來,反對美國捲入亞洲戰爭的浪潮,由美國各地湧到華盛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原載於美國的Harpcis雜志七月號,著有爲美國有名的地理家Gcorre B. Cressey,在日本侵略者不斷回,全國進攻西伯利亞的時候,這篇關於西伯利亞現狀的客觀報告,是值得注意的。  相似文献   

13.
从1月30日到2月1日,英國首相艾登同美國总統艾森豪威尔在華盛頓举行了会談,会談后發表了公报和联合宣言。这兩个文件的同时發表,顯然是“苦心”地为了达到如像苏联“真理报”記者所揭出的目的:“如果說公报沒有能够掩飾美英兩國在它們的联系中的一些实际問題上的矛盾,那末,附在公报后面的華盛頓宣言的目的就是要使世界輿論相信这兩个西方國家的政策是一致的。”人們記得,每当帝國主义“实力政策”遭到新的失败,美英兩國在政策上的分歧和矛盾日益尖銳的时候,他們总是要举行会談。过去艾德礼和邱吉尔都曾負着这样的“使命”到華盛頓去过,这  相似文献   

14.
大西洋上的滚滚波涛,可算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九月四日發生了‘格利爾’號事件,九月九日發生‘钢航’號事件,而到了十月十七日又继续发生了‘克尔奈’號事件。据合眾社十七日紐約電,美國驅逐艦‘克爾奈’號,是在冰島以西三百五十英里某处被德國魚雷襲擊的。  相似文献   

15.
美國民主党总統候选人提名競争者史蒂文森4月21日在美國报纸編輯协会宴会上發表的一篇演說里,攻击共和党政府在对外政策中死抱住軍事方面。他說,这种作法使“世界上很多國家已認为我們(美國)是軍国主义者,甚至是对和平的威脅”。史蒂文森要求“考虑停止氫彈試驗”以改变世界对美国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印度尼西亞在1955年9月举行了國会选举,又在12月15日举行制憲議会的选举。和國会选举一样,这次制憲議会的选举也是印度尼西亞人民政治生活上的重大事件。印度尼西亞會經先俊頒佈和实施过三个憲法。印度尼西亞共和国在1945年8月成立以後,曾頒佈过一个“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憲法”。1949年11月,印度尼西亞各邦區代表又簽署了“印度尼西亞联邦共和國臨時憲法”,12月,  相似文献   

17.
国际商会     
國际商会是一个非政府性國际組织,由美國商会發起,於1919年在美國大西洋城成立,現任主席为華偷·皮尔遜(美國)。該会公章規定以“促進國际间的商業發展,解决國际經济难題”为目的。它的会員分团体会員和准会員兩种:前者为各國的金融、运輸业及工商企業的全國性或地方性组織,后者为各國从事各种工商企業活动的公司或个人。到1954年止,该会共有五十五个國家的团体会員或准会員。 國际商会的总部設在巴黎。它的主要机構有全体大会、理事  相似文献   

18.
最近发生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日本外务相重光葵访问美国的事情。重光葵访问美国的要求,是日本政府在四月一日向美国驻日大使艾利逊提出的。日本希望重光葵能在四月上旬到华盛顿和杜勒斯会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是:一、向美国政府“解释”日本政府对苏联和中国的政策,包括日本希望和中国扩大贸易的意图;二、削减日本对美  相似文献   

19.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五月二十五日在華盛頓的記者招待會上厚顔無恥地表示:美國打算根據所謂「加拉加斯宣言」,糾集其他拉丁美洲國家對危地馬拉進行公開干涉.這裏提到的「加拉加斯宣言」,  相似文献   

20.
一日本對華投资的過去资本主義國家一旦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就正常地需要對落後國家輸出它的過剩资本,以便榨取落後國家人民的膏血,來挽救它本身的危機和矛盾。就輸出资本的形式而言,開始以商品资本爲主,往後就侧重於货幣资本的输出在過去四五十年間,英日美諸國對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