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2 毫秒
1.
有论者提出黄周星为《西游证道书》独家“笺评”的说法,中华书局据之将其书名先后改为《西游记——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与《西游记》的举措,都是有违于《西游记》版本演变史的历史真实的.因为《西游证道书》笺评中的“憺漪子”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中的点评人也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的书名更不是《西游记》.  相似文献   

2.
明代长篇小说《西游记》实际上是我国两条小说线索不断发展的最终汇合:一条是由《大唐西域记》发展而来的取经故事;另一条是从《补江总白猿传》到《陈巡检梅岭失妻》再到《西游记》所形成的神猿形象。它们都源于唐,发展于宋元,最后在明代实现了汇合。宋代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虽然不是取经题材,却是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长篇小说《西游记》之间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转变的一个枢纽,对长篇小说《西游记》有直接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黄肃秋先生点校的《西游记》是一部有重大参考价值的善本,但失校、误校时有所见.《西游记》取材于唐僧取经的宗教故事,小说中的某些寻常字眼源出宗教典故或阐发宗教义理,阅读时需要了解其特殊的语言表达.对《西游记》失校、误校的宗教用语“大雨缤纷”、“教网张罗”、“总发挥”、“万境皆清”、“侮慢”等词语加以辨正.  相似文献   

4.
自中央电视台和香港亚洲电视台同时播出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以后,在东南亚以及世界一些国家掀起一股《西游记》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成了人俏津津乐道的话题……然而,《西游记》并不是近两年才传到国外的.朝鲜古代的汉语教科书《朴通事谚解》便收了《西游记平话》中的片断.据统计,《西游记》已有日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西游记》文本中关于唐代地理人物、习俗、纪元等内容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进行了较详明的考述,对于更好地了解《西游记》和准确探求《西游记》作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一部宏大的神魔小说巨著,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形象。妖怪的种类丰富,名目新奇,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融入了这个瑰丽的神魔世界。把《西游记》中的妖怪进行一个统计总汇,根据妖怪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动物型、植物型、无生物型、类人型;从神话学视角来审视作品中"妖怪"这一主题,可以看出,妖怪形象是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妖怪形象中有"人兽合一"思想,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妖怪有"四位一体"特点。  相似文献   

7.
《西游记》是一部宏大的神魔小说巨著,塑造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妖怪形象。妖怪的种类丰富,名目新奇,仿佛天地间的万物都融入了这个瑰丽的神魔世界。把《西游记》中的妖怪进行一个统计总汇,根据妖怪原形物种类别的不同将其划分为四类:动物型、植物型、无生物型、类人型;从神话学视角来审视作品中"妖怪"这一主题,可以看出,妖怪形象是对原始神话的传承和再创造,妖怪形象中有"人兽合一"思想,神话的拟人性和神话思维的类比性,妖怪有"四位一体"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西游记》文本中关于唐代地理人物、习俗、纪元等内容中的一些常识性问题进行了较详明的考述,对于更好地了解《西游记》和准确探求《西游记》作者,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9.
牛魔王形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魔王形象的分析,认为牛魔王在《西游记》中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却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他那亦正亦邪的性格,超群的本领,都和孙悟空有类似之处,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映衬作用。明确了他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主客二分是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而天人合一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导思想。《浮士德》和《西游记》,一西一中,有着各自文化土壤的痕迹。浮士德作为完整的人是主客二分的人物形象,而孙悟空作为半人半妖是天人合一的形象;《浮士德》中体现个体本位观念的故事情节有着主客二分的影子,而彰显集体本位观念的《西游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观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两者并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具有互补性。  相似文献   

11.
古典文学名著《金瓶梅》中的方言辞语十分丰富,将产生于同时代的古典小说《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中相同语汇进行互证,可以发现《金瓶梅》中的方言土语属于官话方言体系中的江淮次方言。同时,小说中还夹杂有鲁语、吴语以及元曲词汇。  相似文献   

12.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7,(6):103-107
观音是《西游记》中的重要形象。她既是西天取经行为的筹划者,又是取经团队的监护人;既有外在高深的法力,又有内在完美的人格魅力。她勇挑重担,忠于职守,保证西行取经的顺利进行;因材施教,知人善任,督促取经团队成员性格不断完善;心怀慈悲,容纳万物,成为《西游记》作者心目中的一个理想形象。  相似文献   

13.
《西游记》中的生死,推动着《西游记》故事的延承发展,同时反映着在佛教道教影响下,中国民间渊远流长、丰富复杂的生死观,这种生死观深深地体现着世俗的,然而伟大的人性之美。认识《西游记》中的生死,对认识《西游记》独特的艺术魅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电路实验与Matlab/Simulink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路》是电类各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学好《电路》,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时,电路实验是《电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科学研究的能力为目的.为此,一方面增加电路实验学时,并单独设课、单独考核;另一方面增加电路实验的类型和  相似文献   

15.
西遊伏魔録     
西游记是中国的瑰宝之一,而用西游记改编的游戏当然也是非常受到玩家的喜欢。但目前这些改编自西游记的游戏,大多没有根据其原著进行修改,而大多是将一些其他的情节加在其中,而让不少的西游迷们大感失望。不过现在就有一款名为《西游伏魔录》的网络游戏即将登场。而这部游戏将会完全按照原著中的一些故事情节,重新演绎一次西天取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它的内容奇幻,寓意深刻。《西游补》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形象进行了颠覆和重构,使他们具有了不同于《西游记》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西游补》紧紧围绕"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的佛学框架来安排故事情节,却没有宣扬佛教灭情明理的观念,而是表现出对于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17.
胡适的《西游记》研究是《西游记》现代学术史上的开山之作,他以考证的方法和历史演进的眼光开创了《西游记》研究新局面。文章以明清时期《西游记》研究作为对照,从研究的目的、方法、内容和影响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胡适的研究在《西游记》学术史上的开创性与科学性,肯定其思想方法对于小说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展现《西游记》研究从古典时期向现代的转型。  相似文献   

18.
五行观念的流行即是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整体,其基本元素金、木、水、火、土相互结合产生了万事万物,组成了这个完整的世界。天上、地下、人间以及自然界都有五行的存在,它们之间相互发生作用,相互影响。这在小说《西游记》中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其不仅存在于孙悟空的成长中,存在于取经五人众之间,也存在于妖魔的世界中,这就是五行观念在《西游记》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禅宗讲究"不立文字,不落言筌",所以在弘法过程中,就出现了众多教育法,著名的有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越到后来,方法越多,又有捂嘴、拧耳、拳打、脚踏、割指等等。古典名著《西游记》表现了许多禅宗教育法,这些教育法与作品中的其它禅宗内容一道,使《西游记》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禅宗思想体系,大大深化了《西游记》的传统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刘胤 《青年科学》2009,(9):10-11
《西游记》中的描述并非完全虚构—— 一位美丽痴情的女王、一条喝了其中的水就能生孩子的子母河,《西游记》中描写的“女儿国”曾经留给人无数的幻想。“女儿国”究竟是吴承恩全凭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理想乐园,还是历史上果真有过这样一个“女儿国”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