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侧柏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且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及其他作用,像抗氧化等.本文采用干法和湿法对侧柏叶进行处理,用空气一乙炔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了其中9种金属元素Fe,Mg,Ca,Zn,Cu,Pb,Ni,Cd,Cr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侧柏叶中有益元素含量较高,有害元素含量较低,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2.
中药侧柏叶饮片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原子吸收法,对侧柏叶和各种炮制规格的侧柏叶中的无机元素进行了测定了。结果表明,侧柏叶及炮制品均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为探讨侧柏叶的药效作用及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万寿菊挥发油,采用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万寿菊挥发油中含有86个化合物,鉴定出65个,由鉴定结果得出结论:万寿菊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石竹烯、斯巴醇、胡椒酮和胡椒二烯酮。  相似文献   

4.
自然降温对侧柏叶抗氧化物酶活性及MDA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生产栽培中侧柏普遍存在的枯梢现象,测定并分析了越冬时期侧柏叶片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侧柏叶内活性氧的保护酶体系主要途径是SOD-CAT;2)自然状态下侧柏叶MDA含量均比套袋保护的高,其膜脂过氧化作用较大.由此可知:在自然降温条件下,活性氧代谢失调是侧柏枯梢的重要因素之一,其枯梢与体内能否维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有密切关系.西北方向的侧柏枝梢叶片受害现象严重,建议在侧柏的生产栽培中西北方向架设风障.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莳萝蒿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 质谱(GC-MS)联用技术结合各化合物保留指数对其中的化学成分进行鉴定。莳萝蒿挥发油共鉴定出53种化合物,占挥发油色谱峰总面积的90.02%。主要成分及其相对质量分数分别为桉油精(22.48%)、β 侧柏酮(15.16%)、侧柏酮(4.33%)、松香芹酮(4.16%)和左旋龙脑(4.08%)。  相似文献   

6.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青木香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用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挥发油共鉴定出42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2%以上;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挥发油共鉴定出47种成分,占挥发油总成分的87%以上.  相似文献   

7.
生姜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并鉴定了生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用归一化法确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离出116种组分,鉴定出66种,占挥发油总量的85.26%.  相似文献   

8.
微波-同时蒸馏萃取花椒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微波-同时蒸馏萃取刺异叶花椒,GC—MS鉴定其挥发性组分,共分离出95种成分,鉴定57种化学成分,其峰面积相对百分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百分数为91.39%,主要为挥发性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除含有δ-3-蒈烯(18.54%)、柠檬烯(11.99%)、α-侧柏烯(5.98%)等外,抗癌活性组分β-榄香烯也较高,达2.65%,具有深入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紫花地丁挥发性化学成分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提取紫花地丁挥发性物质,测得紫花地丁挥发油的含量为1.65%,用GC/MS法从紫花地丁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6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3.92%。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0.
石荠苧挥发油的含量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报道了不同的生长环境和生育期对产于福建省的石荠艹宁挥发油含量的影响.并用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机技术(GC—MS—COMP)测定福建省福州市高盖山石荠艹宁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离出48个成分,共鉴定了42种,占总油量的98.90%,其主要成分为侧柏酮(22.50%)、β-石竹烯(14.47%)、异胡薄荷酮(13.50%)、艹律草烯(11.24%)、甲基丁香油酚(8.43%).  相似文献   

11.
从苣荬菜的花中提取了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鉴定出31个化合物,并用气相色谱测定了挥发油中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12.
本作对辽宁千山地区狼尾珍珠菜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分析和鉴定,测得此花挥发油含量为3.7%,用GC/MS法从其挥发油中分离确定了14种化合物,用峰面积归一法通过G170BA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其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为67.45%。  相似文献   

13.
槲寄生枝芽挥发油成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寄生于辽宁千山梨树的槲寄生枝芽的挥发性成份进行了分析和鉴定,测得槲寄生枝芽的挥发油含量为0.68%。用GC/MS法从槲寄生枝芽挥发油中分离确认出19种化学成份;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HP-59970C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份在挥发油中的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4.
用GC/MS法分析了鲜柑皮挥发油化学成分,归属了15个成分,其中d-柠檬烯为主要成分(92.6%)。观察了鲜柑皮挥发油溶解膨化泡沫的作用,1.0ml挥发油可溶解大约145cm^3。  相似文献   

15.
桑椹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鉴定蒙药桑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常规的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桑椹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结果:共分离出61种成分,共鉴定出38种成分,所鉴定的组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85.09%.结论:桑椹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1-甲氧基-4-(2-丙烯基)苯(31.58%),糠醛(16.31%),(n^-)-1,7,7-三甲基二环[2,2,1]庚-2-酮(6.45%)等.  相似文献   

16.
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和抗菌实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花椒(Zanthaxylum Bungearum Maxim)挥发油的抗菌作用.超临界CO2萃取法(CO2-SFE)和乙醇回流法提取花椒挥发油及硅胶柱分离乙醇回流法所得挥发油,适当处理后共得到8个样品,用滤纸片和试管法分别测定其抗菌活性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试验中8个样品分别对8种受试菌种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说明花椒挥发油有明显的抑菌作用;挥发油中极性相对较小的成分主要对真菌起抑制作用,而极性相对较大的样品主要对细菌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用GC—MS技术对毛大丁草叶、茎、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共分离出63个成分鉴定了55个。不同部位挥发油中低沸点成分的相对含量分别是21.902%,40.112%和77.622%。  相似文献   

18.
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确定从侧柏叶中提取的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对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在光、热、pH值、金属离子等因素方面的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在pH值为5-6的条件下稳定;碳水化合物对化合物无明显影响;紫外灯照射会使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颜色加深;金属离子K^+,Na^+,Mg^2+基本上不影响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的稳定性,而Ca^2+,Al^3+,Fe^3+对其有破坏作用;体积分数为0.01的H2O2和Na2SO3对侧柏叶黄酮类化合物稳定性均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水蒸气蒸馏提取连南野葛花的挥发油,用GC/MS从所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了73个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其主要成分为醇类占总量的33.93%、酮类化合物:20.93%、烯烃化合物11.47%、醛类化合物6.87%等.已鉴定的化学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85.52%.  相似文献   

20.
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制备、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扁竹根挥发油化学成分及百分含量。共鉴定出16种组分,其中挥发性有机酸含量占挥发油总量的97.22%,肉豆蔻酸高达70.93%,其余依次为辛酸10.25%,癸酸6.18%,月桂酸4.08%,棕榈酸3.0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