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藏族是中国古老民族之一,其服饰具有鲜明的藏族特色。藏族服饰的设计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步变迁,形成了现代的藏族服饰特色。本文从不同朝代的特点论述了文化对藏族服饰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藏族舞蹈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同时它也是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3.
我国北方民族中蕴藏着大量萨满服饰资料,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加以调研,产生了众多研究成果。本文从史料典籍中的相关记载、萨满服饰形制与演变、服饰的属性与功能、服饰中的象形符号及服饰的艺术审美等几方面,概述北方民族萨满服饰艺术的研究状况。  相似文献   

4.
藏族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是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是藏民族生产生活、生存环境、审美情趣、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民族交往等在服饰语境中的体现.文章分析了藏族传统服饰文化所体现的生态特征、多样性特征、阶级特征、传统审美上的一致性,以及服饰文化符号的象征意义,并探讨了这种文化选择所产生的缘由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5.
刘明玉 《科技资讯》2006,(3):136-137
中国素有“衣冠礼仪之邦”之誉,中国的服饰艺术是中国最有民族性,地域性,人文性及审美性的日常文明。服饰艺术构成了中国深厚人文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对服饰艺术进行了剖析,从而使读者对中国传统的服饰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人类最外在的身份标识物,常被喻为"第二皮肤"。客家服饰是汉族服饰,种类多样,工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融入了客家人独特的民俗风情、艺术智慧和审美情趣,但服饰特色却常与少数民族服饰相混淆。《客家服饰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综合大量的文史资料,立足于田野调查,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论述其文化内涵,解析其艺术魅力,试图建立客家服饰的识别系统。  相似文献   

7.
服饰设计属于设计艺术的范畴,像其他种类的设计艺术一样,是精神与物质、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产物。服饰又以其灵动多变的态势区别于其他种类的设计艺术。服饰突出特点表现在它的动态感上,动态特征成就服饰的艺术表现性。蒙古族服饰的动态特征体现了在游牧文化影响下的独特的面料、款式、色彩、图案及变迁中。  相似文献   

8.
论藏族装饰图案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族装饰图案艺术历史悠久,题材丰富,造型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征,是藏族人民艺术思维和审美体验的物化形式。对藏族装饰图案分类、美感形式、色彩等审美特征的探索,既有助于其在现代装饰设计领域的运用,也有利于对藏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  相似文献   

9.
藏传佛教寺院中的祭祀性舞蹈"羌姆"。大约在公元8世纪由莲花生大师在主持修筑桑耶寺的过程及开光仪式中所创。藏族传统寺院法舞"羌姆"从"金刚舞"的传入,在西藏发展了几千年,积极地改革形态,充分吸收苯教仪轨和民间舞蹈形式,使"羌姆"更加民族化,与当地文化接壤,集中反映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它以绚丽的形象宣扬着佛教教理,扩大佛教的影响力。而这绚丽的形象,无论是古朴的舞蹈、诡异的面具,还是华丽的服饰都是藏族文化审美意识、审美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藏族锅庄舞的历史文化意义和形式,讨论了它的艺术特色和价值。认为藏族锅庄舞是一种自娱性极强的集体舞蹈,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健身性、教育性和竞技性价值;将藏族锅庄舞引入阳光体育运动之中,既能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传承民族体育文化的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情趣,对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以京剧服饰艺术性的文本语境为出发点,从美术学角度出发,运用符号学分析方法,探寻了其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在色彩、图案、款式上的艺术特点、美学特征及规律.指出京剧服装是京剧舞台人物塑造的重要艺术手段,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种存在原则,一种精神实在,一种艺术美学,从而使人们可以更加深入了解京剧服饰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述了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的发展演变,对西藏传统服饰做了两个大的分类,即传统常用服饰或节气性服饰、以及节日服饰或盛装。引用了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成果和民俗学有关的知识体系,对上述两大类西藏传统服饰习俗文化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对正在变化当中的西藏服饰习俗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其特征做出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以历史考据的方式,将秦腔脸谱与传统面具相联系,分析其起源、形成、发展以及不同类型.以美学、文化学理论和秦腔戏剧发展为参照,得出了秦腔脸谱以色彩隐喻忠奸,以写意表达好恶,以神态刻画精神三大美学表现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论手绘图案在服饰艺术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传统手绘工艺服装提供了大部分的社会所需和生活所需。在当代,手绘图案因为时尚理念的冲击和引导,现已被广泛运用在DIY T-恤、手绘鞋、手绘服饰配件、舞台服饰、演员服饰、主持人服饰等服饰艺术中。手绘图案的审美价值和市场价值不因社会的发展而削减,在这个电脑化、机械化的时代,反而更能凸显手绘图案的主体性、情感性、风格性、创新性、独立性。因其具有高度个性化等一系列电脑机械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在人们对审美要求提升的现状下,手绘图案开始被一些传统行业以及时尚人士重新拉上了时代舞台,并且被重新定位和运用。就目前手绘产品市场来看,已有少数手绘艺人和作坊以一个全新的理念挖掘出了手绘图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业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现代女士唐装的流行趋势,明清官服纹样在现代女士唐装上的运用,针对中国文化的回归现象,说明现代中国人的审美倾向仍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6.
藏族传统声乐艺术是藏族先民在千百年来不断总结和完善的艺术结晶.它的美学特征是根植于自身文化传统,也是通过具体的演唱特点和技巧来实现的.文章阐述了藏族传统声乐美学的构成因素,以及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歌唱技法,旨在使藏族传统的声乐艺术在传承和发展中,能够把自身富有特性的美学传统延续下去,并能在现代藏族声乐艺术中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7.
楚国的造物品类繁多、主题鲜明、格调清奇灵秀、色彩斑斓繁艳,开创了上古南方审美文化的新视界。楚器物从造型到装饰所表现出来的楚风特征表明,楚器物的产生与楚风俗有着密切的关联,楚风俗是楚器物发育生长的母胎。  相似文献   

18.
张悦鸣先生在长期的摄影创作实践中,以积极的探索精神和新颖的艺术观念反映现实生活,用独特的视角表现大自然的审美意蕴。他的荷花摄影作品,有力地拓宽了艺术表现的广度,在一个更为广阔的时间与空间中去发现荷花的美。同时还体现出他对于艺术意境强烈而又自觉的追求,而这种富有独创性的审美创造,需要的是丰富的人生阅历、开阔的胸襟怀抱、高尚的审美理想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此外,他的作品带给我们妙悟自然的禅意,包涵着对于大千世界的深刻感悟,对于宇宙本真的生动体验,这样的艺术意蕴就使作品的审美内涵显得更为沉郁,更有气度。  相似文献   

19.
先民们在彩陶纹饰的描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带有经验性的程式化倾向。这种倾向来自主体的心理视觉经验,以及对形象的观念性审美过程。这二的结合,使得这些彩陶纹饰,既保留了原型的基本形象特点,更多的体现了先民们的主体心理意识,是注重表现而非再现。彩陶艺术中大量的纹饰,充分地运用了写意的手法,从而构成了彩陶艺术的一大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