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到《京都议定书》,再到09年末召开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国际气候问题是当前国际间急需达成共识并解决的问题。本文列举三个重要公约的内容,分析当前气候问题面临现状,提出如何完善之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丹江口的实证研究,识别出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项目中的移民驱动力,建立了一个包括经济因素、政策因素、人口因素、社会因素以及气候因素在内的气候变化减缓和适应项目移民驱动力框架。认为经济因素对移民意愿的影响最大,而气候因素的影响最小。气候的影响是间接的,并体现在经济、政策、人口和社会等四个驱动力之中。  相似文献   

3.
正《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第21次缔约方会议2015年11月30日在巴黎开幕,经过13天的谈判,通过了首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气候协议,标志着全球将持续走向低碳和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也标志着继六年前功亏一篑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联合国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努力在各国的艰难推动下取得了巨大胜利,全球气候治理的"无政府状态"结束,多边主义在巴黎迎来了光明。  相似文献   

4.
年底的哥本哈根气候谈判即将建构全球合作的新框架,中国将扮演历史性角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气候变化脆弱性程度较高的城市,波士顿致力于加强气候韧性城市的建设,从建筑、交通、能源、沿海保护、极端天气事件应对、废弃物处理等多个领域,着手规划提升城市气候韧性的战略举措,气候治理取得明显成效.波士顿是美国和国际上最早发布气候监测和评估框架的城市,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领导者和全球韧性城市建设的典范,其气候韧性建设的过程为我国韧性城市的建设提供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6.
基于效用理论,从博弈视角模拟气候谈判框架下各国谈判策略。首先识别气候变化投资对各国效用的正向、负向和外溢效应;其次在增温幅度、温度对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影响等不确定性下求得各国静态博弈对策;最后通过动态化博弈行为,对气候谈判中先动劣势的存在性提出检验方法。典型案例模拟结果表明:气候谈判策略的确存在先动劣势,各国倾向于等待并迫使别国先做出减排承诺,该博弈分析印证了气候谈判现状。  相似文献   

7.
《创新科技》2012,(7):33
<正> 2012年5月4日,欧盟第七研发框架计划(FP7)资助的,由欧盟12个成员国以及瑞士、挪威和以色列共15个国家26家科研机构气候科研人员共同参与,欧洲气体气溶胶气候(PEGASOS)大型研究项目正式启动。研究团队科研人员设计制作的大气监测飞船,将于5月14日开始为期20周的欧洲低空  相似文献   

8.
<正>2022年11月6日至2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办。自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签订以来,全球气候治理已走过了30年的光景。在2015年之前,国际气候谈判的中心任务是达成全球统一的减排目标,2015年《巴黎协定》的通过使这一目标得以实现。此后几年,  相似文献   

9.
 2011年11月28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长期合作行动计划、绿色气候基金、2020年后减排安排得以解答。  相似文献   

10.
钢框架住宅主体结构本身抗震性能良好,故围护墙板与钢框架的连接方式对房屋整体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延性等具有重要影响,结合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工程应用现状,优化了围护墙板构造,设计了2种柔性螺栓连接方式。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制作了1∶2缩尺试件,进行了围护体系整体抗震性能的试验,对比分析得到了不同围护体系的承载力、耗能、延性等指标,验证了柔性连接的明显优势,为钢框架结构的工程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时事概览     
德班气候大会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七次缔约方会议11月28日在南非海滨城市德班开幕。作为德班气候变化会议的主要议程之一,续签《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是各方在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近海环境中钢筋混凝土(RC)框架节点的抗震性能,设计了4榀RC框架中节点试件,采用人工气候环境加速腐蚀模拟技术对其进行氯盐侵蚀,进而进行拟静力试验,分析氯盐侵蚀引起的钢筋锈蚀对RC框架节点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核心区剪切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OpenSees中Joint2D单元模拟节点核心区,用弹性杆单元模拟梁、柱,建立了锈蚀RC框架节点组合体数值模型,对锈蚀RC框架节点的滞回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氯盐侵蚀作用下,试件表面出现红褐色锈蚀产物与锈胀裂缝,且随氯盐侵蚀程度增加该现象不断加重;随着钢筋锈蚀程度加重,试件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延性、核心区抗剪性能等均有不同程度退化;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在承载力、变形能力、捏缩特性等方面均符合较好,验证了该建模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选择在第四纪沉积厚度较大的北京昌平地区行打钻取样,获得连续的沉积样品,通过AMS14C测年手段建立年代框架,提取钻孔上部2~12.4 m沉积物的孢粉,通过分析孢粉的质量浓度及种属组合变化,进而恢复北京地区的古气候状况。研究表明北京昌平地区30 000 yr BP以来的古气候演变经历了4个阶段:29 090~27 200 yr BP为气候寒冷湿润;27 200~19 100 yr BP,主要发育以蒿、藜为主的中旱生草原,反映了这一时期寒冷干燥的气候特征;19 100~11 700 yr BP,主要分布以蒿、藜为主的草原植被,但是覆盖度很低,说明气候进一步变冷变干,是北京气候最寒冷干旱的时期;11 700~4 460 yr BP,为全新世早中期,植物种类丰富,适宜木本植物生长,植被发育针阔叶混交林,气候较为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14.
北极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在北极和全世界引起广泛影响.聚焦全球变暖和碳排放问题,北极地区推出相应气候与环境治理框架政策.该文围绕政策框架对北极碳减排作用开展研究,选取2011—2018年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及非成员国国家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北极理事会20周年联合声明政策框架对北极地区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模型分析结果显示,该政策框架的发布对碳减排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时,结合分析结果和北极地区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治理模式,提出推动北极地区碳减排的治理方案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被动式能源街区概念,并建立了多要素关联作用下的城市形态与能耗研究框架。运用多目标设计决策(MDO),以上海气候条件下的3个模拟实验为例,揭示了由建筑类型、街区容量、使用模式等城市形态要素改变而引发的建筑能耗变化规律。最后,给出了被动式能源街区的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6.
任岗 《甘肃科技》2011,(14):58-59,68
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中,节点是最为关键的部位,一旦发生破坏将导致结构倒塌。通过试验,比较钢筋混凝土框架节点在承受荷载时用碳纤维布加固法加固和无加固时节点产生裂缝的宽度的差异,以及已产生裂缝的节点用碳纤维布加固法加固后与无加固剩余荷载承载量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用碳纤维加固法对高原地区由于昼夜温差大,气候干冷热而引起的钢混框架节点干缩裂缝等现象具有较好的加固和维护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CGE)是最重要的全球气候政策评估工具之一。该文给出了自主开发的全球多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global applied general equilibrium model,GAGE)的理论框架,描述了区域内框架的地区账户收入分配方案和生产模块的嵌套结构以及区域间框架的国际贸易结构和2个虚拟国际机构的构建,即建立国际运输部门和国际银行用于描述国际贸易的运输服务供需以及投资的区域间流动。在标准GAGE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能源-环境-经济扩展,以描述能源与资本之间以及各类能源之间的替代关系。碳减排情景研究结果验证了GAGE模型理论框架的合理性,展示了能源替代对于减排潜力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近海大气环境下锈蚀钢框架柱的抗震性能,通过人工气候环境模拟试验技术对6榀钢框架柱进行了近海大气环境下的加速腐蚀,并对腐蚀后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不同锈蚀程度和轴压比对钢框架柱破坏机理、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延性及耗能能力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程度增加,试件底端翼缘屈曲、腹板鼓曲及塑性铰形成所对应的位移呈减小趋势;试件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均有所降低.此外,随着轴压比的增大,试件发生局部屈曲现象提前;承载力及延性显著降低,强度和刚度退化速率加快,耗能变差.基于试验结果,初步确定锈蚀钢框架柱不同抗震性能水平和性能指标量化限值.研究成果为近海大气环境下在役钢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评估提供了试验支撑.  相似文献   

19.
佛爷池为秦岭主峰太白山南坡高山带的冰蚀湖。在其干涸的底床挖掘一条深70 cm的探坑,自坑壁取得沉积物样品。对这一剖面的3个样品做加速器质谱(AMS)14C测年,56个样品做总有机碳含量(TOC)和碳/氮比值(C/N)分析、低频磁化率(?lf)和非滞后性剩磁(ARM)测试、粒度分析和孢粉分析,并计算ARM/?lf。利用这些测年结果建立这一剖面的年代框架,并对TOC和C/N,?lf,ARM和ARM/?lf,平均粒径及栎属孢粉(Qucercus)含量在剖面中的变化进行解译,由此初步推测佛爷池周边距今5520年以来的气候及环境变化。在5520~3800 a BP,气候为冷干,在其中的5100~4300 a BP冷干程度可能最强。在3800~2300 a BP,气候渐转暖湿。在2300~1300 a BP,气候更为湿润。在1300~700 a BP,气候更为温暖,可能是过去5500多年中最温暖的时期。在700~500 a BP,气候再度变冷、变干。由于共同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太白山高山带中、晚全新世这一气候-环境变化与中国东亚季风区一些地点的变化趋势颇为相似。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的气候变化科学--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44,自引:2,他引:44  
近百年来,地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我国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化的总趋势基本一致。近50年的气候变暖主要是人类使用化石燃料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增温效应造成的。现有的预测表明,未来50-100年全球和我国的气候将继续向变暖的方向发展。国际上,目前《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正在就如何减缓这种气候变暖的趋势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进行谈判。本文依据IPCC第三次评估报告与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说明气候变化的事实与未来的可能变化,阐述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说明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的影响,分析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