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电视”对于八十年代的人们来说是平常的字眼,但是就在一个世纪前,“电视”还是奇妙的幻想.我国古代广泛流传着的“千里眼”的神话,就是人们努力追求这一目标的一个表现.古今中外无数科学家为了实现这一美妙的“幻想”,走过了多少艰难曲折的道路,攀登过多少个险峻的山峰.今天,电视技术的发展不但实现了“千里眼”的美妙幻想,而且已进入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成为人们向科学的广度和深度进  相似文献   

2.
“夜色楼台月数层,金猊烟穗绕觚棱”。这是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国时期.前蜀主王建的妃子花蕊夫人的《宫词》中描写金猊吐烟时的情景。这里所说的“金猊”是指古代人们用来熏香的一种香炉。  相似文献   

3.
一、并非赘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为全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所达到的水平,曾经是“西方所望尘莫及的”,它“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今天,这一认识不仅早已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而且也已经成为一种被人们普遍接受的科学结论了。中国古代生物学的成就,一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其它各个领域,无疑也是辉煌的,诸如形态学、分类学、生态学、生境学、生理学、解剖学、古生物学、以及遗传变异等各个方面,都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知识。在很长一个历史  相似文献   

4.
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名医扁鹊曾为两个分别患“阳盛”和“阴盛”的病人互换心脏,使其恢复了阴阳平衡。尽管今天我们已无从考证这美好的传说了,但它至少告诉我们,人类器官移植的构思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人类一直在梦想,人体的器官若能像汽车零件那样,损坏后更换一个新的,照常运转,照常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那么人类渴望健康、幸福、长寿的愿望就能实现。器官移植的开拓者早在20世纪初,不少外科医生就曾进行过器官移植的尝试。在人体的重要器官中,肾脏移植手术显得要简单些,于是医生首选肾脏进行移植。当时人们简单地认为只要是肾…  相似文献   

5.
吕斌 《科学24小时》2009,(11):38-40
颜龙安,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20世纪70年代,一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风暴震撼世界:中国培育出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一场可以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相媲美的农业技术革命!  相似文献   

6.
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这是基督教会占统治地位的时期,古希腊、古罗马的古典文化衰落了,欧洲进入了神学统治一切的时代.上帝主宰一切,人是毫无价值的,人是上帝的奴仆、上帝的羔羊,只能忠顺地听从神的摆布.在那些年代里,科学被认为是对上帝的侮辱,而一切学问都"归"神父所有,一切智慧都"集中"在<圣经>里.那个时代,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科学只是教会恭顺的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界限."教会利用手中的特权,镇压所有"异端邪说".据统计,中世纪欧洲各国被判刑烧死的约有500万人,其中有不少是自然科学家.因此,在这个时期,科学的发展是极其缓慢的,在有些领域与古代科学相比,甚至倒退了.  相似文献   

7.
2000年12月17日,中央电视台又一次聚焦在四川省广汉市。他们将镜头对准了“三星伴月”,因为自20世纪20年代末这里发现了古蜀王国的遗址后;在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人们又在被称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三星堆文化遗址开始了自1986年首次大规模发掘以来的第13次发掘。这次跨世纪的系统性发掘,将有望揭开三星堆文化的千古之谜,因而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人们希望能够发现一些更有价值的东西,帮助人们解开有关古蜀王国的种种悬念。 在这次发掘出土的文物中,引人注目的是一只残缺一侧“耳朵”的红”色双耳陶罐_据了解,这是自三星堆发掘以来第一次出现的东西,初步估计这只双耳罐是用来盛水的,但其究竟具有多大价值还待鉴定。 而最令考古工作者惊喜的是从四号祭祀坑中出土的一套祭祀用的玉石礼器。这套礼器共有壁、琮、瑗各一个。这三个玉石礼器约为商代文物;分别用以祭天、祭地、祭社稷。目前,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还在继续进行。 一个叫燕道诚的农民做梦也没有想到,他竟在不经意间敲开了已经沉睡3000多年的古蜀历史的大门,成为发现三星堆古蜀王国的第一人。是他一家老幼五口的几锄几铲,改变了世界对整个巴蜀历史和文化的认识,把人们引入了一个神秘而又崭新的天地。 ...  相似文献   

8.
康熙大帝和路易十四分别是17、18世纪,东西方两位赫赫有名的君主,前者几乎集中了中国人对于古代明君的全部想象;而后者.则无疑是法国最受人瞩目的国王,其统治时期被伏尔泰称为人类历史的四个巅峰之一。300多年前,这两位君主开始了最早的中法交流。这样以两个君主为代表的大帝国的交往,为双方带来了科学文化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西游记》中描写齐天大圣孙悟空去赴蟠桃会,想偷吃玉液佳肴,便卖弄神通,拔下几根毫毛,放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喝声:“变!”,即变成一些“瞌睡虫”,奔向负责看守的众力士,钻入鼻中口内,使仙官力士们很快酣然大睡,悟空乘机大吃大喝尽情享受。这神奇的“瞌睡虫”,在书中多次出现,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对睡眠的一种看法。与东方人不同,西方古老的传说是“催眠咒语”,古典神话芭蕾舞剧“睡美人”中,只要巫师或巫婆念一种神秘的“催眠咒语”,整个王宫(包括美丽的公主和她的仆人、卫士以及宠物猫、狗、鸟等)都马上进入深睡之中(题图为“睡美人…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中国西南地区,就已形成以成都为起点,经昆明、大理、保山(古称永昌)而出境,到缅甸、印度的民间通道。从秦汉王朝,这条赋商道以“官道”开始,日益发展为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陆路交通枢纽;在古代,沟通了中国与印度两大文明古国的友好往来。至今在古道两厢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历史遗迹,赋予当今人们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当今社会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物质(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1.
在生物学史上,英国科学家胡克最初提出了细胞的概念.他在显微镜中看到了血栓中的“小匣”或者“小室”.从这开始到细胞学说的创立,经历了许多科学家近两个世纪的努力. 对细胞研究影响最大的是19世纪初德国自然科学、哲学的勃兴,胚胎学的新进展和消色差显微镜的问世.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古代科技摇蓝之一,曾被人称作“发明的沃土”,炎黄子孙至今仍以指南针、火药、纸、活版印刷等发明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而自豪。从对公元前6世纪至1900年这大约2500年内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统计表明,在1500年以前,中国所占比例一直在54%以上,此后才直线下降,到19世纪只占0.4%,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近代的科学技术确实落伍了,这是个历史悲剧。最近,“中国南方图书公司”  相似文献   

13.
无数的证据证明:在遥远古代的地球上,曾经燃起过漫无边际的“原子之火”.位于印度河流域的摩享佐达罗古城的废墟,以种种迹象告诉人们,这正是一座曾被“原子之火”摧毁的城寨——在遥远的古代,这里曾发生过一场令人惊异的热核大战!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中,留下了丰富的关于古代环境保护思想与实践的记载。神话传说远古时代的人们在极其艰苦的自然条件下,从事着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活动,这些活动在当时没有文字印刷的情况下,只能以神话传说的形式流传下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就属于这一类,这些改善或保护环境的活动当然不是“鲧禹“”女娲”等个人所为,而是整个氏族部落的活动。文学作品在大量的古典文学作品中,也有改善和保护环境的描写,反映了古人对环境保护的重视。晋代诗人陶渊明最喜植柳,辞官归隐后,终生与柳树为友。他还特意在…  相似文献   

15.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1,(10):39-41
比特的魅力人类已进入 2 1世纪 ,其中一个重要的特征是数字化正在渗透各个领域。在数字化世界里 ,没有电影、杂志和音乐 ,只有“1”和“0” ,但人们一直到1 946年前还没有给这一现象取个名。这一年 ,普林斯顿大学的统计学家约翰·图基将“二进位制”和“数字”这两个单词缩略成了一个术语 :“比特”。然而 ,在随后的 2 5年里 ,只有科技圈子内的少数专家对比特感兴趣。但如今比特对每个人都变得重要起来 ,因为我们可以用比特来代表任何东西 ,或完成任何服务。不久 ,科学家们将在一种“数字人”身上进行数字式的药物测试。今天 ,我们能够做一…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后期 ,当人们第一次看到地球像一个悬在空中的球体 ,于是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家园。从空中看到的景象给人以整体的印象 :海洋、云、沙漠、森林 ,以及一些人类活动的迹象都是整个地球系统的组成。因此 ,当科学的“地球系统”的范例被推演出来时 ,“地球飞船”就无疑地被大众所接受。而“地球系统”的概念则成为“世界变化”项目中的基础概念。在整个人类历史中 ,尤其是最近的 1 0 0到2 0 0年里 ,很明显地 ,人类只是“地球飞船”唯一的“乘客”。但现在 ,人类已从自己的“乘客”座位上走了出来 ,要作为这架飞船的“飞行员”。当我们…  相似文献   

17.
古代的人们已经知道了天花的免疫现象,甚至进行着危险的免疫操作。约1800年琴纳成功地发展了种痘技术。然而,琴纳的发现在将近100年的长时间内对了解和治疗其他疾病并未发生影响。这正如埃尔利希指出的:“琴纳的发现所以是孤立的,原因是关于传染病的原因和本质的理论概念未发展的缘故。”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11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征集的初选结果,清华大学的“望舒之辇”方案成功入选。这个方案蕴含深刻的寓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望舒”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为月亮驾车的女神,“辇”则是我国先秦时期对车具的一种称谓。月球车整体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秦始皇陵出土的2200多年前的彩绘铜车马。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古代玉器中,璧和琮是两种非常重要的器物。其中,人们对璧较为熟悉,这可能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京剧《将相和》的故事家喻户晓有关系。完璧归赵的故事已收录为成语.秦国要用15座城来交换赵国的那块“和氏璧”,但赵国却不愿意。于是,人们将“和氏璧”于一切贵重的东西用“价值连城”来形容。另外,人们比喻人才或美好的是事物凑在一起的时候为“珠联璧合”……可见,璧,这一词在人们心中成了美好高贵的化身。  相似文献   

20.
物理场的熵及其自发减小现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科学发展史上某些人们创立的概念的含义一再扩大,这显示了这些概念在描叙物质世界中有着重要意义.质量和能量这两个概念就属这种事例.霍顿(G.Holton)说“某些概念之所以重要是由于它们反复出现在许多描叙和定律中,而且往往波及离最初表述很远的领域内”.这一段论述完全符合熵这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在一百多年中的发展史.在热力学中,人们用熵测度微观的分子运动的混乱(无序)程度.在信息论中,熵被用来计量信息源发出的每个代码含有多少信息量.在物理学中人们广泛研究某些物理量在空间中的分布及其演变.这里我们引用熵来描述物理量在空间中分布状态的丰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