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年5月21日~26日在意大利召开了第八届国际冷聚变会议(ICCF 8)。会议由意大利新技术、能源与环境研究院(ENEA)主持 ,由国家研究委员会(CNR)、国家核物理研究院(INFN)和意大利物理学会(SIF)联合主办。到会148人 ,来自意、美、日、中、俄、法、英、西、德、印、加等国。大会共收到108篇论文 ,选用了82篇 ,其中大会报告16篇。我国共投寄8篇 ,全部录用 ,其中大会报告一篇 ,是仅有的3篇大会理论报告之一(M.I.T.,清华 ,Purdue大学各1篇)。肯定“关联” ,寻求更高的“过热率…  相似文献   

2.
强激光技术和ICF驱动器研讨会召开5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光学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国家高技术激光委员会、惯性约束聚变(ICF)委员会在我校联合召开了“强激光和ICF驱动器研讨会”.与会代表中有王大珩等12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会上,惯性约束...  相似文献   

3.
《合肥科技》2006,(10):13-13
第21届IAEA聚变能大会16日开幕。与往届大会通常只有欧洲、美国和日本的3个托卡马克被列在汇报名单中不同,这次聚变能会议上,我国自行研制、建造的EAST托卡马克(俗称“人造太阳”)首次被列入名单,并作为大会的第一个报告,由此可见国际聚变界对第一个全超导托卡马克EAST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A3、45和T10钢经高频加热和电炉加热渗硼后空冷、炉冷引起渗硼层(Fe2B)“原始剥落”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热应力引起Fe2B折断,组织应力主要引起渗硼层表面开裂。  相似文献   

5.
第五届国际冷聚变会议纪实李兴中(清华大学物理系北京100084)1995年4月9~13日,第五届国际冷聚变会议在法国南部摩纳哥的蒙特-卡罗城举行。来自法、意、日、美、德、英、加、中、印、俄、白俄罗斯、西班牙、瑞士、韩国的253名与会者,共提交了136...  相似文献   

6.
1999年10月30日~11月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河南开封大学、河南行政学院、中原宋学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东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开封大学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学者共40余人,共收到论文30篇。研讨会以“东方文化与21世纪”为中心议题,有3位学者作了大会基调报告,另有23位学者在大会和分科会上作了论文报告,与会者对上述报告进行了热烈讨论,在此基础上又采取大会形式,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定位”和“东方文化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问题展开了集中、深入的讨论。与会者认为,在人类…  相似文献   

7.
1996年10月13~18日,第六届国际冷聚变会议在日本北海道的札幌市召开,17O余名科学家和青年学者共提交了40多篇大会报告和70余篇张贴式报告。5名中国学者出席了会议,作了一篇大会报告和13篇张贴式报告,并担任了分会的主席。会议由日本通商产业省和"自然资源及能源局"资助.由"日本新能源和工业技术开发组织"(NEDO)主办,会议所在地是日本最大的冷聚变研究基地:新氢能源(NHE)实验室的所在地。出乎意料的"核擅变"现象从上次会议以来,最大的进展就是确认了在轻水电解中也存在着核嬗变现象。1995年4月在摩纳哥(Monaco)举行第五次…  相似文献   

8.
1989年3月弗莱希曼和庞斯(以下简称F—P)宣布在纽阴极电解重水系统中观测到在化学层次无法理解的超额热效应,当时称之为冷聚变。这一巨大发现本身和它所蕴含的能源价值在当时掀起一场世界范围内的冷聚变热,但时隔不久,由于很多实验室无法重复他们的实验,特别是美国能源部顾问委员会在对部分实验结果进行调查并公布了其持否定性倾向的报告后,冷聚变热迅速降温,冷聚变研究从此在经费和舆论上都遇到很大的压力。虽然如此,近年来的冷聚变研究仍在困难条件下取得重大突破,为了使读者对冷聚变有一个简明的印象,本文介绍近期内几个著名…  相似文献   

9.
以在AT切型,Au做电极的石英振子上涂覆适当厚度的L(+)抗坏血酸为敏感膜,制作气敏元件.实验表明,该元件对微量NH3(<3.3×10-6mol/L)具有很高的频率响应和灵敏度;对8.2×10-5mol/L的H2,CO,CH4,C4H10及8.2×10-7mol/LH2S感度很低,有良好的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863”专家访谈录本刊记者苑西军,张剑编者按“中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863计划)10周年成果赴辽宁展览会”于1996年6月6日~11日在沈阳举行。“863计划”,即“中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是1986年3月,根据邓小平同志对于大征、干涂昌、...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国际冷聚变会议记实1993年12月6~9日在美国夏威夷举行了第四届国际冷聚变会议,来自十一个国家的300余人,提交了有关冷聚变研究中的量热学、核产物、理论、材料科学四方面的论文180余篇。我国学者共提交了十四篇论文。从提交的论文中可看出国际上的...  相似文献   

12.
《安徽科技》2011,(10):25-25
本刊讯 近日,我省科学家宋云涛在美国波特兰召开的第十届国际聚变核技术大会(ISFNT-10)上荣获国际“聚变核技术杰出贡献奖”。该奖项自设立以来,一直由美、欧、日等国科学家获得,宋云涛是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13.
2008年9月28日,北京化工大学50周年校庆学术论坛——“清洁能源、绿色化工与我们的未来”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化工大学逸夫会议中心三楼学术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国科学院李静海院士,中国工程院曹湘洪院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杰出教授、北京化工大学名誉教授Benjamin Chu及巴斯夫(中国)科学技术合作部经理马莲应邀作大会报告。我校陈标华副校长主持了本次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14.
本文用“电子-离子束缚态及其引发核聚变”模型对太阳耀斑中的(d,d)聚变给以解释,同时也为具有重大争议的所谓冷聚变现象的存在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15.
为纪念中日邦交正常化35周年,作为中日文化体育交流年的重要活动之一,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于2007年10月20-21日,举行了题为“21世纪东北亚的日本研究”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180多名日本学研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此次研讨会得到了中国教育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本卡西欧(上海)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赞助。  相似文献   

16.
《国际学术动态》2008,(1):60-60
首届西湖国际聚变理论与模拟研讨会(International West Lake Workshop on Fusion Theory and Simulation)于2007年3月18-22日在浙江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外15家单位,102名师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大会,其中海外科学家8名。大会就等离子体湍流和相干结构以及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相关问题展开交流与讨论,共作邀请报告26人次,  相似文献   

17.
应用核反应分析法(NRA)测量了反应溅射法制备的a-SiH(B)薄膜中B和H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掺杂比率Yg(=[B2H2]/([Ar]+[H2]))由10-6增大到1.4×10-2时,样品中的硼含量cB由1.0×1018线性增大到1.4×1022atcm-3;而氢含量的变化分为三个区域:在微掺硼情况(Yg=10-6),样品中氢含量较未掺硼时高出10%;当Yg=10-6到10-3变化时,H含量cH由28%线性减少到17%;在Yg=10-3时,H含量达极小值,此后,Yg增大,H含量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18.
文化播报     
《世界知识》2023,(3):76-77
<正>中国“人造太阳”有新发现2023年1月7日新华社报道,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核聚变大科学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该团队利用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大科学装置(EAST),发现并证明了一种新的高能量约束模式,它对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和未来聚变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设"三北杏树带"的再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曾在1996年10月于山东牟平召开的全国高效果业学术研讨会议上,提出了建设“三北杏仁带”的设想。1997年又进一步完善了上述设想和建议。两篇报告得到了全国果树界同仁和广大“三北”地区各界的认可与支持,在1998年6月于河北省涿鹿县召开的第六次全国李杏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研讨会上,也得到了一致的赞同和响应。1998年在《科技导报》第4期上也发表了笔者“关于建设‘三北杏树带’的建议”。为了争取更多人的理解和支持,促进这一构想早日实现,今就前述文中未及阐明或未及深究之处,再做如下论述。一、“三北杏树…  相似文献   

20.
一、概述自1977年在布洛克海文国立实验室召开世界首次重离子聚变(惯性约束聚变)研讨会[1]以来 ,这一重要课题已引起各国和我国学术界的重视[2],先后已召开过十次国际大型会议进行交流探讨。由于德国建立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重离子加速器和电子冷却束流存贮环 ,所以国际上研究的重点已从美国移到德国。德国重离子研究所(GSI)的玻克教授[3](Prof.R.Bock)成为该项目首席科学顾问之一。惯性约束聚变的实现方案有两种 :一种是用强流、中能重离子束流 ;另一种是激光炮束。总的说来 ,由于起动经费较低 ,所以搞激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