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10月获得批准建设,其前身为1989年成立的"中国科学院植被数量生态学开放研究实验室".实验室围绕植被与环境变化的国际重大前沿科学问题和国家战略需求开展创新性研究,重点研究植被格局与演变、生物多样性与生态保育、全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以及草业生态与可持续性.其发展目标旨在植被与环境变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为我国植被及生物多样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及建设生态文明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支撑;培养和造就该领域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沿袭始建于1961年的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的科研工作,于2005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实验室立足于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减灾需求,坚持过程机理认识、技术方法创新和重大减灾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科积累和平台体系的综合优势;系统深入地开展泥石流、滑坡、崩塌滚石、山洪和堰塞湖等山地灾害形成运动机理与减灾技术研究,在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3.
《科学通报》2021,66(9):957-960
正朱作言,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遗传发育生物学及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曾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雅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家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会长等. 2003~2007年担任《科学通报》(中、英文刊)执行主编,  相似文献   

4.
<正>2014年8月,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1个单位、24名个人记功,其中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杨瑞馥被记三等功,以表彰其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的突出成绩和完成任务中的出色表现.杨瑞馥研究员现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分析微生物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是《科学通报》英文版  相似文献   

5.
必须重视信息化社会的信息安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教授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赵战生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早在1980年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就预言了信息社会的美好情景。15年来的科技进步,使人们向着这美妙的乐园又迈进了一大步。当今...  相似文献   

6.
华中科技大学 《科学通报》2010,55(25):2555-2556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是科技部于2003年11月批准筹建的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由教育部、湖北省和武汉市共建, 其依托单位是华中科技大学, 另有3个组建单位: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七研究所. 2006年11月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计划可行性论证.
.........  相似文献   

7.
适时精确的探测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是研究其起因、过程和效应的基础.本研究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对两景不同时期的影像(2003和2004年)进行一次性变化探测.并且输入层中增加了DEM和坡度两个额外"波段".在选取训练样区的过程中,共选取了82个亚类型,其中36个为植被变化亚类型,46个为无变化植被亚类型.NDVI差值法被用于探测变化和无变化的区域,该方法为获取精确的和足够的植被变化类型训练样区提供有效的参考.研究结果显示利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探测变化技术所产生的植被变化图,其精度明显高于分类后比较法所产生的植被变化图精度.此外将DEM和坡度作为额外波段结合两景影像得的8个主成分作为输入层,能够有效的提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山区植被变化探测精度.同时在选取训练样区的过程中,将各不同的变化和无变化的植被类型根据其不同的光谱特征分成不同的亚类型进行取样,对提高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进行山区植被变化探测精度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此处理可以降低山区影像的地形效应.  相似文献   

8.
陆卫 《世界科学》1995,(3):25-25,34
从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看红外物理的发展陆卫(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位于上海中山北一路420号,它的依托单位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红外物理开放实验室,成立...  相似文献   

9.
刘素贞  魏建晶 《科学通报》2020,65(21):2187-2190
正郭正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兼),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古气候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2003~2012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其反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正经历快速的气候变化,高原生态系统因此发生了深刻变化,并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围绕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这一主线,系统总结了气候变化对物候、高山树线、生物多样性、植被生产力和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影响,阐述了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反馈及对亚洲季风的远程影响的研究进展.主要结论如下:气候变暖导致植被返青期总体提前,高原树线位置上升,高寒草原植物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下降;气候变暖总体促进了高原植被生产力、增强了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但受限于土壤极大的空间异质性和对深层土壤碳动态理解的匮乏,目前对高原土壤碳库及土壤碳汇功能大小的估算仍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同时,青藏高原植被变化对近地表气温产生"负反馈"作用;植被活动增强还对东亚季风产生远程影响,导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变化呈现"华南增加-长江黄河中间区域减少"的空间分异格局.未来的研究需要在完善观测体系基础上,加强对高寒生态系统对气候变暖的适应机理及生物地球物理反馈等过程的认知,为优化生态系统管理和保障青藏高原的生态安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变化与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和展望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周广胜  王玉辉 《科学通报》1999,44(24):2587-2593
对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关系研究的核心问题--气候-植被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和讨论,指出气候-植被分类研究3个阶段的特点:(1)以现实自然植被类型与气候相关性为特征的气候-植被分类研究;(2)以对植物生理活动具有明显限制作用的气候因子为指标气候-植被分类研究;(3)综合反映植被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气候-植被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球变化背景下中国气候-植被分类研究的方向,并强调了气候-植被分  相似文献   

12.
《科学通报》2001,46(18):1584-1584
1 概况 山东大学材料液态结构及其遗传性实验室于2000年8月17日被列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是在山东大学南区液态金属及遗传工程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和工程陶瓷山东省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的. 中国科学院院士蒋民华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边秀房教授任实验室主任, 学术委员会由国内材料科学界著名学者11人组成. 该室固定人员26人, 其中博士生导师7人, 平均年龄42岁; 具有博士学位的人员12位, 客座人员15人, 包括日本、乌克兰的访问学者. 2 研究方向 实验室主要研究金属及陶瓷材料液态结构、物理性质、中短程有序及液固相关性, 陶瓷和金属间…  相似文献   

13.
正2018年7月31日,由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主办的"慧聚海洋·声动青春—我是海洋科学演说家"问海夏令营活动历时九天后圆满结束。《知识就是力量》记者特别采访了问海夏令营导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功能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教授陈显尧,请他为青少年读者讲讲有关物理海洋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科学通报》2008,53(1):35-35
2007年12月21~22日,中国一澳大利亚功能纳米材料与界面论坛(China-Australia Symposiumon Functional Nanomaterials and Interfaces)在厦门大学隆重召开.会议由厦门大学中国一澳大利亚功能纳米材料联合实验室、物理系、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材料学院与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功能纳米材料中心联合承办.本次论坛是目前在厦门大学举行的纳米领域规格最高的多学科交叉盛会,与会代表包括澳大利亚联邦教授、院士及中国科学院院士十余名.  相似文献   

15.
利用普若岗日冰芯中的花粉和氧同位素记录, 高分辨率恢复了青藏高原中部过去500多年来的植被演变和气候变化历史. 通过分析冰芯中花粉记录与现代气象观测数据的相关关系, 指出草原和草甸成分的植物花粉的百分比之和可作为夏季温度变化的良好代用指标, 而花粉中莎草科/(禾本科+蒿属)[Cy/(G+A)]和草甸植物花粉/草原植物花粉(M/S)比值可作为湿度变化的代用指标. 在此基础上结合冰芯δ18O值及冰川积累量, 探讨了过去500多年来研究区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 指出1450~1640 AD主要发育荒漠植被, 气候表现为寒冷特征. 1640~1915 AD总体上以暖干气候为主, 荒漠面积减小, 草原植被范围扩张. 1915~1980 AD气候稍变冷变湿, 草原植被范围缩小, 而荒漠植被扩大. 1980~2002 AD气候暖干, 荒漠植被范围急剧减小, 主要发育草甸草原植被. 提供了藏北地区第一个长达500多年的高分辨率的冰芯花粉记录.  相似文献   

16.
1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是在长期坚持学科交叉与融合的基础上,通过对相关重点实验室的优化整合,逐步形成的一个以多学科综合为特点、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交叉前沿基础研究领域为导向的新型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第29届国际二噁英大会(the29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Halogenated 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Dioxin2009)于2009年8月23~28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国际二噁英大会自1980年召开以来,已连续举办了29届,是国际上有关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研究领域影响最  相似文献   

18.
周斌  沈承德  孙彦敏  杨英  易惟熙 《科学通报》2006,51(10):1211-1217
通过测定灵台黄土剖面370 ka来黄土-古土壤样的元素碳含量, 结合相关孢粉资料及古气候替代性指标, 讨论了该地区天然火的历史及其与气候、植被的关系. 灵台剖面元素碳含量谷值和峰值出现时的气候状况及变化特征, 表明气候不稳定的过渡时期, 特别是湿润转向干旱的时期容易发生大火. 各层黄土-古土壤元素碳含量变化规律为: 冰期低、间冰期高, 反映区域(或全球)生物量变化. 元素碳含量在130 kaBP前后呈阶段性增加趋势, 表明植被类型、气候格局发生了变化, CO2浓度阶段性增加可能是其中原因之一. 元素碳含量总体上随时间呈上升的趋势, 可能反映了干旱化趋势的加剧. 全新世元素碳含量出现最大峰值, 反映了距今约六千年的气候突变事件, 以及人类活动导致火灾更为频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如果说,美国核物理学家哈罗德·M·阿格纽(Harold M.Agnew)曾以科学观察员身份参与轰炸日本广岛而为人所知外,实际上,他在出任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LASL)主任期间的作为更为世人所关注。早年经历哈罗德·M·阿格纽1921年3月28日出生在科罗拉多州丹佛市,早年就读于南丹佛高中,后在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植被覆盖对夏季气候影响的新证据   总被引:40,自引:4,他引:40  
利用1981~1994年NOAA/AVHRR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资料和中国160个标准气象台站的气温、降水资料, 对我国不同区域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做了滞后相关分析. 结果表明, 在多数地区前期NDVI与后期降水存在正的相关, 同时这种滞后相关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上年冬季NDVI与夏季降水以华中和青藏高原地区的相关最明显, 而春季NDVI与夏季降水则以东部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原的相关更明显. 在这3个地区植被的变化对气候有更敏感的作用, NDVI与降水的滞后相关也表明植被覆盖在年际尺度上对后期降水有一定的影响. 前期NDVI与温度的相关比较复杂, 同时温度较之降水对植被的滞后响应更弱一些, 可能与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变暖部分地掩盖了这种相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