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淑娴 《世界科学》2014,(12):25-25
<正>世卫组织警告称后抗生素时代来临,建议设立全球观测系统监控耐药细菌传播。世界卫生组织(WHO)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称"后抗生素"时代正在逼近。该组织指出,抗生素和其他抗菌药物的疗效下降正在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应当建立一个观测系统来监控这种情况。WHO的这份报告收集了来自129个成员国的相关数据,得到的结论不容乐观。报告显示,对抗菌药物的广泛抗性,已经出现在了世界上的每一个角  相似文献   

2.
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11月23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自艾滋病80年代初开始在全球蔓延以来,迄今累计已有5,00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英文简称HIV),其中1,600多万人已去世。1999年,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势头并未减弱,全球共有26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创下历年来的最高记录。与此同时,全球又有约560万人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3.
《科学之友》2016,(4):68-71
正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5年版《世界卫生统计》报告中显示,2014年日本女性的平均寿命为86.83岁,男性为80.50岁,均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与其他国家比较,日本女性的寿命已经连续3年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男性的排名也上升了一位,排名第三。日本人为什么会如此长寿?除了有较高的医疗水平和医疗保障外,和他们独特的生活方式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在人类与疾病的斗争中,抗生素曾是一种攻无不克、所向披靡的药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发现,抗生素的效果越来越不那么显著了.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就细菌耐药性的监测结果给全世界提出了警告:细菌对抗生素产生的耐药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增加,现有的抗生素药物正在失去原来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今年7月6日,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发布2004年艾滋病报告.报告称,2003年,全世界有480万人染上艾滋病病毒,是感染人数最多的一年.截至2003年底,全世界艾滋病感染者有3780万,去年有290万死于艾滋病.自艾滋病发现至今,已有2000万人死于这种疾病.  相似文献   

6.
暗淡的天空     
2005年联合国世界气候变化会议发布了一份报告,报告显示 2005年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气候最糟糕的一年:全球平均气温比创记景的1998年还要高0.1℃;北级冰层融化剧烈,9月份冰面面积创下新低,大西洋飓风肆虐,造成了美国新奥尔良市的悲剧;亚马孙河流域出现自上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干旱。世界到底怎么了?就在众多科学家对世界气候变化忧心忡忡时, 另一个不为人重视的事实悄然浮出水面——全球变暗。仅仅在两年以前绝大多数科学家还对此闻所未闻,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可能太过肤浅,埃塞俄比亚饥荒、非洲季风的减弱等等都可能与全球变暗休戚相关。  相似文献   

7.
今年2月2日,联合国发布最新一份全球变暖研究报告,称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全球气候暖化的原因。有关专家称,"很可能"的含义是90%,这是各个迄今为止有关全球变暖与人类关系的最严厉的说法。报告还指出,我们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全球变暖将带来暴雨、旱灾、热浪、冰川融化等各种灾害,全球的环境难民将很可能因此升至2亿。  相似文献   

8.
2007年2月2日,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在经过4天的讨论后,发表了《第四次气候评估报告》梗概.这份长达20页的报告梗概综合了数千份研究成果,是迄今为止对全球变暖问题最权威的科学报告.专家们在报告梗概中指出,经过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专家们预测说,从现在开始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最可能升高幅度"是1.8℃~40℃,海平面升高幅度是18 cm~59 cm,而造成这一趋势的原因"很可能"即至少有90%的可能是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9.
2008年12月19日,联合国全体大会通过了将2011年确定为"国际化学年"的决议,并将其作为联合国在2004年确定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教育十年行动计划(2005-2014)"实施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正>年龄是癌症最大的危险因素。随着世界人口的平均寿命不断增加,癌症的发生率预计将大幅上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11年发布的一份关于世界卫生与全球人口老龄化的报告中提到,在2050年之前,年龄大于或等于65岁的人口将达到15亿;在2030年之前,每年新增的癌症病例预计将到达2 700万。毫无疑问,要减轻与全球人口老龄化相关疾病带来的影响,将需要发展一种全新的抗癌疗法来避免经济和人道主义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