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普通车床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使用软爪和对轴向尺寸和锥角尺寸进行控制,另外数控化的改造也是必要的。这样,加工的精度就会大幅度的提高,定位也就更加准确和可靠。此外,操作也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本文就如何提高普通车床加工精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雷根成 《科技信息》2010,(7):99-100
本文在分析超精磨削原理、工艺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普通磨床上进行超精度磨削加工的工艺方案。该方案分别从普通磨床为满足超精度磨削加工前的修整,砂轮修整,加工切削参数的选择及加工操作的注意事项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案在技术可行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加工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在机械加工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活塞异形外圆几何尺寸测量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塞异形外圆几何尺寸包括裙部椭圆度和轴向截面中凸度。本文研究在一般机械精度的仪器主轴系统上,应用仪器误差修正技术,提高测量结果的精度的原理和方法。对样机测试结果表明,未经修正技术的测量标准误差为1.8微米,经应用修正技术的测量标准误差为0.6微米,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微机和电子光栅尺寸对磨削过程中磨具磨损值进行测量,计算和补偿以控制工件加工尺寸的方法,为数显,数控技术用于普通磨床的改造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尺寸精密测量的最小二乘估计,分析估计性质,计算方法、独立约束条件与封闭条件的关系、测点的选择和方案的拟定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文中还讨论了估计方法在分度误差检验、平板检验和圆导轨检验中的应用。分析表明,基于估计理论所建立起来的各种交汇封闭测量方案、组合测量方案对于提高尺寸测量精度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量规控制半自动内圆磨床广泛应用于轴承零件的磨削加工。但目前生产上达不到严格的内孔技术要求,废品率和返修率很高。尤其是3225Б半自动内圆磨床,由于胎具一次安装中磨削二个工件,外端工件尺寸超出了量规控制范围,加工精度更加不易得到保证。本文分析了量规半自动循环工艺过程的尺寸链及加工误差来源;按照综合磨削试验结果所进行的点图分析及相关分析,找到了影响里外端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就找到的原因进行单项试验并采取措施以后,加工精度有了显著提高,基本上保证了生产单位的正常生产。证明找到主要误差来源是正确的,采取的措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三维精度     
本文论述了三维精度的概念和它在机床和仪器上的测量方法。文中并提出了影响三维误差的主要因素和用计算机存贮器和校正尺补偿三维误差的途径。任何工件都具有“立体”形状,这个立体就是“三维”的概念。因此,严格来讲任何工件加工时都必须保证它的“三维精度”。这一点对箱形工件特别直观,加工时,必须根据图纸要求,确保全部表面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表面间的位置精度要求。随着工件加工要求的不断提高,测试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机床和仪器三维精度的研究已经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相似文献   

8.
微小零件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的精度、稳定性和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微小零件的尺寸检测 ,传统方法是通过工具显微镜观察放大图像进行手工测量 ,它的缺点是精度不足、稳定性差、效率低。因此本文提出在工具显微镜上采用“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检测微小零件的尺寸精度 ,还可以检测其形位误差。文中对检测过程中的测量精度、稳定性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并通过与传统方法的比较验证了“图像处理与分析”方法的新颖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机床生产中越来越多地使用磨削导轨的工艺,能否正确地解决热变形问题是保证加工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外圆磨床床身的分析和现场实验,分三方面讨论了这一问题:(1)直接固定在混凝土地基上的导轨磨床,在地基本身有上下温差存在时,不可避免地将使母导轨产生弯曲,并在加工时复映到工件上,为此,应改善导轨磨床的安装方法,最好能便于定期地调节母导轨的精度;(2)室温变化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工件各部分的热容量不等,因此,改善精密箱体工件的结构均匀性、避免阳光照射和气流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3)磨削热使工件局部受热,也会使后者产生热变形,从数值上看不亚于室温变化的影响,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经济合理地分配三轴数控平面磨床零部件几何精度,提出了一种几何精度分析设计的方法.针对磨床具体结构,基于多体系统理论和齐次坐标变换方法,建立了磨床几何误差传递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模型具有理想的预测性能;根据误差传递模型,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和参数试验的试验设计方法分析识别了影响磨床加工精度的11项关键几何误差因素;基于稳健设计理论,在成本分析和误差溯源基础上,建立了11项关键几何误差因素下的磨床成本-质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关键几何误差因素的公差进行了稳健设计.研究结果表明:上述方法能实现对磨床几何精度的经济合理的分配.  相似文献   

11.
在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厂磨削表面粗糙度Ra0.02~0.04μm、精度h4~h5的轴颈时,都是在昂贵的高精度磨床上进行。但一般工程机械修造厂却没有高精度磨床,要磨削出这样的低的表面粗糙度,如此高的轴颈精度是非常困难的。在现有设备M131W普通外圆磨床上进行大量试验,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刮研和调整,通过修整和精细的平衡砂轮,在磨粒上合适整出更多的等高微刃,就完全可以实现超高精度、低粗糙度的磨削,该法简单,方便易行,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直接检测加工区域误差的全环控制方法,分析了加工误差与测量信号的关系及加工误差的表现形式;对机床加工精度的控制(尺寸精度与形状精度);首次提出了用趋势性差分方程描述加工误差;应用自适应控制理论,确定了模型结构形式;并通过在线辨识系统参数,设计了系统的自校正调节器。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本文为提高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研究机床加工过程,建立综合性数学模型提供了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坐标变换基本原理,以单臂式导轨磨为例,建立起机床几何精度与工件几何精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在该机床上磨削导轨时,以保证加工精度的几点工艺措施,其中包括该导轨磨床的简易数控改造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王娟 《科技资讯》2014,12(24):82-82
机械加工精度指的是零件在加工之后的实际的尺寸、位置、形状等参数和理想的尺寸、位置和形状之间的差距.本文对机械加工工艺流程进行了阐述,还对机械加工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能够改进机械加工精度的措施,这对于工程的实践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热工参数测量中有关仪表选择的问题,提出一些仪表选择原则,并通过分析实例,讨论了如何根据被测量植范围和对测量精度的要求来合理选择仪表的精度和量程,同时还指出在仪表选择上应注意的其它问题。  相似文献   

16.
高速电主轴作为加工中心的核心部件,直接影响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和工件的表面质量和粗糙度。该文以应用在加工中心上的高速电主轴为研究对象,对电主轴的径向精度、回转倾角、轴向精度进行了分析。基于最小二乘圆近似算法,对电主轴的径向误差运动进行了建模,设计了一种电主轴径向回转精度快速评价方法,建立了倾斜误差运动模型,并给出了电主轴回转轴倾斜角度的计算方法;基于时域和频域信号分析方法,对电主轴轴向运动特征值进行了提取,从而实现电主轴轴向精度的评价。将该综合精度分析方法应用在一种加工中心的高速电主轴上,结果表明:电主轴的径向误差和轴向误差随着转速的升高,先保持不变再升高,回转轴线倾斜角度误差随着转速的升高基本保持不变。该方法可应用在电主轴性能检测和精度衰退试验中。  相似文献   

17.
在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厂磨削表面粗糙度Ra0.02~0.04μm、精度h4~h5的轴颈时,都是在昂贵的高精度磨床上进行。但一般工程机械修造厂却没有高精度磨床,要磨削出这样的低的表面粗糙度,如此高的轴颈精度是非常困难的。我们在现有设备M131W普通外圆磨床上进行大量试验,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检测、刮研和调整,通过修整和精细的平衡砂轮,在磨粒上合适整出更多的等高微刃,就完全可以实现超高精度、低粗糙度的磨销,能有效地磨削出精度h4~h6,粗糙度Ra0.02~0.04μm的零件。该法简单,方便易行,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8.
随着磨床技术发展,对主轴回转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回转精度包括了轴的径向误差、轴向误差、角度误差及由此衍生出的表面误差和半经误差五种。其中,径向误差尤其重要。对于径向误差的动态测量及分析,我们采用了单向测量法和双向测量法,测得主轴不同转速下的同步误盖值及非同步误差值,以选取主轴最佳磨削转速。  相似文献   

19.
以高速电主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能够在考虑滚子加工精度的情况下计算电主轴支承轴承每一个滚子受力和轴承刚度的计算模型和转子的动力学模型。结合具体算例研究了滚子加工精度对轴承轴心轨迹、转子临界转速、前三阶振型及不平衡响应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径向载荷对高速电主轴不平衡响应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当滚子的加工精度在理想状态时,轴承轴心运动轨迹为一个椭圆,随着滚子加工精度的降低,轴承轴心运动轨迹不再是一个椭圆。当滚动体加工精度和轴向载荷不变时,径向载荷越大,轴端的不平衡响应振幅越大。随着滚动体加工精度的降低,转子的临界转速减小,前三阶振型基本不变。当转子角速度相同时,加工精度越低,转子不平衡响应振幅越大;当加工精度不变时,随着转子角速度的增大,转子不平衡响应振幅越大。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交流异步电机驱动磨床进给位移的自学习控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提出了一种利用PC机对普通磨床进行数控改造的方案,并设计了基于PC的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PC机控制交流异步电机实现对普通磨床进给机构进给量的控制,并且采用自学习控制原理和变速度、变加速度位移指令生成方法,因此可使磨削加工实现快速进给,慢速切入,从而减小了目标点处惯性对加工精度的影响·该系统可实现一般精度要求零件的自动磨削加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