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普氏野马,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野马种类。普氏野马的野生种群于20世纪中叶在我国和蒙古国灭绝,现存的普氏野马均为圈养野马的后代。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我国在1985年从国外引进野马,开始实施放归野马计划。2001年,第一批野马被放归野外,到今天,已经整整6年了。它们在茫茫荒野上生活得还好吗?能适应野外严酷的自然环境吗……本刊特邀北京林业大学野马监测项目组的专家以及野马繁殖中心的"护马使者",讲述野马放归后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哈萨克牧民对家马采取自由散放的饲养方式.数量众多、与野马有着亲缘关系的家马给普氏野马放归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相似文献   

3.
北美野马     
它们在北美北美野马与生物学意义上的野马有着本质上的差异。现存的野马只有我国的蒙古野马,也被叫作普氏野马。该野马的染色体有43对,头部长大,颈粗,耳朵比驴短,蹄宽圆。外形似家马,但额部无长毛,颈鬃短而直立。夏毛浅棕色,两侧及四肢内侧色淡,腹部乳黄色。在外形和习性方面,这种所谓的野马与家马基本无异;从"辈分"上来讲,普氏野马是北美野马的老祖了。当一群北美野马狂奔在内华达沙漠,  相似文献   

4.
<正>普氏野马,原分布于我国新疆北部、甘肃、内蒙古一带。普氏野马是当今世界唯一幸存的野生马种,是有着6000万年进化史的"活化石",是一座巨大的基因宝库。1876年,欧洲泰班野马灭绝后,欧洲人就一度认为,野马已在地球上灭绝。1878年,沙俄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中国新疆的准噶尔盆地发现野马并获取了标本,俄国学者鲍利亚科夫将其定名为"普  相似文献   

5.
考察喀什特区房地产市场后,在当地友人的安排下,我们一行从乌鲁木齐出发,沿着天山北麓往东北方向行驶160 km,便来到地处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东缘的普氏野马饲养繁殖中心.在这里,我们有幸目睹了普氏野马的风采.  相似文献   

6.
正我们一般说的马,乃是家马,我没怎么接触过马,甚至也不怎么敢骑马,但却与野马的一家子朝夕相处,那是生活在我们麋鹿苑的普氏野马。三年前的一天,我们的普氏野马乔迁新居,搬迁那天,工作人员从野马一家三口中,先把母马麻醉运走。一时间,失去妻子的公马,暴跳如雷,尥蹶子喷鼻子,一副气哼哼的样子。看不见母亲的幼马,满世界乱跑,嘶鸣不已,表现得十分异常,可平时没见这样,为何?不就是母马被运走了吗?  相似文献   

7.
普氏野马,俗称“蒙古野马”,曾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草原及荒漠草原地带,是中纬度开阔景观环境的代表性物种,也是地球上现存唯一的真正的野马.  相似文献   

8.
2003年9月18日,我随中华环保世纪行新疆采访团赶往位于乌鲁木齐东北150千米处的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探访了18年前从海外归来的普氏野马.那天,新疆林业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原洪、野马繁育中心主任曹杰向我们讲述了关于野马的回归故事.那次,我为命运多难的野马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9.
演化史长达五六千万年的野马,比大熊猫、鸭嘴兽等“活化石”更具有动物演化研究价值,其学术意义使它成为当今世界上的珍稀物种“大明星”。野马,又称普氏野马、蒙古野马。它的祖先是野生始祖马。据化石考证,始祖马高仅二三十厘米,足五趾,后演化为三趾以至到单趾,成为草原野马。地球上的野马曾多达350多种,而现在仅存在中国发现的1种,即普氏野马。此野马,是俄国探险家尼古拉·普尔热瓦尔斯基1878年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并采集到标本而被俄国学界命名为“普氏野马”的。据动物学家称,世界各地的野马由于生态环境和生物链长期被…  相似文献   

10.
野马的明天     
马晨 《科学之友》2006,(8):48-49
野马除去内脏后,肉质鲜美,有壮筋骨、强体魄等多种效用,所以一度被大肆猎杀,另外,它们赖以生存的草场也被家畜侵占。20世纪70年代普氏野马野生种群全部灭绝,现在只有这一物种的人工饲养种。  相似文献   

11.
在野马放归前,最令我们担心是生活在保护区内的狼,它们是野马在卡拉麦里地区叭一的天敌,直接威胁到野马的生命安全.放归野马有防御狼的能力吗?  相似文献   

12.
2001年5月中旬,在准噶尔1号死去一年之后,国家林业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野马回归自然的研究会,从而正式拉开"野马还乡"的序幕.国家林业局动植物保护司原司长卿建华和谷景和研究员等人特地勘察了准噶尔盆地和乌伦古河以及将军庙一带,为野马放归选择放野地.  相似文献   

13.
<正>野马,这个在地球上生存了6000多万年的物种,20世纪中叶,它的野生种群已经灭绝。现存的野马都是圈养野马的后代。如何让野马重归故里,在卡拉麦里荒原上自由驰骋,是中国科学家野马保护者们孜孜以求的夙愿。本期特邀在戈壁滩上野马繁殖一线坚守20多年的"野马公主"——高级工程师张赫凡老师以其亲历给我们讲述野马放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先后投入巨资进行东北虎和大熊猫人工繁殖与野外放生试验。前者取得成功,东北虎还一时出现了"虎满为患"的情形;而后者却相继失败。也就是说,人工养殖的东北虎与大熊猫丧失了野外生存能力,放归山野只有死路一条。国际环保机构对动物保护的界定就是经人工繁殖后,必须能够在野外独立生存,才算保护行动成功,否则应宣布保护失败。中国近年来对大型珍稀动物保护成功的只有普氏野马。  相似文献   

15.
学芝 《自然与人》2012,(2):43-45
一位坚守戈壁14年的女孩,以戈壁为家,以野马为伴,用真情呵护野马,在多年的青春守望中,与野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并写下了30余万字的日记和野马观察记录,潜心记载了和野马共同生活的经历.在卡拉麦里野生动物保护区,  相似文献   

16.
我们习惯于"X籍华裔科学家"的说法.一个科学家的一生可以有几个国籍,通常以最后的国籍来认定,但这并不确切.这位科学家诞生在哪里?何处受教育?为哪个国家做出过重大科学贡献?一生为哪个国家服务?这就不是"最后国籍"所能概括的.于是有了"国属"问题,即科学家一生贡献属于哪一个国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中所说的"诺亚洪水"真的发生过吗?日本人高桥提出一个理论:"诺亚洪水"是由一颗未知的冰行星带来的.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据《圣经》记载,距今4500年前,除了诺亚一家外,地球上的人类充满了邪恶,上帝决心用洪水消灭人类.为了从洪水中救出诺亚一家,上帝命令诺亚制造巨大的方舟.公元前2344年2月17日,天窗大开,大雨不停地下了40个昼夜,地上巨大的深渊全部冲决.超级大洪水在地上泛滥了150天.这么大的洪水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多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8.
刚刚冲出围栏的野马,既有摆脱束缚后的喜悦,又有对陌生环境的恐惧.216国道穿越放归区,水源紧临公路,而食物丰富的草场在公路的另一侧,野马饮水和采食必须靠近和穿越公路.我们目睹了野马的首次穿越,可谓历尽艰辛.  相似文献   

19.
在欧亚草原区,建设草原围栏将草原围成家畜放牧场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然而草原围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却鲜为人知.仅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青海湖流域草原上的普氏原羚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列为濒危级物种.为了探索草原围栏对其行为和栖息地面积的影响,笔者开展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1)在建有围栏的区域内,普氏原羚昼间活动距离平均值为5081±1187m(湖东-克图分布区)和4110±912m(元者分布区),远远低于无围栏分布区中普氏原羚的昼间活动距离7223±546m(快尔玛分布区);(2)在建有围栏区域内的普氏原羚采食周期比无围栏生境中的短;(3)普氏原羚沿围栏行走的频次比例达81%;跳越围栏的行为频次比例为1.2%,从围栏底部钻过围栏的频次为17.8%;(4)建立围栏后,湖东-克图和元者分布区内普氏原羚的活动范围分别缩小为建立围栏前的20%和6%;(5)围栏降低了普氏原羚逃离天敌的能力.在元者和湖东-克图,直接被围栏挂住死亡的比例为5%,或因围栏限制了逃避天敌的能力而导致普氏原羚被狼捕食的比例为15%~20%.由此可见,草原围栏不利于普氏原羚生存,建议加强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对家畜牧场进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20.
正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的历史——它彻底变革了人们的旅行、耕作甚至发动战争的方式。然而,每当我们认为已经回答了这些动物从何而来的问题时,总会有一项研究又将我们带回了原点。情况确实如此,对远古马的DNA进行的大量新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推翻了目前的理论,即现代马在5 000多年前出现于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地区。相反,这项新的研究表明,现代马来自于一个尚未被发现的种系。这项研究还表明,世界上唯一现存的野生马,被称为普氏野马,并不是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