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江红  胡冬青  安光玉 《甘肃科技》2009,25(11):133-134
研究不同起搏模式患者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入选90例接受VVI型起搏器和DDD型起搏器、从I型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术后随访时通过程控仪获取起搏器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采用SF-36生活质量调查表评估生活质量,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随访4~6年(平均4.2±1.7年),WI起搏组与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及生活质量总评分无统计学差异;AAI起搏组较VVI起搏组及DDD起搏组心室累积起搏百分数低,生活质量总评分高(P〈0.05);心室起搏所占比例越高,对生活质量的改善越有限。AAI型起搏器较VVI型起搏器及DDD型起搏器能更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搏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6例患者进行了右室流出道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手术.结果 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右室流出道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急性和慢性起搏参数均良好,起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心脏起搏器是抢救和治疗危重心律失常病人的重要电子医疗仪器,应用相当普遍.据第七届国际心脏起搏会议的统计,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使用起搏器的普及率达每百万居民512人.我国每年至少有20万人需要安装起搏器.进口起搏器价格昂贵.我校是国内最先实现起搏器集成化的单位,所设计的电路具有功耗低、集成易、一致性好、可靠性高等特点,并有去颤保护、抗干扰转复、能量补偿等现代化起搏器必须具备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室流出道起搏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6例患者进行了右室流出道螺旋电极永久性起搏器安装手术。结果所有病例都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右室流出道起搏比右室心尖部起搏明显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急性和慢性起搏参数均良好,起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人工心脏起搏技术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本文总结了我院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的方法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的经验,论述了技术要点和随访结果。证明该方法人工心脏起搏操作速度快,组织损伤少,病人痛苦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一种新型起搏系统——参数可调的埋藏式起搏器——的设计方案及实施技术.它由一个体外操纵器及一只带有数字记忆(由CMOS电路组成)元件的埋藏式起搏器所组成.无论在起搏器埋植前或后,当需要调节参数(包括接通或关断电源)时,可使用体外操纵器向起搏器发射一组编码的磁脉冲,这组脉冲被埋藏式起搏器感受,记忆,从而控制起搏参数到一新的指定的状态,并将这种状态一直保持下去直到进行再次调节. 由CMOS电路及混合型集成电路组成的起搏器具有功耗低、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十个月的临床应用表明:调节灵活,性能可靠,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7.
探讨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心跳骤停及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时,经右颈外静脉紧急床旁漂浮电极临时起搏方法的疗效。26例采用床旁非X线条件下,经右颈外静脉穿刺,在黑泥鳅导丝引导下到达深静脉,将球囊漂浮电极置入深静脉,使之随血流漂浮送至右心室,根据电极进入深度结合体表II导联心电图特征、心腔内心电图ST段抬高以及起搏的效果确定有效起搏部位,实施紧急心脏起搏。根据体表II导联起搏心电图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判断心脏有效起搏和电极移位,各为25/26例(96.2%)和2/26例(7.6%)。并发局部出血1/26例(3.8%),无穿刺部不可控制出血。该方法操作简便,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是一项安全有效的起搏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易搬动又急需心脏起搏治疗的患者,以及需要溶栓或抗凝治疗而禁忌深静脉穿刺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更好的提高对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2例安装临时起搏器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通过护理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获手术成功.结论 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患者顺利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脏起搏器用来治疗重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房结功能衰竭已被证实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办法。此类患者由于心室率过低,心、脑供血不足,极易发作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亦即阿-斯综合征),造成突然昏厥、抽搐,甚至死亡。据统计,用药物治疗的此类患者,一年的存活率仅40~50%;而应用起搏器,一年的死亡率可降到10%以下。随着制造和安装技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总节了166例经锁骨下静脉穿刺安装永久起搏器的经验,并与94例经其他静脉径路(主要是头静脉)安装永久起搏器的方法进行回顾性比较,认为前者很有可能取代后者而成为安装永久起搏器的首选插管径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处理对策.方法 58例进行了经左锁骨下静脉的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安装.结果 58例中有1例发生术后感染,4例发生起搏器综合征,5例发生心房纤颤,无1例发生电极脱位和静脉血栓.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7.24%.结论 起搏器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包括:预防切口感染、渗血;防止电极移位;严密心电监护;加强生活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张盼  马娜 《甘肃科技》2021,37(20):160-163,103
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有效方法,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改变正常的心脏激动顺序为非生理性起搏,而希氏束起搏、右室间隔起搏、右室流出道起搏等部位起搏均符合正常心脏激动与传导顺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本研究就不同部位起搏的特点及对心功能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安装临时起搏器护理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对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例安装临时起搏器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获手术成功。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患者顺利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了更好的提高对安装临时起搏器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对2例安装临时起搏器整个过程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通过护理无1例发生并发症,均获手术成功。结论加强术前、术中、术后护理,为确保患者顺利康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行临时心脏起搏的应用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38例缓慢心律失常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时心脏起搏器在缓慢心律失常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注意事项。结果38例患者行临时起搏器植入,手术顺利,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良好,病情稳定出院。结论对已确诊窦房结或心脏传导异常的患者,安置临时心脏起搏器可有效帮助患者渡过疾病危险期,为进一步治疗奠定基础。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是保证疗效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生物节律特别是昼夜节律起搏系统的细胞与分子生物学基础,是目前时间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一般认为生物体内的昼夜起搏系统由起搏器及其传入通路和传出通路三部分组成。近来的研究,揭示了海兔和枣螺视网膜中的昼夜起搏细胞及其电生理学特性与传入通路的分子基础;在酵母菌、红色链孢霉等上的研究,则指出Ca^2+、cAMP、cGMP在生物昼夜起搏系统的上述三部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 (ENCP)治疗严重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 5例严重过缓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ENCP治疗 ,其中男 3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60 .5岁。结果 :4例起搏成功 ,1例因胸部剧烈跳痛而起搏失败。结论 :ENCP可安全有效地用于抢救严重过缓型心律失常 ,特别是在紧急情况下应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迷走性房室阻滞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方法:通过对48例迷走性房室阻滞患者的年龄及发生时间的观察,研究年龄与房室阻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迷走性房室阻滞多见于40岁以下,多发生于夜间睡眠(心率减慢)时。结论:迷走性房室阻滞属于功能性,无需特殊治疗,更不必安装永久性人工起搏器。  相似文献   

19.
当心脏的窦房结或传导系统发生严重病变,激动不能正常发出或传导受阻时.需靠人工心脏起搏刺激心脏收缩,以满足机体组织器官的供血,这就是七十年代以来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心脏起搏技术。它的应用挽救了千百万人的生命,是迄今为止治疗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近年来我们曾护理了23例安置永久式心脏起搏器的病人,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3例,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49~73岁。病窦综合征11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1例,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3例,三支阻滞伴阿斯综合征1例。起搏器的类型均为心…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上有一种肥厚梗阻性心肌病,就是心脏室间隔出现异常病理性肥厚,造成心脏收缩射血时发生梗阻,使病人大多有明显的胸闷、胸痛等临床症状,尤其是在活动、运动或情绪波动、突变时更为突出,症状严重的病人可以出现心绞痛、晕阙和突发死亡。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的治疗比较困难,通常采用的药物治疗只是着眼于减弱心脏收缩力来改善病人的部分症状,因为左心室流出通道的梗阻无法解除,故药物治疗只是一种暂且的姑息措施,对病变严重的病人更起不到什么有效的作用。另外有一种方法是采用起搏器治疗,这需要在心脏的心房和心室各插入一根起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