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002年兰州市春季大气气溶胶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2002年兰州地区春季背景大气、沙尘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实测资料,得到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TSP)的质量浓度和飘尘(PM10)的粒径分布,着重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气溶胶的分布规律及其物理特征.研究发现:TSP中细粒子质量浓度沙尘暴期间比非沙尘暴期间相对减少;背景大气条件下,飘尘对人体健康影响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2.
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利用兰州市冬季大气颗粒物Anderson分级采样器和石英分级采样器的资料,采用改进的三次样条插值方法分离出PM2.5,研究兰州市PM2.5PM10的污染水平、PM2.5占PM10和TSP的比例,并比较兰州市PM2.5和PM10在国内的污染水平.结果表明:兰州市冬季PM2.5和PM10的污染严重,PM2.5在大气颗粒物中的质量浓度相对很高,PM2.5的污染和危害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3.
含铊黄铁矿利用对工厂周边大气气溶胶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铊黄铁矿利用工厂周边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中铊的含量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运用富集因子法探讨气溶胶中铊的来源.结果表明,硫酸厂周边大气气溶胶PM10和PM2.5中铊的污染程度比较严重,其日浓度分别为1.28~6.92ng·m-3和1.27—4.29ng·m-3.PM10和PM2.5中铊的富集因子均大于...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能源消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不断增加,中国空气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目前,我国空气污染已由传统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SO2污染转向以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污染气体(VOCs、O3、NO x)等组成的跨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其中以PM2.5污染问题最为突出。2011年末以来,多次大范围灰霾天气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从观测结果和能见度与气溶胶关系的研究发现,雾-霾或灰霾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PM2.5污染及其与大气相互作用的问题。2012年2月国务院正  相似文献   

5.
兰州城市冬季大气气溶胶特征的综合观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对Anderson分级采样器采集的PM10进行了谱特征的分析,研究了PM2.5在PM10中所占的比例,并从实测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资料出发,应用消光法反演了兰州城市冬季大气柱气溶胶粒子谱。结果表明:低层大气和整层大气的气溶胶粒子数密度谱分布都具有3峰型特征。兰州城市冬季的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于燃煤和汽车尾气造成的,有时也可能是由于城市的风沙扬尘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为对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特征进行研究,采用KC-120H型智能中流量TSP和PM10采样器,运用重量法测定道路的TSP和PM10浓度.针对重车型比例大的典型城市—上海市,对其道路区域中TSP和PM10污染物随车型、绿化情况、洒水情况和天气等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1)TSP和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为白天浓度高于夜间浓度,阴天浓度高于多云和晴朗天气,雨天浓度下降显著;(2)在一定车型比例范围内,TSP和PM10浓度随着重型车数量的增加逐渐增大;(3)有绿化隔离状况下,TSP和PM10浓度明显低于无绿化情况,高大乔木阻挡作用强于灌木丛生植物;(4)洒水车过后,TSP和PM10浓度显著下降;(5)PM10与TSP浓度值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7.
对某大学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和校外交通干道3个采样点秋冬季的大气颗粒物(TSP和PM10)浓度和颗粒物中的重金属元素Cu、Zn、Pb和Cr的浓度和形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TSP和PM10浓度差别较大,其中教学区最高,校外交通干道次之,生活区最低.TSP和PM10中Cu和Cr的含量较低,Zn和Pb的含量较高.TSP中重金属的总含量大于PM10,但是PM10中重金属所占的百分比大于TSP.从形态分布来看,TSP中Zn有40.76%存在于残渣态(S5)中,PM10中Zn有53.43%存在于可交换态(S1).而TSP和PM10中Cu在S1~S4中分布较多,Pb主要存在于残渣态(S5)中,Cr的主要存在形态是氧化物结合态(S3)和残渣态(S5).对TSP和PM10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评价可知,Cu的可生物利用态含量最高,Zn、Pb和Cr的可生物利用态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8.
使用香港元朗地区2008年MODIS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分布、地面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溶胶浓度观测资料等数据, 通过激光雷达数据建立地面消光系数和激光雷达AOD与气溶胶标高的关系, 利用这一关系和卫星AOD进行地面消光系数的反演估计, 并进行湿度订正; 通过建立地面气溶胶浓度和地面消光系数的关系, 进行卫星AOD产品和激光雷达气溶胶探测反演地面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 卫星估计的地面消光系数与小时平均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7~0.86 (PM2.5)和0.59~0.78 (PM10), 估计的质量浓度与小时平均的观测值对比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1.64~25.34 g/m3 (PM2.5)和24.64~91.64 g/m3 (PM10), 表明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进行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的监测应用。其中1 km分辨率的AOD产品, 因其更高的空间分辨率, 更适合反映具有复杂地形的城市地区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9.
使用香港元朗地区2008年MODIS卫星遥感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激光雷达气溶胶消光系数垂直分布、地面相对湿度和地面气溶胶浓度观测资料等数据,通过激光雷达数据建立地面消光系数和激光雷达AOD与气溶胶标高的关系,利用这一关系和卫星AOD进行地面消光系数的反演估计,并进行湿度订正;通过建立地面气溶胶浓度和地面消光系数的关系,进行卫星AOD产品和激光雷达气溶胶探测反演地面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研究及应用。结果表明,卫星估计的地面消光系数与小时平均的颗粒物质量浓度观测值的相关系数为0.57~0.86(PM2.5)和0.59~0.78(PM10),估计的质量浓度与小时平均的观测值对比的均方根偏差分别为11.64~25.34μg/m3(PM2.5)和24.64~91.64μg/m3(PM10),表明可以通过卫星遥感进行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的监测应用。其中1 km分辨率的AOD产品,因其更高的空间分辨率,更适合反映具有复杂地形的城市地区大气悬浮颗粒物污染。  相似文献   

10.
于2006年4、7、10月及2007年1月在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大楼楼顶使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代表四季的大气颗粒物TSP、PM10样品,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样品中痕量元素溴、碘的含量.大气颗粒物中溴、碘的体积浓度表现明显的季节特征,TSP及PM10中溴浓度在春季最高,冬季最低;TSP及PM10中碘浓度在冬季最高,夏季最低.TSP中Br/I的比值为1.16-103.33,PM10中Br/I的比值为O.18-49.50,均呈现夏季高而冬季低的季节特征,且与颗粒物中碘的含量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浓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MSA in Beijing aerosol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Methane sulphonate (MSA) and sulfate (SO4^2-),the main oxidation products of dirnethyl sulfide (DMS), arethe target of atmospheric chemistry study, as sulfate aerosolwould have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 It is widely believed that DMS is rnainly emitted from phyto-plankton production in marine boundary layer (MBL), andMSA is usually used as the tracer of non-sea-salt sulfate (nss-SO4^2-) in marine and coastal areas/MSA/SO4^2- = 1/18) Manyobservations of MSA were in marine and coastal aerosols. Toour surprise, MSA was frequently (>60%) deteeted in BeijingTSP. PM10, and PM2.5 aerosols, even in the samples collectedduring the dust storm period. The concentrations of MSAwere higher than those measured in marine aerosols. Factor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eteorology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no obvious marine influence on Beljiagaerosols. DMS from terrestrial emissions and dimethyl sulphoxide (DMSO) from industrial wastes could be the twopossible precursors of MSA. Warm and low-pressure airmasses and long time radiation were beneficial to the forma-tion of MSA. Anthropogenlc pollution from regional andlocal sources might be the dominant contributor to MSA inBeijing aerosol. This was the first report of MSA in aerosolscollected in an inland site in China. This new finding wouldlead to the further study on the balance af sulfur in inlandcities and its global bingcoehemical cycle.  相似文献   

12.
佛山市禅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佛山市禅城区近20年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为依据,对NOx,SO2,降尘、总悬浮颗粒物(TSP)、酸雨等大气环境质量要素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禅城区大气环境质量20世纪90年代比20世纪80年代差,21世纪初有所好转,但近年来又有所变差,首要污染物从过去的尘粒性污染物转为现在的SO2。  相似文献   

13.
典型城市大气颗粒物无机组分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MB 8.2受体模型对吉林省4个典型城市大气总悬浮颗粒物(TSP)进行了无机组分源解析研究.共选取了10个采样点,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采集了环境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及各类污染源样品156个.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和白城市对TSP影响较大的是土壤风沙尘;通化市大气主要污染源为道路尘;而四平市的扬尘对TSP的影响较大.研究结果有利于制定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对于治理大气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合肥市城市PM10污染成因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合肥市4个空气自动监测站2001-2003年3年PM10的监测结果,从4个监测点3年PM10年均值、月均值和日均值超标率的变化情况对PM10污染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从气象条件、下垫面性质和污染物排放三个方面对PM10污染的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同时针对PM10污染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了加大执法力度,控制燃烧排放;采取综合措施,减少扬尘污染;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与监督管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以增加城市大气环境容量等一系列减轻合肥市城市PM10污染、改善城市空气环境质量的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选择佛山市禅城区具有代表性的6个监测点.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在收集大量监测数据的基础上.分析PM10的时间与空间变化特征.并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以控制PM10的污染.  相似文献   

16.
利用南昌市2003年10月~2006年6月城区空气质量日报数据分析空气质量状况。结果显示:南昌市城区空气质量为二级良,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一年中空气质量4~9月较好,10月至次年2月相对较差,其成因与南昌市不同季节气象要素有密切关系;据此从环境保护管理角度,提出空气污染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以北京、青岛、兰州、乌鲁木齐、南京、厦门、广州、重庆、昆明、武汉10个典型城市城区空气质量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2004年的空气质量公报数据研究分析这10个城市的PM10、NO2和SO2的污染状况和污染差异。结果表明南方城市总体的污染程度轻于北方城市,厦门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最佳,城市大气的污染程度与其地理位置、气象和地形条件、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都有很大关系。最后针对城市大气污染的特点提出了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8.
北京PM10质量浓度与总体理查逊数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总体理查逊数对可吸入颗粒物 PM10 ( particulate matter with aero-dynamic diameter smaller than 10 μm) 质量浓度的影响, 对2007年11月北京南郊观象台的PM10质量浓度资料、地面气象自动站资料和常规无线电探空资料进行了分析。统计分析软件采用 SPSS15.0(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s 15. 0) 。分析结果表明,在北京地区以稳定层结为主的条件下, PM10质量浓度与地面气象要素和总体理查逊数存在很好的规律性。PM10质量浓度与风速和相对湿度显著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 0. 65 和 0. 69, 通过 α= 0. 01 显著性检验; PM10质量浓度与地面至450m层的总体理查逊数存在显著的对数形式非线性关系, 决定系数 R2= 0.42。非线性回归方程的独立样本预测检验显示回归模型可以用于根据无线电探空资料对PM10质量浓度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PM_(2.5) has become an increasing public concern recently because of its visibility reduction and severe health risks. For the whole year of 2013, hourly PM_(2.5) data of 496 monitoring sites scattered in 74 cities of China are collected to analyze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bility of PM_(2.5) concentration. Different temporal scales(seasonal variation, monthly variation and daily variation) and spatial scales(urban versus rural, typical areas and national scale) are discussed. Results show that PM_(2.5) concentration changes significantly in both long-term and short-term scales. An apparent bimodal pattern exists in daily variation of PM_(2.5) concentration and the daytime peak appears around 10:00 am while the lowest concentration appears around 16:00 pm.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Ordinary Kriging are used to characterize spatial variability. Moran's I of PM_(2.5) concentration in three typical region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is 0.906, 0.693, 0.746,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s that PM_(2.5) is strong spatial correlate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nnual PM_(2.5) concentration simulated by Ordinary Kriging shows that 7.94 million km2(83%) areas fail in meeting the requirement of China's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Level-2(35 mg/m3) and there are at least three concentrated highly polluted areas across the country.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TSP和可吸入颗粒物的状况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兰州市城关区1999年春季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分析了该地区TSP和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规律,并与1993年春季同一时期测得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地区TSP的质量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近几年可吸入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有了明显变化,粗粒子呈下降趋势,细粒子呈上升趋势;气象因子对TSP质量浓度的影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