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慈善不仅是社会福利资源的重要来源,而且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软"生产力。"战略性企业慈善行为"因其兼顾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被公认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慈善道路,文章在详尽介绍战略性企业慈善理论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性意见建议,以期对中国企业慈善突出经济重围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园重建而努力。灾难固然不幸,但若不反思灾难,则是更为不幸,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故本刊特约中国伦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就"5·12汶川:慈善救助与慈善伦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以告慰大地震灾难中逝者的在天之灵,以宽慰情系灾区、身在灾区的人们,以期盼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园重建而努力。灾难固然不幸,但若不反思灾难,则是更为不幸,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故本刊特约中国伦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就"5·12汶川:慈善救助与慈善伦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以告慰大地震灾难中逝者的在天之灵,以宽慰情系灾区、身在灾区的人们,以期盼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园重建而努力。灾难固然不幸,但若不反思灾难,则是更为不幸,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故本刊特约中国伦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就"5·12汶川:慈善救助与慈善伦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以告慰大地震灾难中逝者的在天之灵,以宽慰情系灾区、身在灾区的人们,以期盼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面对这场灾难,世界各地的人们都纷纷行动起来,以自己的力量和关怀方式为灾区的家园重建而努力。灾难固然不幸,但若不反思灾难,则是更为不幸,也是对逝者的不敬。故本刊特约中国伦理学界的几位学者就"5·12汶川:慈善救助与慈善伦理"这一话题展开探讨,以告慰大地震灾难中逝者的在天之灵,以宽慰情系灾区、身在灾区的人们,以期盼我们的家园平安、和谐、美好。  相似文献   

6.
正康宝莱提倡慈善日常化,鼓励服务商参与日常的慈善活动,并将慈善化为点滴的日常行为。"集小流而成江海",汇众人之力,慈善才能发挥最强大的力量。在康宝莱(中国),从康宝莱之家到天使听见爱,都有服务商日益广泛的参与。康宝莱(中国)通过多种措施,正努力将慈善日常化,1998年,康宝莱创办人马克·休斯帮助里约热内卢建立了一家孤儿院,这是第一所康宝莱之家。如今,康宝莱之家为全世界的105个组织提供200多万  相似文献   

7.
荣誉     
正焦点3月18日,由全国妇联、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以下简称儿基会)主办的2013年度"中国儿童慈善奖"表彰座谈会上,凭借在儿童慈善方面的突出贡献,如新荣获2013年度"中国儿童慈善奖杰出贡献奖";中脉科技荣获"中国儿童慈善奖突出贡献奖"。在当日举行的儿基会第十六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如新还获选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第十六届理事会理事。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肇始于古希腊的西方传统伦理学由于以意识化的认知为起点,以祛性化的契约思想为原则,指向还原论式的规范伦理,体现为一种无家性的"知性伦理"的话,那么,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古代伦理学,则由于以身体主义的安身为起点,以肇端于夫妇的对话伦理为原则,指向家谱化、示范型的躬行伦理学,体现为一种明确的"家本伦理"。在"自然家园"日渐丧失、"家庭伦理"日益失落、"离家出走"日趋频现的今天,当"知性伦理"日渐显得捉襟见肘时,重新发现并构筑一种"家本主义"伦理学,也许可以为人类走出自然伦理、社会伦理及个人伦理方面的困境,提供一些颇有现实意义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9.
肖群 《科技咨询导报》2007,(27):152-152,154
没有健全的企业家伦理精神,就没有健全企业家阶层的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呼唤一种健全的企业家伦理精神。中国传统的儒商伦理精神不仅曾经对促进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而且促成了现代海外华人企业辉煌的创造。同时,它与现代中国企业家伦理精神有着一种内在地契合性。正是这种契合性为现代企业家伦理精神继承传统儒商伦理精神提供了一种牵引作用。  相似文献   

10.
志愿服务的精神和理念则早已存在并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西方,志愿服务思想直接导源于宗教性的慈善服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济世"的思想有着深厚的根基,其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志愿服务伦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世界三大宗教理论体系森严罗密,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伦理思想资源,在世界伦理思想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却日益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中:虚无、自私、缺乏责任、信仰缺失、价值体系崩溃等等.佛教伦理思想中的基本义理、戒律、超越、平等、慈悲等伦理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人更具有缓解危机、警示自醒的作用,对当代人确立安身立命的伦理原则和增强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2008年井喷式爆发的公益信用风潮,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开始进入新纪元。目前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建构中国当代慈善工作伦理体系,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行业约束。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三大宗教理论体系森严罗密,都有为现代伦理可资利用的精神资源。佛教的伦理思想是佛教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不可忽视的伦理思想资源,在世界伦理思想中都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代,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却日益陷入到严重的危机中:虚无、自私、缺乏责任、信仰缺失、价值体系崩溃等等。佛教伦理思想中的基本义理、戒律、超越、平等、慈悲等伦理观念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人更具有缓解危机、警示自醒的作用,对当代人确立安身立命的伦理原则和增强责任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慈善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美国富佑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怀德2014年10月25日,以"心若动·爱无边"为主题的广东省富迪慈善基金会五周年盛典在佛山隆重举行,美国富佑集团董事局主席陈怀德、广东省富迪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胡静及富迪公司高管、经销商、各界嘉宾等近2000人共襄盛典,共同回顾五年来富迪慈善基金会的善行善举。广东省富迪慈善基金会自2009年8月获批成立以来,始终坚持秉承"兴企报国,兴企为民"宗旨,履行关注弱势群体、关注社会、关注民生的责任和使命,大力弘扬"安老、扶幼、助学、济困"的慈善精神,五年间捐赠款物总计数亿元。  相似文献   

15.
4月24日,"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发布,深圳市月朗科技有限公司以2069.9万元的捐赠额成为"2009中国慈善排行榜十大慈善企业",也这是该榜中惟一一家上榜的直销企业。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中国经历"慈善元年"以来,慈善组织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的慈善组织管理混乱、官办色彩浓厚等致使慈善组织面临严峻的公信力缺失问题,慈善组织的生存发展受到威胁。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已然成为慈善组织乃至慈善事业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通过对目前国内对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现状及原因分析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试图找出解决慈善组织公信力问题的关键环节,从而为更好地解决公信力问题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7.
图说直销     
正古润金荣获2013年"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12月1日,由中央电视台举办的2013年"CCTV慈善之夜"颁奖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总部录制。完美董事长古润金和李连杰、濮存听、曹德旺等其他九位嘉宾共同荣获2013年"CCTV年度慈善人物"称号,这是对完美公司和古润金为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8.
徐宁宁 《科技信息》2010,(16):I0052-I0052
在我国,慈善自古以来就被誉为是一种美德,而慈善事业作为一种扶贫济困的行动近些年来也日益重视,发展慈善事业,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公平稳定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个人慈善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基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其发展却相对滞后。本文讲了我国个人慈善的现状及其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发展个人慈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2014年是完美公司成立20周年,该公司以一场慈善盛典来庆祝自己20岁生日,充分展示了"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公益理念。创立之初,完美便将慈善作为公司最重要的责任之一,用慈善作为庆祝成立20周年生日礼物可谓最好的方式。2014年8月22日,"公益中国·四海同心——完美20周年慈善盛典"在北京国贸大厦三期隆重举办。盛典汇聚政府、明星、媒体、公益组织、完美经销商代表,不仅盘点和表彰了完美20年来的善行善举,用"榜样的力量"推动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更再次聚焦慈善,现场募集善款5339.6万元。这对完美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事,也为中国慈善事业描绘了灿烂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通过抽样对部分专职辅导员、在校大学生与社会人员调查,发现当下大多数辅导员在不断适应专业化的要求,职业意识逐步增强、服务精神日益强化,自我专业伦理构建趋向明显,但辅导员队伍专业伦理规范尚不明确,专业伦理构建动力仍然不足,加强专业道德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