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社会中,茶文化因其雅俗共赏的特点在都市和乡村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态。都市茶文化和乡村茶文化一雅一俗,不仅满足了茶文化旅游的不同细分市场,而且二者统筹互动,都市茶文化开拓了客源市场,乡村茶文化丰富了旅游资源,共同推动了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以此为基础,探讨茶文化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洱茶属我国十大名茶之一,茶文化源远流长,饮茶之久、茶区之广、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当前,以茶会友、以茶养心、以茶修身已成为当代人的生活时尚。普洱茶文化贯穿于普洱茶叶的采摘、制作、选茶、煮茗、饮用、礼仪以及普洱茶诗、茶画、茶俗、茶歌、茶舞等诸方面。基于此,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普洱茶文化,借助云南普洱茶产地多民族风情和生态茶园建设,将其全方位、多层次渗透于旅游六大要素,设计多种符合游客需求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以重塑茶马古道旅游线和澜沧江普洱茶旅游带品牌形象,使云南普洱茶文化与普洱茶产业、普洱茶文化旅游、区域经济形成共赢局面,现已成为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通过阐述普洱茶文化内涵以及茶文化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在分析普洱茶文化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的一些战略对策,以期对普洱茶文化旅游发展和滇西旅游多元化发展方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当代生态关怀从浅层向深层发展,形成了深层生态理论。深层生态理论在其构建中向东方文化寻求资源。在对当代西方深层生态学理论的概括基础上,对于东方文化中的佛教文化进行深层生态资源上的挖掘,对其深层生态的实践也进行探讨,对已有的深度生态理论和东方佛教文化之间进行进一步地沟通,以期增进一个适合整个地球和全人类的生态保护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4.
洪元植 《开封大学学报》1999,13(4):19-23,35
对于东方文化,我们不能仅仅将其视为历史的遗物,而要作为正在生存着并迎接21世纪的东方文化来讨论,研究者的态度和方法及其所达到的对差别性的理解,将会使东方文化研究更加深化和坚实。  相似文献   

5.
以茶文化推动崂山茶产业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青 《科技信息》2010,(4):359-360
随着崂山茶产业的发展和崂山茶文化的兴起,社会各界对崂山茶产业和茶文化的关注越来越多,期望也越来越高。如何正确认识崂山茶的发展,如何把握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制订相应的发展规划,并形成相应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体系,也成为崂山茶产业发展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6.
茶产业是漳平市重点培育的特色农业,但由于茶产业发展中缺乏文化因素的注入,制约了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挖掘、整合与提升漳平市茶文化,促进茶文化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增强茶产业的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打造现代“大茶业”经济.  相似文献   

7.
宜昌是湖北省茶叶主产区和中国旅游名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建设,必将带动和促进宜昌茶文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历史茶文化是构建当代茶文化的基础,是茶文化旅游的重要内涵。文章通过对宜昌历史茶文化旅游现状的分析,总结取得的主要成绩,弄清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挖掘历史茶文化资源、促进区域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有关策略。  相似文献   

8.
茶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三峡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本文试图从宏观上分析三峡茶的历史发生、发展及其未来走向,从而为开发三峡茶文化,促使三峡地区茶事业盛作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三峡茶文化发展为例,在回顾其茶文化历史积淀的基础上,对茶文化当代创新发展进行了认真总结与分析,并提出了茶文化未来发展的初步预测,从而为清晰把握三峡茶文化乃至中华茶文化的发展历程,进一步推动茶文化繁荣与茶文化产业进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针对茶文化旅游资源,在游客体验价值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服务、成本、环境、特色和行为体验因子为测量维度的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体系,再引入施密特对顾客体验类型的划分形成评价语集,做出评判R矩阵.进一步选取顾渚村作为案例村进行实地调查,对问卷数据进行综合模糊评价、假设检验、因子分析等相应分析,得到顾渚村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评价值,并从中找出不足,给出顾渚村茶文化旅游体验质量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