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四届全国气象科技史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11月8至9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气象科技史委员会、中国气象局科技与气候变化司共同主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北京大学大气与海洋科学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2007年1月15日,全国科技名词委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召开成立会议。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副所长张柏春以及来自科学技术史研究领域的20余位学者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等领导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第二届科技史名词委主任田淼研究员主持。自然科学史所张柏春副所长在会上指出,编辑一套完整、规范的科技史名词术语既是学科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科成熟的标志,对促进国内外科技史的学术交流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过热烈讨论,会议基本确定了本届委员会的工作原则和名词体例:在科技史名词的编辑中,应把这些科技名词的正名、英文翻译、不同称谓、文献出处尽可能地展现出来;应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充分尊重固有名词的属性和本义;对于同一名词在不同学科中的含义可能有很大不同的情况,先按不同的学科加以收集,最后再加以汇总、分类。会议还讨论了如何增加和补充新的科技史名词,尽可能完整地展现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取得的成就,并对科技史名词与其他学科的交叉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 (魏星)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委组成名单顾 问:陈久金 陈美东 杜石然 郭书春 华觉明刘广定 闵宗殿 潘吉星 宋正海 王兆春席泽宗 余瀛鳌 席龙飞主 任:田淼委 员:安沛君 曹圣洙(美) 韩晋芳 韩 毅李秀辉 罗桂环 孙关龙 王 冰 王玉民吴文清 尹晓冬 游战洪 曾雄生 张柏春张 澔 钟少异 邹大海 John Moffett(英)秘 书:韩毅(兼)  相似文献   

3.
正第十三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暨第六届传统工艺论坛和第二届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学术研讨会于2018年4月20—22日在南京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四大发明、少数民族科技史、传统工艺、科技考古与气象史等主题进行了交流与研讨,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思想、新方法,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  相似文献   

4.
<正>第十四届中国少数民族科学技术史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传统工艺论坛于2019年9月20至22日在广西南宁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传统工艺研究会共同发起,广西民族大学、广西科学技术史研究会、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美丽南方·老木棉匠园承办。80多位中外专家、学者汇聚南宁,共同交流。会议围绕少数民族科技与文明、传统工艺理论与实践、科技考古与文化遗产、科学技术史其他问题四个方面展开。少数民族科技与  相似文献   

5.
科学技术史学术会议及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成立大会于1980年10月6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哲学、史学、文博、图书、出版、新闻等一百五十余单位的二百七十多位科技史工作者出席了会议,共收到古代和近现代科技史论文、报告二百四十余篇,分十一个专业组进行宣读、讨论。会上宜读的论文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史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一部分有较高的水平。在金属学史、化学史、天文学史等方面讨论了一些新的较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科技史暨第三届中青年自然辩证法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0月28日至11月2日在浙江杭州举行。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科技出版单位的50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中国科学院院史研究室、中国管理科学院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所和浙江大学哲学社会学系联合发起召开的。开幕式上,大会的第一项议程是主题报告。樊洪业报告的题目是《当代科技史的研究现状》,他着重介绍了80年代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中关于当代科技史研究的状况,包括《当代中国》各卷中关于  相似文献   

7.
一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8.
正中国学者致力科技史研究已有百年历程。距今一甲子前,1957年1月1日,在中国科学院竺可桢副院长的建议和关怀下,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前身)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科学技术史事业建制化的开端。2016年12月24日至26日,"中国科技史家的使命与实践——纪念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成立6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顺义怡生园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  相似文献   

9.
一 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的意义 2007年1月15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正式成立。自1988年第一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以来,海内外学术界关于中国科技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国内外交流空前活跃。2005年7月“第廿二届国际科学史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国科技史的研究进一步走向国外。在全球科学史研究和学术交流日渐频繁的大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认识、规范和推广科技史名词术语,建立中国自己的科技史名词体系,便迫切地摆在了中国学者和相关机构的面前。第二届科学技术史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在第一届委员会工作成就的基础上,改进以往之不足,尽快形成一个稳定、行之有效且高效率的编辑机制和渠道,填补我国科技史名词的空白,展现中国古代辉煌的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2017年10月27日至29日,第五届中国技术史论坛在南京信息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专业委员会、生物学史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机械史分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史研究会共同发起,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科学技术史研究院承办。  相似文献   

11.
由日本的科学史家伊东俊太郎等主编的《科学技术史事典》(1983年版),是世界书林中难得见的一部内容丰富的科技史工具书。为了填补国内这类辞书的空白,樊洪业等根据此书编译了《科学技术史词典》,对有关中国的部分做了改写,对中国近代科技史部分做了增补。《科学技术史词典》共收入词条2546个,汇集和整理了有关科技史的大量基本知识。举凡中外科技史上比较重要的人物、学科、理论、概念、事件、发明、机构乃至与日常生活相关技术的源流,  相似文献   

12.
按教育部的安排,高等院校科学技术史教学和研究专题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华中工学院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部分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出版单位的代表共83人。有42所院校向会议提供了本单位近几年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情况的书面材料。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和华中工学院的同志分别介绍了国外、国内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研究的部分情况。与会代表认真总结和交流了高等院校开展科技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经验,探讨了今后在各类大学开设科技史课程、开展科技史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研究生等问题。会议期间还举办了小型“成果展览会”,展出了各校近几年编写的科技通史和专史教材、教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史一级学科简介和学科(专业)目录编写会议在南京举行“科学技术史”学科分类及作为一级学科或二级学科,近来有多种意见和几经反复。由于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和全国科技史学界的前辈及同仁们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接受了广大...  相似文献   

14.
1980年10月,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组织召开的自然科学史学术会议及学会成立大会,是中国科技史界规模空前的盛会。这次会议的召开受到自1976年“文革”结束至1978年中国的政治变革、科技政策和规划,以及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李昌的影响,是筹备工作经历搁置后该所联合所外力量重新筹备而获得的成果。这次会议恢复了中断24年的全国综合性科技史学术交流活动,展现了高质量的学术交流状态;遵循严谨程序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为日后国内和中国国际科技史交流活动的展开奠定重要的组织基础。这次会议是中国科技史事业走向繁荣的重要标志,反映了1980年中国科技史事业发生的历史性转变,推进了中国科技史的建制化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科学史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进展看,灾害史学科归属问题向不为人所注目讨论,在经历了多年模糊不清的学科定位以后,灾害史研究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并在领域拓展、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一系列影响作用。基于灾害史研究的内史性质,论述了灾害史研究与科学技术史学科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科技史学科体系分类办法,将灾害史研究归并于科技史三分法体系下的应用科技史序列,与历史学领域的灾害史研究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16.
本专栏刊登国内外新近出版的科学技术史书目信息,以飨读者。欢迎出版社或编著者提供新书信息及惠赠样书,以便存目;欢迎海内外学界同仁撰写书评书介。本刊特约国内收藏科技史文献最丰富的专业图书馆——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图书馆提供中国大陆地区出版书目信息。本书目分为中国科技史与世界科技史两部分。中国科技史又分为古代科技史、近现代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三部分;世界科技史则分为科技史与科技文献两部分。每部分大致按照科学史总论(包括博物学、科技考古)、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包括环境学)、生物科学(包括心理学)、农学、医学、工程技术顺序排次,以类相从。近现代科技史部分中,科学家传记单独列出。每类下按时代、地区排序;单行本居前,丛书居后。  相似文献   

17.
<正>为进一步推动技术史与技术遗产学术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跨领域的交流合作,带动中国技术史学科建设,由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与该学会的传统工艺研究分会、工业考古与工业遗产研究会、金属史专业委员会、科技与经济社会史专业委员会、农学史专业委员会、气象科技史专业委员会、少数民族科技史专业委员会、物理学史专业委员会、造纸史与纸质文物专业委员会、综合史专业委员会(按拼音排序),并联合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历史工作委员会、  相似文献   

18.
身为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学科的首届院士,胡适曾将科技史列为需要整理的专门史,纳入其倡导的国故整理体系中,并对《水经注》、墨家科技、印刷术、李约瑟难题以及外国科技史等展开研究。胡适的科技史研究在学科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研究范式对当代科技史学者有方法论的启迪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学者研究科技史的初步思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世纪前期,第一代中国科技史家开创了中国科技史的学科史研究,其主要动机之一是为中国及其化辩护,本世纪后期,科技史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内容大致遵循了50年代提出的构想,在中国科技史的史料考证和学科史等研究领域取得了显的成绩,受到了国际上同行们尊敬,但是,国内的研究偏重于内史,基本上还处于成就描述阶段,与目前西方学的工作存在着阶段性差距,我们应当引进科学史研究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丰富研究视角,跟踪国外科技史研究的前沿,扩大研究的深度和范围,扩展国际交流与合作,规范科技史教育,提高语言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李迪先生与中国科技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迪教授(1927.10.6—2006.10.30)是享誉中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家。他从研究数学史开始,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科技史的众多方向上,对中国数学史、天文学史和科学仪器史研究贡献显著,是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的积极倡导者、组织者,在物理学史、地学史、医学史、机械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科学通史等许多方面均有重要贡献。李迪先生以博学著称于科学史界,不仅长于发掘古代科技史料,而且也善于提出新观点和新见解。他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建立了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并培养了一批学有专长的科学史研究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