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中国频率规范下RFID防碰撞算法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频率规范决定了通信数据率,通信数据率是决定多目标识别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我国最新发布的超高频RFID频率规范,通过对信号的频谱仿真分别确定了单读写器环境下,以及标签信号邻道返回时的密集读写器环境下,RFID系统的最大通信数据率,在此通信数据率下对各种符合ISO18000-6C协议的多标签防碰撞算法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在不考虑算法在时间和硬件资源上的开销后,Vogt算法在识别超过300个标签时,识别速度(平均每秒识别标签的数量)最高;单读写器环境下最高识别速度约1050个/s,密集读写器环境下邻道返回时的最高识别速度约270个/s.  相似文献   

2.
采用沉淀法合成LiMn2-xAlxO4x=0.01,0.05,0.10,0.20),pH的范围为10.5~10.6,搅拌速度为350 r/min,水浴温度为55℃,分两次烧结.首次煅烧温度为680℃,保温时间为18 h;第二次煅烧温度为850℃,保温时间为18 h.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方法测试最终产物.测试结果表明:Al3+的掺入有效地改善了LiMn2O4的高温循环性能,使其高温循环容量衰减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尤其当Al3+的掺入量为0.05时,有比其他掺杂量更优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张秀梅 《应用科技》2012,39(1):75-78
以51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基于MFRC500的射频识别(RFID)电子市民卡系统,可实现身份识别,电子病历,公交、物业等电子支付,电子钱包等功能.射频卡使用符合ISO14443A协议的MIFARE卡,通过环形印刷电路板(PCB)天线与读卡器之间通信实现系统功能.系统通过加密算法对读写器和卡片之间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在读写器以及上位机上设计更为安全有效的认证方案,使得系统整体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使用云数据库作为服务器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射频识别(RFID)网络的安全性,提出了一种以云数据库为服务器的安全、有效且可扩展的RFID认证协议(CRFID)。首先,使用树结构管理标签实现隐私保护,将RFID系统搜索云数据库的时间复杂度由O(N)减少到O(lg N);然后,通过将RFID标签的密钥路径中每个子项的大小从4位增加到60位,以阻止跟踪攻击;最后,读写器通过标签的反馈消息来判断标签中存储的密钥是否更新,从而阻止去同步攻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在降低搜索复杂度的同时,大大地提高了密钥路径的安全级别。  相似文献   

5.
基于ZigBee技术的射频识别读写器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ZigBee技术的树型网络拓扑用构建一个基于ZigBee技术的射频识别(RFID)读写器网络。该网络将RFID读写器以AdHoc的方式连接起来,构建RFID读写器网络,使得读写器能更加高效、快速、准确地获得标签上的信息,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利用低温下的水化学生长法合成了镍钴氧化物(NiCo2O4)纳米针,因其自组装而表现出立方晶相,再用二氧化钛/炭黑(TiO2/CB)对NiCo2O4表面进行了改性,合成了TiO2/CB-NiCo2O4复合纳米材料.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图谱对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运用循环伏安法(CV)、时间-电流(i-t)曲线法考察了TiO2/CB-NiCo2O4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TiO2/CB-NiCo2O4修饰电极对葡萄糖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其线性范围为0.001~1.780 mmol·L-1,检测限为0.53 μmol·L-1(信噪比S/N=3).将该法用于实际样品中葡萄糖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阻碍RFID系统进一步推广的系统信息安全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RFID系统中标签、读写器和后端数据库之间进行安全通信的整体安全方案。采用LMAP和EAP-SAKE协议分别保护标签-读写器和读写器-后端数据库之间的安全通信。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的计算量小,对标签的计算资源要求很低,能够为标签-读写器-后端数据库之间提供双向认证和机密性保护等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无线射频(RFID)标签的安全性,降低攻击行为的损失,提出一种改进的RFID身份认证协议.在标签受到异步攻击时,通过标签中写入的随机种子数,产生非对称密钥,经过与后台数据库预留密钥进行验证,使被攻击的标签恢复到同步状态,从而降低标签数据泄露的风险,保证RFID系统的数据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研究基于物理不可克隆函数的超轻量级射频识别技术(RFID)双向认证协议(PUMAP)的安全性. 分析该协议的认证过程,发现窃听一次认证过程就能够得到移位操作的移位位数,简化认证协议中的公式,再通过计算可得到阅读器与标签之间的共享秘密信息. 此外,PUMAP不能够防止位置跟踪攻击. 分析结果表明PUMAP是不安全的,安全性能达不到RFID系统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金属-氟聚物、铝热剂和金属间化合物等3种类型反应材料的冲击反应压力特性,选择Al-PTFE、Al-Fe2O3以及Al-Ni制成反应破片,基于弹道枪驱动发射,使破片冲击前置靶板,并在密闭箱体内发生剧烈化学反应,通过箱壁上不同位置处的压力传感器记录箱体内的动态压力散布特征. 试验结果显示,同体积反应破片以1 200 m/s冲击贯穿2 mm厚LY-12硬铝板,进入密闭试验箱内产生的反应压力峰值pAl-Ni >pAl-Fe2O3 >pAl-PTFE;Al-Ni,Al-Fe2O3和Al-PTFE的能量释放率依次为74%、40%和10%,并且在试验中观察到了因反应材料二次燃烧反应消耗气体产生的负压峰值.  相似文献   

11.
Lightweight and safety are two essential features for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tag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otential safety problem of RFI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xisting typical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a new low-cost RFID tag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was propos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ew protocol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tocol can resist replay attacks and concurrent attacks and has nontracking, authenticity, and service availability. In addition, the protocol can also reduce the storage of tags and computation burden to meet the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low-cost tags.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对融合物理层硬件信息与应用层协议的射频指纹(Radio Frequency Frgerprints,RFF)进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认证问题,发现射频指纹RFID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协议在融合RFID标签射频指纹的基础上进行挑战与应答.并进行RFID标签检测、存储与声称射频指纹的比对.性能分析与BAN逻辑形式化证明的结果表明,改进协议克服了原有缺陷,具有对抗有关RFID标签克隆攻击的能力.实现了RFID系统的高强度认证.  相似文献   

13.
Recently, a new type of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 with mobile readers is introduced. In such a system, it is more desirable for mobile readers to identify tags without a back-end server, and thus it is frequently referred as a serverless mobile RFID system. In this paper, we formalize a serverless mobile RFID system model and propose a new encryption-based system that preserves the privacy of both tags and readers in the model. In addition, we define a new adversary model for the system model and show the security of the proposed system. Throughout comparisons between ours and the other alternatives, we show that our proposed system provides a stronger reader privacy and robustness against a reader forgery attack than the competitors.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RFID产生隐私与安全的潜在危险,探讨了解决RFID系统安全性和隐私权保护的技术和方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私钥的图书馆RFID安全算法,该算法是一种基于树的匿名身份的验证方法,它通过标签和阅读器相互认证,能较好地解决RFID的安全隐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的双向认证机制可以有效的保护标签的认证性和机密性。文中对提出的一个超轻量级RFID认证协议—SLMAP协议进行了被动攻击。攻击表明,SLMAP协议并不能抵抗被动攻击。通过侦听2轮阅读器和标签的认证交互消息,标签共享的全部秘密信息都可以被推导出来。  相似文献   

16.
由于在密集布放时, 超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 UHF)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标签不仅存在算法上的碰撞问题, 而且标签之间存在电磁耦合, 会造成系统性能下降. 首先从理论上分别推导出前、后向链路的标签最小读取功率与天线增益的关系, 然后通过仿真得出小间距下的标签天线增益. 对比实验中测得的小间距下标签最小读取功率的变化, 得出如下结论: 多标签在密集布放环境下的瓶颈链路为前向链路; 标签天线增益和功率传输系数是影响群读性能的关键因素. 分析和测试结果可以为设计群读性能优异的标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