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脑与记忆     
有人说过,人的任何知识说到底都是关于记忆的知识;而记忆则是大脑的功能之一。人脑的功能是世界上最复杂最高级和最完美的活动,对大脑功能的破译和模仿将会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比如IT行业的智能计算机,智能机器人等。但是迄今人类对大脑的认识仅限于皮毛,其中大脑与记忆的研究稍稍有一些内容。  相似文献   

2.
记忆之谜     
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即时反应(如反射活动)外,脑还有学习、记忆、语言、认知、思维等高级功能。学习和记忆在机体的一生中起着重要作用。经验在塑造脑的微型神经元回路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实际上,我们特有的个性和性格正是在不断地感受经验、遭受挫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5,(7):61-61
不知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记住某些事物,但却对另一些事物却毫无印象。比如,你可以面面俱到地描述你家的沙发椅,但对读书期间学过的某个普通科学数据如某元素的原子量可能就感到脑子里一片空白。  相似文献   

4.
张凡  耿海燕 《科学通报》2010,55(30):2885-2893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AD患者)的记忆障碍在心理学以及临床医学中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除了在传统的记忆测验中对其正确记忆的考察, 近年来通过对比AD患者与正常老年人在各种类型的错误记忆中的不同表现, 揭示了早期阿尔茨海默症发展进程中记忆障碍的各个层面. 本文通过对AD患者的关联性记忆错觉、流畅性记忆错觉和源记忆错误的相关研究的分析和讨论, 并与正常老化相对照, 明晰了AD患者在编码阶段的梗概加工及表征能力受损, 提取阶段基于熟悉性和回想的再认提取过程也受到损伤, 正是由于这些损伤使得AD患者可以利用的信息非常有限, 导致其更倾向于依赖提取时的加工流畅性做出记忆判断. 此外, 源记忆和源监控能力的降低, 又影响了AD患者通过监控过程抑制错误记忆的能力. 对于AD患者记忆障碍的产生机制的分析, 将会有助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5.
当人们不能提取先前学习过的项目信息(项目记忆)或者学习情境的信息(来源记忆)时, 会表现出外显记忆错误. 为了探讨提取意向对项目信息和来源信息的影响, 采用电生理记录研究方法, 对再认测验中出现的提取错误进行了测量, 结果发现, 再认错误诱发的大脑电活动与再认正确激发的大脑电活动有显著差异. 与项目记忆错误相比, 来源记忆错误诱发的大脑电活动起始更早, 分布更偏向于大脑前部. 提取意向调节认知神经加工, 并导致提取成功与提取失败神经机制的不同.  相似文献   

6.
7.
记忆与学习     
记忆是大脑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我们的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而构建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行动以及每一种自我特征都来源于记忆。没有记忆,我们的所有经历都会变得毫无价值。一位脑科学家的话  相似文献   

8.
9.
文章根据自动化工作面中对采煤机实行远程控制的要求,考虑到工人操作采煤机时遇到的各种困难,设计了记忆截割控制技术,将其应用于采煤机上,以实现工作面采煤机自动学习、记忆,自动调节截割滚筒的高度,并将其应用于实际调试现场,最终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顾凡及 《自然杂志》2014,36(6):458-463
英裔加拿大神经心理学家米尔纳(1918-),毕业于英国剑桥大学,先后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获得哲学博士和理学博士学位。1952年起在麦吉尔大学任教。她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并由于有关颞叶和别的脑区在学习、记忆和语言方面的作用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而荣获2004年国家科学院的神经科学奖。2014年5月她又和英国神经科学家奥基夫(John O’Keefe,2014年诺贝尔奖得主)、美国神经病学家赖希勒(Marcus Raichle)共享卡夫里神经科学奖。她对科学强烈的好奇心和执着钻研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1.
小虫春秋:果蝇的视觉学习记忆与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视觉认知是脑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是揭示 “脑是怎样工作的”,“物质的脑是如何产生精神的”的重要路径。近年来,科学家们以果蝇为模式生物,从基因脑行为认知相结合的角度,系统性地开创了果蝇的视觉“认知”研究,如学习与记忆、注意、跨模态记忆、特征提取和泛化、两难抉择、抉择的神经环路等。即使果蝇这样相对简单的脑,在很多方面都展示了令人惊奇的“理性”行为。看来,那种认为只有某些独特的唯一的脑机制才能实现人类的理性的想法是不成立的。我们期待,在探索“智与愚”的神经生物基础方面,果蝇会对我们继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技术手段将数据分析所需的时间缩短到可与数据采集时间相比拟的程度,从而能在实验进程中将大脑皮层活动情况即刻反馈给受试者,构成一个闭合的神经反馈回路.近年来随着数据采集技术与图像重建算法的改进以及计算机运算能力的提高,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日趋成熟并在诸多方面得到应用.凭借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提供的神经反馈,受试者能够自主调节相关脑区的激活水平,与被调节脑区相关的认知过程或行为也会随之变化,这为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还可以用作具备优良空间分辨率和全脑覆盖性的脑机接口,通过对大脑皮层激活模式的分析对脑状态进行判断和分类,从而实现仅依赖大脑活动的交互方式.另外,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在临床上的潜在应用也得到了广泛关注,它为神经系统或精神类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提供了新的途径,患者有望通过神经反馈调控异常的大脑激活状况从而缓解相应症状.本文旨在对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的概念、关键技术及相关应用进行详细的介绍,并对其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前景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汤健 《科学通报》1979,24(23):1095-1095
内源性鸦片样物质(OLS)的发现为痛觉生理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领域。针刺镇痛过程中是否有OLS参与,这是针刺麻醉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工作证明,电针引起大鼠脑内OLS含量升高,这种变化与针刺镇痛效果有平行关系。说明脑内的OLS在针刺镇痛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瘾性药物戒断所产生的负性情绪记忆被认为是导致强迫性用药的主要原因. 戒断会引起相关脑区发生诸如突触传递和神经结构可塑性等适应性变化,这种适应性变化最终会引起病理性记忆的形成. 研究表明,肌动蛋白actin骨架重塑与突触可塑性以及记忆的形成关系密切,然而对其调控记忆的分子机制知之甚少. 最近,本研究小组围绕吗啡戒断负性情绪记忆的形成机制展开研究,在整体水平上阐述了突触骨架actin及其一系列下游信号参与调控吗啡戒断负性记忆的分子机制. 本文将讨论近年来突触结构可塑性参与调控成瘾性药物负性记忆形成的最新进展,着重探讨阿片类物质成瘾负性动机的形成机制,有助于深入了解成瘾形成的分子机制,为成瘾的研究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沈汪兵  罗劲  刘昌  袁媛 《科学通报》2012,(21):1948-1963
自21世纪首次借助脑成像技术对解决字谜任务过程中顿悟一瞬间的大脑活动状况进行研究以来,目前已有近10年的历史,获得了许多富有价值的研究.这些研究从顿悟的时间进程和脑神经基础两方面对顿悟的大脑机制进行了丰富的探讨,并形成了有关人类解决顿悟问题的"顿悟脑"的神经框架.研究显示,顿悟脑主要由外侧前额叶、扣带回、海马、颞上回、梭状回、楔前叶、楔叶、脑岛和小脑组成.就各脑区的功能而言,外侧前额叶主要负责顿悟难题思维定势的转移和打破,扣带回则参与新旧思路的认知冲突以及解题进程的监管,海马、颞上回和梭状回组成了"三维一体"的、专门负责新异而有效联系形成的神经网络,问题表征的有效转换则依赖于楔叶和楔前叶组成的"非言语的"视觉空间信息加工网络,脑岛负责认知灵活性和顿悟相关情绪体验,反应相关手指运动的皮下控制则依赖于小脑.  相似文献   

16.
赖武彦 《自然杂志》2007,29(6):348-352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巨磁电阻(Giant Magnetoresistance)效应的发现者。他们是法国物理学家阿尔贝•费尔(Albert Fert)和德国物理学家彼得•格伦贝格(Peter Grünberg)。在探索基本磁性问题(人工结构中的交换作用)过程中发现了巨磁电阻现象。随后,巨磁电阻效应和金属多层薄膜被用于读取计算机硬盘数据。近十年来的开发,使得计算机硬盘的密度和容量提高了几百倍。这个发现使人们对自旋极化电子输运过程产生特别的兴趣,并导致自旋电子学(Spintronics)的创立。  相似文献   

17.
我国开展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随着全程接种覆盖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逐年提高,婴儿围产期和幼儿时期乙肝病毒(HBV)的传播得到有效阻断,城乡儿童慢性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流行率和HBV感染率持续下降,儿童和青少年乙肝和肝癌发病率降低.疫苗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记忆与青少年人群中所存在的持久免疫力和长期免疫保护效果相关,免疫记忆反应与疫苗接种者早期的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滴度水平相关.我们通过对江苏启东地区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者长期连续性的随访研究结果表明,接受了新生儿乙肝疫苗全程免疫注射者在20岁之前尚不需要进行普遍性的加强免疫.本文还对江苏启东等地区疫苗接种人群中出现的HBV母婴传播阻断失败、抗-HBs无/低应答、HBV隐匿性感染、HBV基因型及基因变异和单项HBV核心抗体(抗-HBc)阳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痒是一种能引起强烈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痒觉信息从皮肤产生,由外周神经元传入脊髓,经处理后最终传输到大脑。与外周、脊髓水平相比,痒觉在大脑水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得益于近几年在体研究技术的发展,解析痒觉信息传递的大脑中枢神经环路机制成为可能。随着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快速进步,一系列解析痒觉在脑内处理机制的重要成果被陆续报道。本综述主要总结了痒觉,尤其是化学痒,从外周到大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光遗传学:一种行为光控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晓强 《自然杂志》2019,41(3):197-206
光可被细菌、藻类等低等生命和人类等高等动物通过视紫红质系统而感知。20世纪70年代后,几种细菌和藻类通道视紫红质的发现为光控系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光遗传学最初由米森伯克于2002年首次实现并于2005年由迪塞罗斯和博伊登进一步完善,其应用极大地增强了对大脑功能的理解。光遗传学可使科学家借助光来精确开闭特异神经元从而达到操纵神经元活性和动物行为的目的。光遗传学技术已被证明是在细胞和系统层面研究健康和病理大脑活性的一个非常强大且有用的工具。文章系统介绍了光遗传学诞生的历史背景、重大事件、发展过程、应用领域及重要价值等。  相似文献   

20.
痒是一种能引起强烈搔抓欲望的不愉快感觉。痒觉信息从皮肤产生,由外周神经元传入脊髓,经处理后最终传输到大脑。与外周、脊髓水平相比,痒觉在大脑水平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得益于近几年在体研究技术的发展,解析痒觉信息传递的大脑中枢神经环路机制成为可能。随着神经科学研究技术的快速进步,一系列解析痒觉在脑内处理机制的重要成果被陆续报道。本综述主要总结了痒觉,尤其是化学痒,从外周到大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