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清代蒙古族地区寺庙曼巴扎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庙中设有各种扎仓,较大的或中等寺庙均有曼巴扎仓.曼巴扎仓是学习和研究藏医、蒙医理论和医术的学部,成为医药教育和治疗中心.曼巴扎仓的经书内容多,如古代印度医学、西藏医学和蒙古医学,但学习的重点是《四部医典》.曼巴扎仓有一套丰富的经典,齐全的设备,严格的戒律,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备而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四部医典》等经典.  相似文献   

2.
<正> 《四部医典》是我国藏医学的经典名著。1978—1980年间笔者组织有关同志共同完成了本书的翻译注释工作,在此前提下,对本书的成书时代;基本内容;医学理论;药学理论;与其它医学的关系;发展沿革和国外研究情况等诸项内容作了初步研究,现作一概况介绍。  相似文献   

3.
《四部医典》是药师佛口述的佛教典籍还是医家著作,是医学界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文章主要介绍斯喀学派著名医学家斯喀瓦·洛哲嘉波厘定刊刻《四部医典》札塘版,从药物学等诸多方面澄清了《四部医典》之来源等等.洛哲嘉波斯喀在理论和实践等诸多方面对《四部医典》的厘定、传承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科技潮》1999,(2)
藏医药是一门历史悠久、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传统医药,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众多医著中,藏医医圣宇陀·元丹贡布(也有人译为玉妥·元丹贡布)于708~833年所著的《四部医典》是藏医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奠基性的临床百科全书。千百年来,藏医药工作者将《四部医典》视同自己的心脏、眼睛和生命,世代相传不断,足见其在藏医学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公元581年藏王松贺干布统一了青  相似文献   

5.
《四部医典》是八世纪藏医学家宇妥·云丹贡保所著 他在总结自己长期的医学实践的基础上 ,又吸收了藏医《医学大全》、《无畏武器》等著作的精华 ,用了近 2 0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巨著 《四部医典》认为 :( 1 )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 (“龙”、“赤巴”、“培根”) ;七大物质基础 (食物精华、血、肉、脂肪、骨、骨髓、精 ) ;三种排泄物 (大便、小便、汗液 ) 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和三种排泄物的变化 ,在正常条件下 ,三者保持互相协调 ,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 2 )指出了胚胎发育的几个阶段 ( 3 )在诊断上要根据问、望、切所得印象 ,加以综合分析 治疗方面 :对单一病要用主药治疗 ;两种病并发 ,要选其主要病治疗 ;重病以药物治疗为主 ;小病以调养为主 ,药物治疗为辅 《四部医典》在讲述药物时指出 :配制药物要严格遵守药物的六味、八性、十七效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难经》是一部重要医典。它和《内经》在祖国医学中居同等重要地位。关于《难经》的作者和成书年代,说法不一。皇甫谧著的《帝王世纪》说:“黄帝有熊氏命雷公,歧伯论经脉,傍通问难八十一为《难经》。”《旧唐书·经籍志》说:“《黄帝八十一难》二卷,秦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9,(7)
藏医学曾受古印度医学、古希腊医学、波斯医学、中医药学的影响,在藏传佛教医学浸润下逐渐成熟,是集古今中外医学精华的祖国医学。藏医理论认为,人体内存在三大因素:"龙"、"赤巴"、"墙根";七大物质基础:即饮食精微、血、肉、脂肪、骨、骨髓、精;三种排泄物:大便、小便、汗。三大因素支配着七大物质基础及三种排泄物的运动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上述三者相互协调,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藏医的代表著作是藏医学家宇妥·元丹贡布所著的《四部医典》。它是一部藏医学巨著,沿用至今仍被藏、蒙医药学工作青视为经典著作。  相似文献   

8.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陈明所著《印度梵文医典〈医理精华〉研究》一书,是近年出版的有关印度阿输吠陀研究中具有相当深度和独特视角的一部优秀作品。《医理精华》是印度吠陀医学的临床医方集粹,该书的多种语言译本证实了其在医学文化交流中的地位。陈明的研究包括了文献本身的特征以及相关其他医学文献之间的比较,同时澄清了吠陀医学和佛教医学的关系,非常可贵的是作者翻译了《医理精华》,这个文本的价值和意义非常之大。  相似文献   

9.
藏兽医学的发展与藏医药学的发展关系密切,二者都以古代藏医医圣宇妥·元丹贡布宁玛为主要作者撰写的《据悉》(汉译为《四部医典》)为理论依据和临症指南。藏兽医学在共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吸取汉族传统兽医学的有用部分,形成了具  相似文献   

10.
藏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四部医典》这部巨著是长期的医疗实践的结晶,具有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的高原文化特色。文章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藏医学对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认识,“三要素”学说是藏医学的理论基础;藏医用“外緣”和“三要素”的平衡紊乱阐述疾病的发生发展,认为外界的原因如导致“三要素”失衡就会引起机体的病变。“三要素”的辨证关系,也是机体器官功能的辨证关系。研究藏医学的理论基础,对于继承和发扬藏医学遗产、促进藏医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诸国本 《科技潮》2000,(9):101-101
在世界传统医学领域内,藏医学具有特殊的学术地位和文化涵义。首先,藏医学是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从远古时代起,藏族人民就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上,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医疗保健经验。从公元六世纪到八世纪,有将近三百年的时间,是藏医学创始的准备期和酝酿期,在《医学大会》、《无畏的武器》和《月王药诊》等古典著作中,都留下西藏医学家总结自己、借鉴他人的历史痕迹。公元八世纪末,宇妥·元旦贡布的《四部医典》问世,奠定了藏医学的理论基础。藏医池的形成及其一脉相承的历史,除了中国的中医学和印度的阿育吠陀医学以外,在世界医农学院史上是罕见的。其次,藏医学是地地道道的高原医学。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之称,是人类生存条件最严酷的自然环境之一,大气物理、地球化学、生态结构都与平原地区有显著差异,其中以缺氧最为严重,此外还有寒冷、低湿、气象多变、太阳辐射和紫外线强等等,对人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使世居在这里的藏族人民产生一系列的生理适应,从整体——器官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荟     
少数民族对祖国科技文化的贡献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少数民族的伟大人物,他们的发明创造对我国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据专家考证,新疆和东南沿海的少数民族最先培植棉花,唐、宋时才传入内地.在唐代,云南大理地区的白族人民,修筑了巨大的水利灌溉系统,引苍山十八溪的水,"灌田数万顷".著名藏医宇陀·元丹贡布等,在八世纪就编著了《四部医典》,丰富了我国的医学.元代回族著名科学家扎马鲁丁,制做了七种天文仪器,其中就有我国第一个地球仪.清代写作《聊斋志异》的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就是蒙古族.二百多年前,蒙古族学者明安图  相似文献   

13.
1内科教研室基本情况 内科教研室于1983年组建,承担着《内科学》、《诊断学》、《心电图学》、《健康评估》、《急救医学》和《临床概论》的教学任务,面向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护理学、药学等专业的学生。内科教研室经过25年的建设与发展,教师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学术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获得“内科学硕士点”,2007年正式招收硕士研究生,研究生培养方向:循环系统疾病、冠心病基础与临床、心肌病基础与临床、高血压病基础与临床、泌尿系统疾病、肾脏病基础与临床、血压系统疾病、血压病基础与临床。  相似文献   

14.
蒙医骨伤科是蒙古民族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我们伟大祖国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蒙古人民长期同大自然,特别是同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蒙医骨伤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国北部地区的蒙古族祖先发明创造了许多适合当时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以及地理气候特点的正骨治疗方法。自从十三世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到明朝初期,随着蒙古族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蒙医骨科学也有了新的提高。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交流,蒙医骨伤科的某些医疗经验传到中原地区和西藏、新疆等兄弟民族地区,有的甚至传到国外。在此过程中,它也吸收了汉、藏等兄弟民族的医学。特别是到了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吸收了臧医《四部医典》的理论体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整理、提高,形成了有比较完整的理论,有独特的临床经验的近代蒙医骨伤科学。  相似文献   

15.
《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一部重要的医学文献。它的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时期。这部医学文献汇集了我国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以及古代一些知名和不知名  相似文献   

16.
<正>我院开展“医学概要”的教学有近四年的历史。其内容由二大部分组成,总学时216学时。其中一部分为“基砒医学概要”,由基础医学部担任教学。另一部分为“临床疾病概要”,由“临床疾病概要”教研组担任教学。开课对象是与临床医学有关的专业,如卫生事业管理、临床检验及药学等专业。开课至今仍无教材,造成学员学习上的困难及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医学的发展伴随着人类的进步,进入21世纪,医学以一种近乎魔法的力量呈现给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新奇迹人类医学经过百千年的锤炼,形成了如今门类众多,分科细致的现代医学体系。在大多数文化中,最早的医学使用一些植物(草药)、动物药及矿物药,并夹杂着宗教、仪式及巫术。近代医学从"医中之王"阿维森纳的《医典》到达·芬奇革新人体解剖学,使16世纪的医学摆脱了古代权威的束缚,开拓了医学的新征途。而自威廉·哈维发现血液循环之谜则标志着现代医学的开端;20世纪医学最  相似文献   

18.
<正>《黄帝内经》为中医学“四部经典”之首,其内容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防治等内容,奠定了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自先秦至今,万千学子从未间断对此经典的搜讨、发掘和整理,但在全面分类反映其学术理论体系方面,常感不足。有鉴于此,我们凭藉现代中医学术的发展研究以及当代科学的有益启示,结合长期《内经》的教学心得体会,以“人与天地相参”整体观为纲,以医学理论为核心,以哲学为支配,对《内经》进行了“分门别类”的系统整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为推进《专利法》第4次修改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6月2日《专利法》第四次修改调研座谈会在杭州召开。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审查部、省知识产权局、专利代理事务所及企业代表参加了会议。座谈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外观设计审查部领导介绍了本次调研的目的、意义,外观设计审查部审查员对《专利法》修改草案中涉及外观设计制度的内容作了逐条说明,并提出了拟征询的问题。与会代  相似文献   

20.
《预防医学》是所有医学院校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繁多,理论性较强,还涉及计算、推导等内容,学生学起来较其他课程费时、费力.在历年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题中,预防医学内容占比较低,因此许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预防医学部分得分不理想.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与《预防医学》教学相结合,提高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成绩是该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