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舍早期小说的创作动机是什么?至今,还是一个未被揭开的谜。老舍在一些文章中说,他写小说有的是“写着玩的”,有的是为了给某一刊物“凑字数的”,有的是为了应付编辑朋友的,有的是为了混稿费的。艺术心理学告诉我们,作家的创作动机必然掺入诸多复杂的因素,具有多元性特征。但是,作家对自己创作动机的表白,往往只是选择其比较直接、比较表面的一点.如果我们仅仅囿于老舍自己的表白,显然是狭隘的,甚至是错误的。本文试从老舍早期小说的创作动机作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老舍是一个善于“创造人物”的作家,但在他的小说众多的人物群中,却大多是被讽刺的对像,抨击的目标,虽然老舍也在少数人物身上加一点“理想”,然而这往往是不成功的。可以说,这些被讽刺、抨击的丑陋形象,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重要特征之一。作为老舍早期的三部小说,也就是在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年赴伦敦讲学期间写的《老张的哲学》  相似文献   

3.
老舍先生在小说创作上颇有造诣,在写小说的道路上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他在小说创作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方法,即既重视现实主义,又在现实主义中融入多种创作方法。他在艺术形式上也具有颇丰的创新成果,如在语言上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简明""俗白""幽默"风格。基于这样的背景,该文首先探讨了老舍小说的创作方法,然后讨论了老舍在艺术形式方面所做出的创新,以供相关人士交流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他最初是以小说登上文坛的。他的《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以及数量可观的中、短篇小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老舍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除小说而外,他还写过大量的杂文、通俗文艺和剧本。特别是建国以后,老舍在话剧剧本创作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剧作,一开始就走着一条独特的道路。他的剧本创作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加以探索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老舍观察、感触事物非常精细。他认为:“写家们要心细如发,象女人那样精细”。“心细如发”,大抵是艺术家们感触事物的共同特点。但是,老舍的“精细”又大不同于别的作家,他有独特的艺术感觉。本文欲从老舍感觉事物的方式,感觉力的表现形式,以及知觉能力发展演变等方面,探讨他小说中感觉世界的构造形态。一“感觉是将环境刺激的信息传入脑的手段”。②老舍的艺术感觉不单单是“环境刺  相似文献   

6.
德顺老汉是路遥小说《人生》中不太重要的角色,却是创作得非常成功的人物形象.从个体意义上来说,德顺老汉有自己独立的故事链.他外表乐观、内心凄苦,对爱情的执着赋予他不同于传统文学角色的审美现代性品格.德顺的故事固然感人,但因为处于配角的位置,所以必须与高加林的故事对比才能显出存在的意义.虽然德顺老汉是个配角,但如果抽掉这一人物,则会对小说造成精神性损害.  相似文献   

7.
老舍在很多读者的脑海中往往是一个纯粹的民族传统作家的记忆。部分评论者在老舍语言的研究上也限制了他的杰出成就,但实际上,整个创作生涯,老舍,几乎有半数的时间都用在欧洲地区,写异国情调的小说近1/3。老舍是闻名的“语言艺术大师”,其特别的语言风格在于锻炼口语,老少皆宜,配合了多种流派的语言,创新性地运用它们;揣摩拿捏欧化语法和句子,描述简单明了,专研和掌握这些风格,能让我们得到很多有用的启发。本文着重分析语言艺术大师老舍的语言风格形成因素,从老舍语言口语特点、审美特点、幽默特点、兼容特点和欧化特点五部分分析其语言形成因素,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阅读老舍小说,我们会看到那些卷帙浩繁的小说文本,几乎都有一个广阔的背景空间——北京城市平民社会。同时,我们还能发现,无论老舍的足迹涉及世界哪一个角落,他那支灵动的笔总是忠实地指向他的故土——北京。北京成为老舍小说永远的中心。而这个中心的基点,就是大杂院。“大杂院”所折射出的丰富意蕴,是不是隐藏着老舍精神世界中神秘的一隅?  相似文献   

9.
老舍小说的表达方式属于讲述型,叙述者的叙述声音比较清晰,读老舍的小说常有听评书的感觉。老舍小说叙述声音清晰的重要标志是较强的阐释性和多用议论比喻。较强的阐释性包括叙述者对小说故事高屋建瓴的通盘把握、频繁使用表达叙述者的意图的小括号、在故事外叙事时“我”、“我们”字样的反复出现、叙述者对于小说人物的代言人性质诸方面。议论与比喻是显露叙述者公开身分和表达叙述者主观感受的重要艺术手段。老舍小说叙述者多用议论和比喻,在议论和比喻中表现自己的见解,引导接受者的审美趋向。  相似文献   

10.
《青年科学》2013,(9):48-49
“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一个?”“我喜欢有老虎的那个,因为那个故事更精彩。” 不知你看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后,会倾向于选择哪个故事,但是少年派让自己选择了他所创造出来的第一个故事。对那段地狱般的经历他拥有两段记忆,少年派用自己的记忆创作了一个救赎心灵的美丽故事。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我们自己的记忆也在不断地创造故事甚至是说谎。  相似文献   

11.
买买提明.吾守尔是新疆读者比较喜欢的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惯用第一人称写法。在其35篇汉译本中,有21篇是用第一人称"我"作为叙述者的。其中包括"我"叙述故事和"我"听别人叙述故事,也可称为故事套故事结构。第一人称代词"我"缩短了叙述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买买提明的小说使人在嬉笑之后却有种强烈的现实感。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近五百篇作品中,约有半数,篇后作者都来一个“异史氏曰”,发一通议论,这在小说创作上,似乎是蒲松龄的一个创造。其实,这是学太史公的,表示自己不是写小说,而是写历史,只不过是写有别于正史的“异史”。蒲松龄对太史公大概是很敬慕的,他不仅“写《聊斋》用的是《史记》笔法,与《史记》有相同处,也有发展”,使《聊斋》具有记传体性质;而且仿效司马迁所总结的“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的古  相似文献   

13.
<正>雨天,外面的雨丝透过窗,落在我正翻看的书上,这是我最喜欢的小说——《骆驼祥子》。这部长篇小说的作者是老舍,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没爸没妈、单纯质朴的年轻人祥子,小说讲述了祥子从农村到城市谋生的故事。祥子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他对生活具有骆驼一般坚韧的精神,为了实现梦想不断努力,省吃俭  相似文献   

14.
孙浩芹 《科技信息》2012,(4):202-203
老舍先生作为世人公认的文学大师,其语言的炉火纯青与艺术内涵让许多评论家和非评论家敬赞有佳,众说纷纭。本文结合老舍先生的一些作品,简论他的小说语言艺术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5.
茅盾曾说,在旧小说中,他喜欢《水浒》和《儒林外史》,并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青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然而,在他自己创作的全部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儒林外史》讽刺笔法写作的,则仅有3个短篇:《有志者》、《尚未成功》和《无题》。这3篇小说的故事、人物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他在以前创作的《春蚕》、《秋收》、《残冬》相似。茅盾晚年在《一九三五年记事》中曾回忆到这3个短篇的创作经过,并且谦逊地写道:“我这三个连续的短篇,用的是讽刺揶揄的笔调,在我的短篇小说中也算别具一格。后来有人把这三  相似文献   

16.
老舍在创作上标举幽默艺术的本意之一,就是确立一种平等亲切的作者一读者交往关系。他以“写家人格”、“文调”等概念,对作者一读者交往关系作了初步的中介分析,并将此分析集中运用到了幽默艺术特性的理论阐述和创作实践之中。这不仅使他发展了独具个性的小说修辞,也使他作品的作者交往姿态在其整个艺术成长过程中不断切近他所理解的真正的幽默精神。  相似文献   

17.
从艺术特色角度对老舍小说创作加以分析。作家采用幽默喜剧艺术表现手法去启迪和激发缺失了灵性的人们,而由此产生的笑在情感上充满着轻快、机智的审美形态。老舍小说的悲剧价值在于他所描写的是现实生活中芸芸众生的苦难,他们悲哀地活着,委屈地死去,让人感到的是悲剧的痛感。老舍用北京的方言俗语写人物及日常生活,成功地把语言的通俗性与文学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8.
老舍以小说家、戏剧家著称于世,也许正因为他的小说、戏剧太出名了,以至人们只知道他在小说、戏剧方面的巨大成就,殊不知他的散文不仅有一种新颖的美感力量,更表现出一种独特的人格力量。从抗战前的“想北平”、到抗战时期的《吊济南》、《我的母亲》,再到解放后的《我热爱新北京》,无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你。如果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把老舍的散文作品排列起来,不难发现苦闷、忧郁、昂愤、狂喜的审美意识及发展轨迹,是贯  相似文献   

19.
杨亚芳 《南昌高专学报》2011,26(1):47-48,66
老舍对两性的抒写,是考察其抒写重心和创作心态的一个难能可贵的窗口。通过这个特殊的窗口能把中国人的思想、道德、行为揭示得相当清楚,使研究老舍笔下的两性抒写极有意义极有必要。通过系统地阅读老舍的小说,概括出老舍小说两性抒写独特的特色,根据传统道德观念与老舍的情感倾向对其小说的两性抒写进行分类,探究和挖掘两性抒写在老舍小说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她们擅长写故事,侦探小说、悬念小说、爱情小说,给世人的平淡生活增添几许神秘、幻想与浪漫;她们自己的故事却鲜为人知。“畅销书女作家的情感世界”带你体味三位非凡女性在人生旅途中的幸福与艰辛,激情与梦想,乐观与顽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