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向没有科学的国度移植科学是一种文化转移过程,从文化入手向没有产生近代科学的中国移植西方科学文化应该寻找到中西文化的衔接点顺势而行。在传统文化中顺承科学文化基因,在青少年中全面开展科学文化教育是任鸿隽及中国科学社成员在20世纪20年代的历史选择,但他们错过了这个历史机遇。近代中国推进西方科学文化在中国传播的先驱任鸿隽所选择的文化虚无主义思想和横空嵌入的方式必然会发生"排异反应"。  相似文献   

2.
李约瑟的世界和世界的李约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人的“李约瑟情结”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1)将李约瑟的贡献片面地理解成为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树碑立传;(2)将其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最终目的理解成回答“中国何以未能产生近代科学”的问题;(3)为中国的历史由外国人书写的事实感到不安。因此,要想对这位当代文艺复兴式的学者有一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跳出中国的圈子来审视他的思想和工作;而要想看清“世界的李约瑟”,就得对“李约瑟的世界”有所了解。 所谓“李约瑟问题”并非始于李约瑟,早年来华的耶稣会士和欧洲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关注到中国社会与科技的“落后”问题,任鸿隽1915年的文章《说中国无科学之原因》首开中国知识界讨论这一问题的先声,20世纪 40年代李约瑟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讨论互相启发,构成他日后写作《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的一个重要动力。 受到生物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影响,李约瑟成为一个“科学进步论”的坚定信奉者。他与当时在剑桥的一批左翼知识分子一样,对社会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并相信科学是一种推进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这导致他投身反法西斯运动来到中国领导中英科学合作馆,其后又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部的首任主席。但是李约瑟又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基督教的博爱精神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社和它的《科学》杂志自从1915年成立,一贯支持中国数学史研究。虽然第一任社长任鸿隽对中国知识遗产怀有轻视态度,但是比他年轻的社员对中国数学史有浓厚的兴趣。桥梁专家茅以升起了尤其关键的作用,先后介绍李俨、钱宝琮到《科学》杂志去发表他们研究成果。《科学》在1915到1939年间发表的中国数学史文章,占了全国这方面的论文的将近20%。科学社之所以跟数学史研究者关系如此密切,可能有以下原因:1)数学史作为现代学科在世界上被建立,成为一种模范,也创造了中国对国际学术贡献的机会。2)1890年代出生的中国科学家希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的形象。3)中国传统数学属于"安全的"历史遗产,尤其是跟当时的中医相比。  相似文献   

4.
新发现的1951-1952年任鸿隽、竺可桢相关中国科学社往来信函六通,聚焦于《科学》停刊、中国科学社改组两个问题。信函内容不仅解决了末期中国科学社的一些谜团,更反映了国家科学政策探索时期科学家之间的复杂面相:《科学》停刊的矛盾背后是民国时期科学家代际冲突在新形势的新表现;任鸿隽、竺可桢对《科学》停刊特别是中国科学社改组的不同意见是他们在新政权的不同社会角色对国家科学政策认知差异的体现。代际冲突中年轻一代的胜利与竺可桢对新政策的更准确认知,代表了当时的主流方向;中国科学社又苟延残喘八九年的历史事实,显现了当时全面统一政策下,社会需要民间力量也提供了民间力量生存的缝隙。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社和它的《科学》杂志自从1915年成立,一贯支持中国数学史研究.虽然第一任社长任鸿隽对中国知识遗产怀有轻视态度,但是比他年轻的社员对中国数学史有浓厚的兴趣.桥梁专家茅以升起了尤其关键的作用,先后介绍李俨、钱宝琮到《科学》杂志去发表他们研究成果.《科学》在1915到1939年间发表的中国数学史文章,占了全国这方面的论文的将近20%.科学社之所以跟数学史研究者关系如此密切,可能有以下原因:1)数学史作为现代学科在世界上被建立,成为一种模范,也创造了中国对国际学术贡献的机会.2)1890年代出生的中国科学家希望在国际上提升中国的形象.3)中国传统数学属于“安全的”历史遗产,尤其是跟当时的中医相比.  相似文献   

6.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与黑格尔《自然哲学》都以"自然哲学"为题,也都以自然界和既有的自然科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但今天的读者却几乎都将前者指认为"科学"而将后者指认为"哲学"。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自然科学"与"自然哲学"的区别并不在于研究对象,而在于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这意味着科学与哲学之间是一种竞争的关系。历史的事实表明,科学在越来越多的问题上取得了竞争的胜利,哲学只能澄清科学命题的意义、批判科学思想的前提,或者从更为宏观的角度去思考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7.
对西学东渐兴起之前中国的典籍中是否已出现了"科学"这一术语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汉语大词典》"科学"词条中的,以及个别学者著文指出的有关南宋陈亮已在文章中使用过"科學"一词之说并不可靠。  相似文献   

8.
李约瑟论《周易》对科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学历来旁及科学,这已是定论。80年代以来,这种旁及似乎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显得突出,以致形成“科学易”与“人文易”对举局面。为了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学相结合,这种努力是值得赞许的,但方法上有些问题,主要缺点是夸大了《周易》对科学的积极影响。李约瑟对此持完全相反的态度,他认为,从一开始,《周易》对科学的发展就是一种灾难性的障碍。但他的观点也有片面性,应该说这种影响正负两面俱在。为了把这个复杂问题(从广义上说,也就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引向深入的研究,这里对这位大师的论点,作一全面介绍,也算是对他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竺可桢早年加入中国科学社,并始终为该社的骨干,为其事业的持久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鉴于中国科学的落后,他在《科学》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文章,普及科学常识,传播专业的科学知识。他大力提倡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呼吁社会重视科学研究,为推进中国的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学者、科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中国近代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科学事业组织领导者之一任鸿隽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祖上为躲避战乱迁到成都。1908年,任鸿隽考取官费生资格,到日本留学主修化工。在日本他参加了同盟会,他选择学习化学的目标只有一个:"制造炸弹,为革命效力!"四川保路运动发生后,任鸿隽热血沸腾,没等到毕业,就从日本回国,与孙中山  相似文献   

11.
严复是系统引介实证主义的第一人。实证主义与科学主义有着内在的关联,严复同样极力宣扬科学的价值,直言中国救亡,"将舍是而不可"。但严复并没有循此走上极端的科学主义,而是认识到科学有其限度,主张科学不能疏离人文之域。这一观点超越了和他同时代乃至五四时期很多人的科学观。严复科学与人文不可"一甚一亡"的思想对当下科学文化建设亦不乏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以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都把培养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作为重要内容,这在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大学的研究(学术)与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讯》编辑部率先提出并积极倡导讨论“中国学术和教育:存在问题与救治之方”的论题是非常具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对库恩的两种解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如何所谓“后库恩”的科学论基上都是从解读库恩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出发衍生出来的。在晚期,库恩本人也尝试着重新解读自己。他发现自己的理论实质上是一种解释学。库恩并未套用而紧自己的方式达到了解释学的观念。本文赞同J.劳斯对对库恩的两种解读,他认为真正的“库恩”实际上把科学理解为我们都参与其中的实践形式。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解读《物理学》、《工具论》、《形而上学》等著作,梳理出亚里士多德的科学划界观。这既是对劳丹观点的深化和修正,也是我们试图揭示有关科学划界问题在其认识发展史上既存的某种“神圣的思想链条”之一环。  相似文献   

15.
该文是对中国科技大学李志超教授科学史论著《天人古义-中国科学史论纲》所作的介绍和评议,文章认为,《天人古义》是一部优秀的科学史读物,它内涵丰蕴,立意新疑,在多种学科领域尤其是在中国科学思想史的研究上,有许多精深独到的见解,该书作者之所论,有些是被传统史学和哲学所忽略了的大问题。在具体科学史问题的基础上,该书也有许多重要突破,在研究方法和风格上,该书同样存在诸多值得称道之处。  相似文献   

16.
传教士伟烈亚力在华的科学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通过对伟烈亚力的研究,探讨19世纪英国新教传教士在中国的科学活动,试图对西方科学传入与时代之关系,从多方面加以阐述。首先简要叙述了他的生平,与中国学者的交往,着重分析他在墨海书馆从事的科学译书活动,并首次披露了新发现的伟烈亚力和李善兰翻译的《奈端数理》,即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第一个中译本。在查阅伟烈亚力的中西文著作,以及英国所藏书信、手稿的基础上,对他在中国科学史研究方面的成就,及其在欧洲学术界产生的反响进行了论述。伟烈亚力对中国科学的看法,与研究中国科学史的关系,本文也进行了探讨。最后论述了他的宗教观,即科学和宗教之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托马斯.亨利.赫胥黎是英国科学家、教育家、人文主义者。他指出科学的统一在于科学方法,科学方法有效性的前提是秩序的普遍性和因果关系的存在;不完全归纳法是科学前进的必由之路;提出假说要谨慎,对待批评应真诚。理性是追求真理的唯一指南和行为的最高主宰;科学理性的崇高源于伟大的科学实践;理性在科学中的运用受到实践的严格约束。源于希腊的科学精神成为了时代特征,体现科学之完美。  相似文献   

18.
科学辩护是科学假说转化成科学原理的必经阶段,归纳法是科学辩护的基本模型。旧归纳之谜引出了科学辩护的合理性问题。溯因推理作为一种广义归纳法,同样遭到旧归纳之谜的质疑。除了科学发现功能,溯因推理还可以视为一种有效的科学辩护模型。人工智能中的溯因推理的辩护特征,充分表明归纳推理在方法论上的固有缺陷,尤其是科学确证中的证成问题。对科学辩护进行方法论上的保证,为科学辩护而辩护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简论《周易》由象及理的科学之道与人文之情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运用由象及理的思维方式,内含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探究着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生命信息,贯穿着"推天道以明人事"的观念,表征了天道至理(科学之道)与人道意蕴(人文之情)的融通。二者的融通主要有"易与天地准"的科学观察与人文意蕴、"兼三才而两之"科学设定与人文德性、"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的科学推理与人文蕴涵和"设卦观象"的科学推论与人文德行等特征,以及"阴阳相薄"的动变平衡观、"保合太和"的宇宙和合观、"与时偕行"的人事权变观和"节以制度"的社会发展观等哲理。《周易》表面反映了先民们对宇宙生化的摹仿,实质是宇宙的物化之理印证到人的思想中生命之情的展现,对于消弭当代生态危机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基础科学》2013,(1):3-6,2,65,66
由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主办,《科技导报》、《中国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院刊》和《中国基础科学》4 家杂志承办的 201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于 2013 年初揭晓。"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实现载人交会对接"、"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阐明二叠-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模式及其原因"、"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揭示两种天然产物靶向特异蛋白治疗白血病的机制"、"证实单倍体孤雄干细胞具有可替代精子和快速传递基因修饰的能力"、"生态学试验证实 Bt 转基因棉花种植可促进对害虫的生物控制"、"解析出 TAL 效应蛋白特异性识别DNA 的结构基础"、"揭示营养匮乏引发细胞自噬的分子机制"、"发现利用倒置结构可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等 10项由我国科研机构完成或为主完成的重要研究进展入选"2012 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