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1 毫秒
1.
为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中IL-27的浓度,并进一步探讨IL-27与COPD患者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及疗效判断提供一定的依据。纳入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8例健康体检者,采集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27的浓度。分别测定肺功能,对COPD组血清IL-27的浓度与肺功能指标进行相关分析。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与对照组血清中IL-27浓度分别为(177.29±28.29)pg/mL、(104.80±44.55)pg/mL、(65.46±32.07)pg/mL,3组中血清IL-27浓度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58,P<0.001)。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IL-27含量均高于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27含量高于COPD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27含量与FEV1%、FEV1/FVC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605,-0.601,P<0.001)。IL-27在COPD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升高提示在COPD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各种因素.探讨COPD的发生、发展和肺心病的发生,激素治疗方法对急性加重期患者MOF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COPD并发MOF危重病人的年龄、性别、感染及发生MOF器官数目进行比较分析,对COPD急性加重期早期使用激素发生MOF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25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发生MOF56例,发生率44.8%;死亡26例,死亡率46.43%.60岁以上MOF发生率高,死亡率高,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100%.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早期加用激素74例中发生MOF26例,发生率35.14%,未用激素的51例中发生MOF30例,发生率58.88%.结论:60岁,合并3个以上器官功能衰竭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差,早期使用激素MOF发生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3.
黄海南部、东海北部黄鮟鱇的繁殖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鮟鱇雌鱼初次性成熟体长为293 mm,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5龄。繁殖季节为2-5月,以4-5月为盛产期。雌鱼成熟系数在4月达到最大,5月次之,雄鱼成熟系数在5月最大。其绝对繁殖力介于(3.11~14.1)×105粒之间,平均为(6.74±2.87)×105粒,相对繁殖力(F/L)为883~2 153粒/mm,平均为(1 521±581)粒/mm,相对繁殖力(F/W)为181~426粒/g,平均为(264±76)粒/g。对Ⅳ期卵巢132颗卵细胞的直径测定结果显示,卵径范围为1.30~1.76 mm,平均为(1.59±0.19)mm,明显的1个峰值出现在1.575~1.625 mm,占总卵粒数的33.3%,其卵径分布不均匀,应属于一次性产卵类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孟鲁司特钠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炎症因子及肺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12月在我院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对照组临床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用药治疗基础上加以孟鲁司特钠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肺功能与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PCT、CRP、FEV1、FEV1/FVC以及FEV1%Pred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CT、CRP、FEV1、FEV1%Pred、FEV1/FVC测定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有助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肺功能改善,降低机体内炎症因子水平,进而延缓病症进展,临床普及价值高.  相似文献   

5.
李菊莲 《甘肃科技》2001,17(3):37-3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据统计,在50岁以上人群中,COPD的发病率在15%左右。为寻求治疗本病更有效的方法,笔者在临床中采用参麦注射液合抗生素治疗COPD急性发作期,并设单纯抗生素治疗组作为对照,临床取得良好疗效。1 临床资料选择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诊治规范草案”诊断标准病例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42例,男性23例,女性19例;年龄39岁~84岁,平均57.5岁;病程3年~30余年,平均12.5年。对照组34例,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龄36岁~81岁,平均56岁;病程3年~30余…  相似文献   

6.
BiPAP无创通气与常规治疗COPD呼吸衰竭50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型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AECOPD合并重度呼吸衰竭应用NPPV治疗的28例患者(NPPV组),同期住院未接受NPPV治疗的2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气变化、血气改善时间、住院天数及气管插管率.结果:NPPV组患者动脉血酸碱度(pH)、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改善更明显(P<0.05).NPPV组血气改善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分别为(7±4)d与(15±7)d,P<0.05].NPPV组平均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缩短[分别为(14±5)d与(27±6) d,P<0.05].气管插管率明显下降(分别为3.5%,22.8%,P<0.05)结论:BiPAP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COPD呼吸衰竭疗效肯定,减少了气管插管,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装药结构的爆速及其对钢板的破坏影响,以外径为45.5 mm、内径为8.2 mm、密度为1.61 g/cm3的双基推进剂单孔药柱为研究对象,在推进剂结构中设置不同单元药柱长度、不同单元药柱间隙长度,在间隙中有无填充氧化剂弹性体。通过爆速测试和见证板方法得到:在充填间隙后,装药结构完全爆轰,爆速范围为6.7~7.25 km/s;在间隙无充填时,随着间隙长度的增加,爆炸性能下降,在单元药柱长度低于50 mm且间隙长度大于3 mm后不能爆轰。测试得到了单元药柱长80 mm,间隙为5 mm装药结构的爆速为1.9 km/s,并用见证板和高速摄影手段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指常见的一种以气流明显受限作为特征性的慢性气道炎性疾病,因其患病人数居多,病死率偏高,故将其病程可分为急性加重期(an ease,AECOPD)与稳定期.在COPD急性加重期因起病较急故可导致肺功能迅速恶化,反复性发生急性损伤从而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严重下降,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那么,关于AECOPD目前公认其80%是由  相似文献   

9.
用骨龄学方法对50只理县湍蛙(雌蛙30只和雄蛙20只)的年龄结构与身体大小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骨龄学方法对理县湍蛙的年龄鉴定非常有效,个体的趾骨切片均有明显的年轮线(LAGs).雌蛙的平均年龄为4.7±1.6岁,年龄范围为2-9岁,雄蛙的平均年龄为3.8±1.2岁,年龄范围为3-7岁.雌蛙明显长于雄蛙,雌蛙体长为68.9±4.2mm,体长范围为60.40-74.88 mm,雄蛙体长为50.7±4.3 mm,体长范围为42.1-56.3 mm.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结肠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对该院143例直结肠粘膜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病理学类型及发病特点。结果 143例患者中,神经内分泌肿瘤80例,占总人数的55.94%;脂肪瘤44例,占总人数的30.77;平滑肌瘤8例,占总人数的5.59;胃肠间质瘤4例,占总人数的2.80;血管瘤4例,占总人数的2.80;淋巴管瘤2例,占总人数的1.40;神经纤维瘤1例,占总人数的0.70%。神经内分泌肿瘤所占比例最高,高发年龄为(54.09±11.24)岁,肿瘤直径在(7.46±3.26);其次为脂肪瘤,高发年龄为(62.65±11.43)岁,肿瘤直径在(13.56±7.09)。143例直结肠SMTs中,肿瘤直径在3~48 mm之间,平均直径为(10.07±4.63)mm,其中,直径在10 mm之内者为92例,占总人数的64.34%;直径在10~20 mm之间者为48例,占总人数的33.57%;直径在20 mm及以上者为3例,占总人数的2.10%。在直结肠SMTs中,大部分肿瘤的瘤体直径在10 mm以内。结论直结肠SMTs中以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脂肪瘤居多,且好发于老年人,临床上遇此类患者需高度重视,避免漏诊,一经发现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0PD)严重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观察40例COPD急性加重并严重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通气,正确指导患者配合呼吸机通气,给予正确的护理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论对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使用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低氧血症和C02潴留,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12.
评价3.0TMR弥散加权成像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临床意义。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45例肝纤维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行DWI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评价DWI在肝纤维化诊断与评估中的临床意义。肝纤维化组ADC值为(1.18~2.01)×10-3mm2/s,平均为(1.59±0.23)×10-3mm2/s;正常对照组ADC值为(1.75~2.25)×10-3mm2/s,平均为(2.05±0.23)×10-3mm2/s,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F1、F2、F3、F4的平均ADC值分别为(1.78±0.31)×10-3mm2/s、(1.58±0.25)×10-3mm2/s、(1.40±0.19)×10-3mm2/s、(1.23±0.14)×10-3mm2/s,随着肝纤维化分级的增高,平均ADC值不断下降,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DWI在肝纤维化的诊断和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做为一种高效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临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分形理论的液塞长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以自相似性为基础的分形理论对管内径为50mm的水平管道的段塞流液塞长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水平管中的液塞长度分布遵循分形统计规律。充分发展段的平均液塞长度为管径的11-17倍,最大液塞长度为管径的25-39倍,平均液塞长度和最大液塞长度均与气液相混合速度之间具有线性关系。试验研究还表明,重标度极差分析法是计算反映液塞长度波动过程具有长程相关性的Hurst指数的有效方法,Hurst指数与气液相混合速度之间具有缓降的线性关系,可以用Hurst指数反映出的FBM随机过程的持久性和反持久性预测液塞长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高开启压力条件下泄爆导管对粉尘爆炸泄放火焰传播的影响,采用FLACS软件模拟了20 L球形装置粉尘泄爆过程,研究了不同导管长度(0~10 m)和导管通径(50~130 mm)对粉尘爆炸泄放过程中火焰形态、温度、长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泄爆导管长度可降低泄放火焰的温度;加装泄爆导管后,粉尘爆炸泄放火焰锋面形态由“半弧形”转变为“刀锋状”,且对最大泄放火焰长度影响显著;导管通径较小时,导管长度越长,泄放火焰长度越短;导管通径较大时,泄放火焰长度随导管长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5.
婴幼儿骨性鼻泪管的影像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观察正常婴幼儿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对27例(54侧)正常婴幼儿和15例(30侧)成人骨性鼻泪管三维重建,再测量骨性鼻泪管长度,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等解剖学数据,同时用解剖学方法测量7例(14侧)儿童尸头骨性鼻泪管长度作对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婴幼儿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0.06±0.29)mm,儿童尸头骨性鼻泪管长度为(9.95±0.31)mm,成人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1.51±1.54)mm,前两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前两者与成人鼻泪管长度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婴幼儿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的夹角为7.96°±1.62°,与水平切面投影的夹角为73.24°±6.75°,与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为12.31°±2.03°;成人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分别为8.08°±0.63°,72.69°±3.85°,12.09°±1.21°,两者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测量婴幼儿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解剖学数据对婴幼儿泪道疾病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水为雾化介质,以激光粒度分析仪为核心建立了雾化实验测试系统,对孔径分别为0.46 mm和1.44 mm的喷嘴进行了5个压力下的雾化特性实验测试,得到了两种喷嘴的索太尔平均径D(3,2)、中位径D50和体积平均径D(4,3)等表征喷嘴雾化特性的关键数据。结果表明,随着雾化压力和流量的增大,雾滴的D(3,2)、D50、D(4,3)均减小,而雾滴分布的标准差σ变大,即雾滴平均直径变小而分散度增加;雾化压力是喷嘴雾化的效果决定变量,在压力0.28 MPa下,0.46 mm孔径喷嘴雾化液滴(对应流量为8.5 L/h)的D50为73.24μm,1.44 mm孔径喷嘴雾化液滴的D50为84.94μm;同一压力下(0.28 MPa),0.46 mm孔径喷嘴的雾化效果优于1.44 mm孔径喷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供胸骨测量与观察的地方性资料,为临床胸骨穿刺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使用游标卡尺测量胸骨的有关数据.结果:胸骨长(137.03±20.20)mm;胸骨柄长(48.17±6.04)mm,柄最大宽(53.96±7.25)mm,柄最小宽(29.56±5.35)mm,柄厚(12.57±1.46)mm,柄前皮质厚(1.23±0.14)mm,柄后皮质厚(1.20±0.12)mm;体长(87.59±23.62)mm,体最大宽(31.67±6.57)mm,体厚(13.69±6.28)mm,体前皮质厚(1.28±0.15)mm,体后皮质厚(1.23±0.13)mm,胸骨体前软组织厚(2.04±0.46)mm.胸骨长宽指数23.1,胸骨体长宽指数36.1,胸骨体柄长指数55.0,胸骨宽厚指数42.5,胸骨长柄长指数35.2.胸骨柄体分离79例,占78.2%;带有胸骨体裂孔7例,占6.9%;带有骨性剑突10例,占9.8%.结论:本组胸骨长与柄长、体长之间有高度相关性(P<0.01).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证实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并发有低T3综合征的可能。方法:对86例住院50岁以上的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45例,平均63.84±12.00岁,男24例,女21例。对照组41例,平均61.21±12.60岁,男21例,女20例。抽血化验其甲状腺功能。结果:心力衰竭组T(30.97±0.14),对照组T3(1.40±0.22),心衰组TSH(5.08±0.76),对照组(5.69±0.89),心衰组rT3(0.75±0.11),对照组(0.65±0.10),心衰组T3/rT3(1.63±0.24),对照组(2.90±0.45)。以上各检测值经统计处理,P值均<0.001,心衰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低T3综合征,为使用甲状腺素联合治疗心力衰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rAdp53)结合热疗治疗软组织肉瘤的疗效及安全性,2001年10月至2012年6月,采用rAdp53,结合热疗放疗,治疗晚期软组织肉瘤30例.基因治疗采用瘤内注射或腹腔灌注rAdp53,每周1次,每次1×1012VP,平均8次.所有患者均配合热疗,平均热疗8次.放疗每次2Gy,每周5次,剂量为16~70Gy/8~35次/2~8周,平均56.3Gy.30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观测肿瘤变化,以CT评价治疗后2个月的疗效.结果表明,病灶缩小超过或等于50%者9例,介于25%~50%者8例,缩小小于25%者12例;病灶增大者1例.生存率1年为(58.6±0.091)%,2年为(22.4±0.079)%,3年为(11.2±0.069)%,4年为(5.6±0.052)%.30例患者共接受216次rAdp53瘤内注射,除1例出现过性发热外,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未影响热疗和放疗.研究表明,软组织肉瘤瘤内注射rAdp53结合热疗、放疗安全、有效.rAdp53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基因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对前臂皮肤黏弹性属性的了解有助于临床康复产品设计。基于动态微印压方法,对6位男性志愿者前臂皮肤进行了测量,最大压入位移为100μm,频率范围为5~30 Hz。前臂皮肤的平均接触刚度和平均接触阻尼系数分别为(165.02±9.40)N/m、(0.22±0.047)Ns/m,平均储能模量为(41.25±2.35)k Pa,平均损耗模量为5.37±2.83 k Pa,平均复模量值为41.59 k Pa。结果表明前臂皮肤层的黏弹性属性采用Kelvin线性黏弹性模型描述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