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利用云南磷石膏制备磷建筑石膏预处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水洗法、石灰中和法、浮选法和Hans法等不同预处理过程对云南磷建筑石膏强度及晶体形貌的影响。通过大量实验对比四种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经过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的磷石膏都基本都满足建材制品相关规定要求;其中Hans法对去除磷石膏中可溶性磷、氟及有机物效果最好,而且成本低,操作简单,样品强度高。而石灰中和法能够部分去除磷石膏中的无机杂质;水洗法能够较充分的去除磷石膏中的无机杂质;浮选法能有效去除磷石膏中的有机物,相比之下Hans法更加经济和操作性更强。  相似文献   

2.
煅烧磷石膏应用于水泥作缓凝剂和增强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磷石膏为湿法生产磷酸排放的工业废渣,因含可溶磷杂质,不能直接使用,试验提出对磷石膏在730℃煅烧,应用于配制硅酸盐水泥,结果表明,磷石膏经高温煅烧可消除可溶磷的不良影响,能代替二水石膏作水泥的缓凝剂,且有显的增强效果,对增强机理亦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通过缓凝剂对磷石膏凝结时间、强度、水化率、水化温升与液相离子浓度测定,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研究了缓凝剂对磷石膏水化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SG-10、柠檬酸缓凝剂与磷石膏适应性较好;pH值对缓凝剂缓凝效果有很大影响,SG-10和柠檬酸在磷石膏浆体中最佳pH值分别为5.1和6.0时:柠檬酸掺量不宜超过0.1%,SG-10掺量不宜超过0.2%;SG-10、柠檬酸在水化初期使水化放热明显变缓,早期水化率显著降低,最终水化率有所降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磷石膏水化动力学过程;缓凝剂掺入后,石膏初始液相离子浓度和过饱和度低于空白样,水化反应过程中液相离子浓度和过饱和度降低速率大幅降低;SG-10的掺加使二水石膏晶体尺度增大,但对二水石膏晶体形貌影响较小,掺柠檬酸时,硬化体晶体形貌改变较大。  相似文献   

4.
磷石膏预处理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石膏是磷工业的副产物,其中含有磷、氟和有机物等杂质,杂质影响磷石膏的综合利用,使用前需对磷石膏进行预处理。本文综述了磷石膏用于建筑材料、制硫酸联产水泥等一些常用的资源方式及磷石膏制取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河南科学》2002,20(1)
磷石膏做水泥缓凝剂的应用研究项目 ,是利用磷石膏与天然石膏化学成份相似的组成特性 ,代替天然石膏做水泥缓凝剂应用于水泥工业生产。磷石膏是湿法磷酸生产的工业废渣 ,主要由磷肥厂排出 ,长期堆存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项目通过对磷石膏理化性能、磷石膏在水泥中的掺量对水泥强度及凝结时间的影响、磷石膏在水泥工业生产的实际应用、磷石膏有害成份影响以及所生产水泥放射性等方面的系统研究 ,结合水泥生产工艺现有加料系统 ,经对磷石膏有效处理及大量的生产实践 ,使磷石膏能够稳定加入到水泥制造系统 ,实现了磷石膏完全取代天然石膏用…  相似文献   

6.
浇注成型法制磷石膏轻质墙体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磷石膏的预处理方法和浇注成型法制备磷石膏轻质墙体砖。通过实验考察了磷石膏预处理方式和成型方法对砖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煅烧,石灰中和,或者煅烧加石灰中和的方法处理后的磷石膏都能够用作制备磷石膏轻质墙体砖。采用石灰中和法处理磷石膏,浇注法成型,蒸养和自然养护的制砖工艺能够制备出满足JC422-91《非烧结普通粘土砖》标准要求的磷石膏轻质墙体砖。  相似文献   

7.
对采自瓮福磷业集团的磷石膏,掺入磷渣微粉、熟石灰、水泥、减水剂和缓凝剂共制作了54个100 mm×100 mm × 300 mm的棱柱体试件,分别进行了轴心抗压强度试验及弹性模量和泊松比测试试验.结果表明,由于现浇磷石膏存在搅拌发热而产生气泡的客观缺陷,全部试件未出现完整的锥形破坏,相当一部分试件出现劈裂破坏;工程应用前,应对磷石膏的石膏组分进行检测,本文配比可供参考;现浇磷石膏各组分中,水泥对其强度不起决定作用,而缓凝剂对试件的强度影响较大.本文给出了各配比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可供工程应用参考.当缓凝剂掺量控制在0.3%左右时,试件轴心抗压强度标准值可达9.0 N/mm2,此时弹性模量可取1350 N/mm2,泊松比可取0.08.  相似文献   

8.
磷石膏作水泥缓凝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石膏经过水洗或酸洗后用作立窑和旋窑的水泥缓凝剂,试验结果表明,酸处理的磷石膏配制的水泥凝结性能及强度符合GB175-92,并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磷石膏经过水洗或酸洗后用作立窑和旋窑的水泥缓凝剂,试验结果表明,酸处理的磷石膏配制的水泥凝结性能及强度符合GB175-92,并能满足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推广石膏这种环保胶凝材料,改善单掺缓凝剂对石膏强度和水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柠檬酸、三聚磷酸钠、骨胶三种缓凝剂进行复配研究,分别考察各因素对建筑石膏凝结时间、强度、吸水率及耐水性的影响,同时借助灰关联分析确定各因素所占比例,综合评价复配缓凝剂对建筑石膏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柠檬酸是影响复配缓凝剂缓凝效果的最主要因素,三聚磷酸钠对石膏强度有明显的负面影响,且掺不同配比缓凝剂的建筑石膏性质差异很大。最终确定高效缓凝剂的最佳配比为柠檬酸、三聚磷酸钠和骨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6%、0%和0.2%,此时,建筑石膏的初凝时间64.0 min,终凝时间79.0 min,抗折强度4.54 MPa,抗压强度11.85 MPa,吸水率33.33%,软化系数0.37。该实验结果可为建筑石膏复配缓凝剂的选择和制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通过XRD,SEM微观分析和宏观强度测试手段,探讨了适合做胶结料磷石膏颗粒的最大粒径,并对磷石膏一粉煤灰复合胶结料的最优配合比进行了优化,最后利用胶结料和砂子按不同水胶比和胶砂比浇筑成型制砖。研究结果表明,适合做胶结料的磷石膏颗粒最大粒径为4.75mm,磷石膏-粉煤灰复合胶结料的最优配合比为:磷石膏:生石灰:水泥:粉煤灰=40:15:10:35。用胶砂比为1:2.7,水胶比为0.45的胶结料浇筑成型,经90℃蒸汽养护10h可制成满足国标MU20级的免烧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泥的物理性能实验和采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镜电镜(SEM)现代测试方法对磷石膏煅烧前后的结构及水泥水化产物的变化分别进行测试分析,证明磷石膏经过高温煅烧后成为结构疏松的熟磷石膏,在外加组分的作用下与水泥组分的反应活性大幅度提高,利用磷石膏制得的水泥具有熟料用量少、物理性能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化工副产品磷石膏制硬石膏水泥的方法。通过对样品的物理性能和水化产物的检测以及水化机理的分析表明:将高温煅烧磷石膏、矿渣、熟料和激发剂按一定的比例混合摩细可以制备出高强的硬石膏水泥。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状磷石膏制备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未经处理的原状磷石膏制备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测试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考察生石灰的掺量、水灰比以及成型压力对磷石膏基复合胶凝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生石灰掺量为4%时,磷石膏-矿渣复合胶凝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矿渣微粉对磷石膏-粉煤灰复合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有增强作用。对于磷石膏-矿渣-炉渣复合胶凝材料,当成型压力超过3 MPa时,制备的材料力学性能明显下降。同浇注成型试样相比较,在5 MPa成型压力下的压实成型试样,材料孔隙率提高,特别对于200 nm以上孔所占体积分数来说,其所占体积分数要远远高于浇注成型试样,导致了材料微观结构劣化,力学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15.
利用稻壳与水泥复合制备稻壳砂浆,并就稻壳经自来水和饱和石灰水浸泡两种预处理工艺对稻壳砂浆性能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未采取任何预处理措施的稻壳相比,经过两种预处理工艺处理的稻壳所制备的砂浆其力学性能明显提高,且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的效果优于自来水浸泡法;饱和石灰水浸泡法预处理后的稻壳制备的稻壳砂浆其水化热峰值最高,3d放热量最大.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预处理前后稻壳表面官能团的变化,发现预处理后稻壳表面半纤维素吸收峰减弱,脂肪族吸收峰消失.  相似文献   

16.
以粉煤灰、石灰及硅酸盐水泥为主要原料,经配料、混合、发气、常温养护等工艺过程研制粉煤灰水泥多孔材料,其特点是密度小(500~800kg/m3),强度高(O.6~4.0MPa),保温性能好,耐热性强,可用于生产保温制品、填充墙、砌块、轻质墙板等,配料中大量利用粉煤灰(掺量达50%左右)故成本低廉。在建筑桩基工程中,掺加35%以下的粉煤灰,磷石膏掺量为2%~6%,可以减少水泥用量,明显降低混凝土成本,既节约能源又避免环境污染,又能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脱碳粉煤灰-磷石膏蒸压砖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经过浮选碳后的粉煤灰、工业废渣磷石膏、生石灰、骨料为原料制备蒸压砖。实验结果表明:含有残留浮选药剂的脱碳粉煤灰制备蒸压砖是可行的,当脱碳粉煤灰掺入量70%,磷石膏掺入量3%时,在自然养护3d,蒸压温度200℃,保温时间10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蒸压砖,该制品抗压强度为17.5MPa.达到JC239-2001《粉煤灰砖》中MU15的强度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8.
聚丙烯纤维与TG固化剂对水泥石灰土强度及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的基层性能,选用聚丙烯纤维、TG土壤固化剂改良水泥石灰土。根据水泥和石灰含量、聚丙烯纤维掺量、TG固化剂剂量对水泥石灰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从而确定水泥和石灰含量均为4%,聚丙烯纤维和TG固化剂掺量分别取0.2%、0.02%。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纤维与固化剂对水泥石灰土劈裂强度、收缩性、水稳定性及冻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经聚丙烯纤维与TG固化剂复合固化的水泥石灰土强度及稳定性提高效果最显著,优于高石灰掺量的水泥石灰土。  相似文献   

19.
黄土中极易发生毛细水上升的现象,毛细水的上升作用会影响黄土的含水率、强度和土体的结构,造成土体稳定性下降,弱化黄土地基。石灰和水泥作为常用的改性材料被广泛应用于黄土改良。试验研究了黄土以及石灰、水泥不同配比下的改性黄土在毛细水上升作用50 d过程中的含水率变化,推算出毛细水在黄土和改性黄土中上升高度和速率,以及50 d后密度、干密度及无侧限抗压强度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评估了3%石灰改性土、5%石灰改性土和3%水泥改性土改善黄土中毛细水上升作用的可行性;并对三者的改性作用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三种改性土都可以有效地减缓毛细水上升高度和速度(从黄土的160 cm最低降低到60 cm左右),提高强度(水泥土50 d后土水接触面处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为0.86 MPa,为同高度处黄土强度值的3倍)和密度。试验最后得出,石灰能够有效降低土体内的含水率,且随着含量的增加,吸水作用越明显,而水泥对于土体内部结构的改性作用更大,提升土体强度和遇水稳定性,阻碍毛细水上升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