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鬼迷心窍     
我们可能会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唉,我已经戒了很多次酒,但还是没戒掉。医生已经警告了我多次,说我那个可怜的肝脏再也受不了酒精的折磨了。其实,我也知道酒喝多了对身体不好,但我就是抵抗不住美酒的诱惑。” 我们可能也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些人(特别是作家、诗人等文字工作者)经常在吞云吐雾中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如果要让他们戒烟的话,他们通常就会说:“要是离开了烟,我就会失去创作的灵感和生活的乐趣,那不就等于是要了我的命吗?” 我们可能还经常看见这样的报道:某某人原本事业顺利、家庭美满,后来却因为吸食海洛因而走上犯罪的道路,而且还因为购买昂贵的毒品而造成倾家荡产,他本人也因吸毒被折磨得不成人样。 这些对烟、酒、毒品等上瘾的人到底是怎么啦?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明白当瘾君子会其害无穷,但是他们要么就压根不想戒瘾,要么就戒不掉。这些人都已经“鬼迷心窍”。 医强意志能抽回吗? 我读大学时的遗传学老师原来是个嗜烟的痛君子,那时他平均每天都要吸30多支烟,他对我们说,吸烟是他年轻时养成的嗜好。开始吸烟比较少,后来发觉吸烟后精神特别好,思想也特别活跃,就越吸越多,这样就不知不觉吸了20多年。这个嗜好给我的这位老师带来了很多麻烦。更为严...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马年刚到,编辑部又收到不少热心读者的来信。以下选登其中两封,并向广大读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大自然探索杂志社: 春节好!我是《大自然探索》的忠实读者,非常热爱大自然和野生动物。在黑龙江有很多湿地、森林,但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影响了野生动物的繁衍生息,这是整个地球的悲哀,也是人类的悲哀。如果我们人类不抓紧保护,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有很多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以后只能在这些刊物和照片上看到了,所以我便买或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和野生动物之类的书刊收藏,《大自然探索》是我收藏之列,我们黑龙江办的《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3.
龚静 《世界科学》2000,(12):36-37
人吃五谷焉能无病?然而我相信很多人将去看病视为畏途,且不说等候时间之长,排队次数之多,就是看上了,有的医生的态度冷淡和简单了事让你觉得自己的身体真是不争气。生什么病呀,这不是自找麻烦吗?有时候做检查时,医生的爱理不理让你觉得自己在他眼里不过是个号码。有一次,我去做心脏超声波检查,早早来到那里,还是已经排了不短的队,等久了,忍不住去问问轮到了没有,那位门口的医生好像我是闯错了门的坏孩子,头也没抬,斥声道:“着什么急,等着。”我当然知道要等的,你就不能有话好好说。哪儿冲撞伤了?真让人不明白。这时候,…  相似文献   

4.
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应该和谐相处,这几乎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识。但是在我国科坛,最近却围绕这一问题,发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争论。问题的起因,是由中科院院士、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发表在2005年第一期《环球》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引起的。何祚庥认为,在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时,不能以环境为本,也不能以生态为本,而应该以人为本。他在文章中说:“保护环境和生态的目的是为了人。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破坏’一下环境、生态,改变一下环境和生态,但也是为了人。”他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更不惜强调说:“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  相似文献   

5.
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规则,新老交替也是大自然的法则,没有死就没有生,有生就会有死。端粒理论是对生命本质的解读,是人类希望长寿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6.
荒球无人     
<正>基地外早已是漆黑如夜,让人心生恐惧,风猛得让人无所适从。但是,黑夜至少暂时遮住了那满目疮痍的星球表面,也遮埋了人们对战争的恐惧与麻木。而我也终于来到了哈雷博士所在的房间。我的另外四位战友都已为暗杀计划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所有的障碍都已被清除,即使是哈雷博士自设的机关陷阱也被第四位牺牲的战友H破坏。我的身上没带任何武器,但我自身就是一件最强大的武器。  相似文献   

7.
险情预示器     
大自然考察、探险是不少人所喜好的,但它的种种危险又使不少人望而却步。因此我想发明一种险情预示器,预先输入各种险情的有  相似文献   

8.
春节7天长假,很多人选择了外出旅行,也有不少人在家享受宁静。但有些人过完长假,却出现了种种不适的后遗症。过长假休得无精打采有些人能忙不能闲,特别是科研工作者、文秘人员,私企或外企的白领,平时腿上好像上了发条,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倒也感觉挺好。按说过节放长假可该歇歇了,可他们好像有种“失落感”,呆在家里度日如年。7天下来,不但没休息好,反而觉得浑身不舒坦,心神不宁,郁郁寡欢,焦虑不安。节后上班好些天,经过一番调理才缓过劲来。他们常自嘲地说,我生来就是个干活的命,一歇就出毛病。点评:像这种不良情绪反应的现象,属于“节日…  相似文献   

9.
希望     
地球已经消失了整整十年。幸存的地球人在这十年中不断地在星球间流浪,为了生存,也为了找寻———找寻那传说中的地球的杰作———阿波罗号。传说那是有史以来最完美的航空母舰。地球人希望找到阿波罗号,载着他们去新的星球开始新的生活。在一颗不属于自己的星球上,只有饥饿、贫困、悲伤和仇视。但,也许在过去,也许在未来;也许在这个时空,也许在另个时空;也许在小孩子的童话故事书中,也许在大人们深埋的心里,故事———关于爱、勇气和希望一直在流传着。虫虫:“他们说我漠视现实,可那时我连眼都不敢眨,就是为了要看清现实。”…  相似文献   

10.
<正>天文学家一直在仰望星空,想为人类找到一个宜居的家园。如今,他们已经找到了很多太阳系以外的行星。但出乎意料的是,他们并未找到多少像地球这样的岩石固体行星,找到的都是一些意想不到的庞然大物,像我们太阳系的木星那样,是由气体构成的“虚胖子”,我们一般称呼它们为“类木行星”。这些巨行星不发光,但会发热。它们围绕在恒星的身边,从恒星那里吸收了很多的热量,继而发热并放射出红外线。红外观测技术可以告知我们那里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推测那里的真实情况。借助这种技术,天文学家终于认识到“大块头有大智慧”,其中类木行星WASP-121b就构筑了一个非常奇异的世界,完全不同于我们的认知,让人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11.
心理咨询室老师:我是一位高一年级的女学生,从去年我父母闹离婚开始,他们对我的态度就变了。平时,他们一门心思闹离婚,很少来问我的情况,好像我不存在似的,我有事情跟他们说,他们总是一脸不耐烦的样子,好像他们的问题都是我造成似的。有时他们又会觉得我很重要,爸爸会要求我站在他这一边,不要理睬妈妈;妈妈会命令我站在她这一边,说考验我到底有没有良心?我觉得我好不幸,爸爸不疼,妈妈不爱,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够帮助我。我真的很害怕,但每天在学校里又强迫自己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担心家里的情况被同学们知道。我也看…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咨询工作室: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遇到了什么问题,就是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突然会听到心底冒出一个声音:难道这就是我要的生活?我每天往返于学校与住家之间,日子过得平平淡淡,一切只能用“一般般”几个字来形容:成绩一般,与同学关系一般,与父母沟通一般,对许多事情的兴趣也一般……总之,我就是那种在群体中最不容易被发现、最没个性、最普通的人。或许孩提时代的我也曾有过成为“大人物”的梦想,但现在这一切都已褪色。有时,我也问自己:为什么我会这样?我可以改变吗?面对将来的生活,我到底可以做些什么准备呢?但我总…  相似文献   

13.
外公的背     
“阿公,我给你捶捶背,好吗?”“嗯。”他一边搬来凳子一边应着,一边缓缓地弯下了腰。依然宽阔的脊背,但早已留下了岁月流逝的痕迹,不再像以前那样有力,那样堪受重负了。我不敢用力,只是轻轻地捶着,过去的岁月再一次推开了我的心扉…… 小时候,爸妈在外地干活,一年里只回家两三次,在我的记忆中,他们只是个依稀的影子。而每次看到他们,我总是局促不安,不知该如何是好。有时装作没看见,有时干脆藏在外公的背后,瞪大眼睛,好奇地望着他们。在我快满三周岁那年,有一次我忽然发高烧,烧得挺厉害的。家里只…  相似文献   

14.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1,(6):73-73
初识《大自然探索》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在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大自然探索”五字深深地吸引了已步入高中校门的我。我对大自然充满了无限的憧憬,只为“探索探索大自然”。于是我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 没想到,我第一次看《大自然探索》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大自然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于狭小的课堂飞到广阔的大自然之中,搭乘上潮流的快车,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高兴,能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找到这个使我增长见识的朋友。 我决定订阅这份杂志,但一心望女成龙的父母怎肯让女儿去订阅这种…  相似文献   

15.
远方景色     
规定22:00闭馆,但每到21:45,我们就开始提心吊胆地等待那令人心悸的催人乐章. "差一刻钟就赶人,他们倒想早下班."真真直到走出图书馆还是老大的不乐意. "他们只是想让大家早点出来看星星."我的课业没她重,每逢此时我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你看今天星星多多!"  相似文献   

16.
热带雨林每日午后例行的暴雨终于停了。阳光穿透浓密的树冠,稀稀疏疏地洒落在林间。四周一片静寂,间或有几声鸟鸣,湿源源的丛林似乎还未从那场暴雨中清醒过来,每一张叶片都低垂着,挂着晶莹的水珠。我迫不及待地脱下雨衣,检查摄影设备。还好,相机和胶卷都保护得很好。这是我──一个蝴蝶研究、收藏和摄影的爱好者,在海南岛南部的最高峰──尖峰岭顶上等候“金斑喙凤蝶”的第五天了。金斑喙凤蝶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四天过去了,这种被海外专家誉为“梦幻之蝶”的世界著名珍稀蝶种仍然没有出现。还是在几年以前,几名日本人在此地见…  相似文献   

17.
“大夫,今天我又拉鲜血了,量还很多,太可怕了”。“大夫,我每次大便后都有肿块掉出来,还得把它给送回去,实在是太痛苦了。”“大夫,我老拉血,是不是得直肠癌了。”“大夫,痔疮会不会变成直肠癌。”这些人的烦恼是很多人的烦恼。他们的担忧也是大多数人的担忧。他们得的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也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今年44岁的克 利斯高曼是美国 《时尚生活》杂志 的专栏作家。以前 她从不相信化妆品能使时光 倒流。直到两年前,她发现 自己的嘴唇上方出现了一些细 纹,于是决定尝试使用一种名 为德拉米的护肤品。从外观上看 德拉米的包装很一般,但价格却不 菲——每克1.5美元。因为它是由美 国的一位著名的科学家曼克斯胡伯研制成 功的,所以克利斯高曼不惜花很多的钱也 愿意试一试这种护肤品。结果,她脸上那 些烦人的皱纹虽然并没有消失,但是也没 有变得更明显。现在她在谈到该产品时的语气和当初向她推销的那位女士简直如出一辙,“你真该看看我的皮肤,对于一个44岁的人来说,它看上去真的非常好。” 尽管我们大多数人并不指望靠大量使用面霜来留住青春岁月,但我们确实是在各式各样宣传奇异但成效不佳的化妆品陪伴下长大的。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宣传背后似乎都有某种完整的科学理论作后盾。有些聪明的厂家甚至给这些令人难以置信的新产品取名叫药剂式化妆品,旨在表明它们的功效远比普通化妆品强,但事实上,尚不足以让食品药物管理部门将它们归入药品类。 很多厂家和商家为了宣传他们的化妆品,都各施奇招,有的甚至为他们的产品被上神秘的外衣。德拉米原本是曼克斯胡伯为治疗自己...  相似文献   

19.
《科学之友》2015,(3):24-25
<正>在介休三贤广场,有一座独具介休特色的琉璃雕塑让人称奇,那是一座方形的四狮抬瓶琉璃雕塑。当地人取意为"时时太平,世世太平",寓一方平安。整个雕塑,汇聚了介休市特有的孔雀蓝、朱丹红、金黄等各色琉璃精品,其中孔雀蓝古法的破解让四狮抬瓶更堪一绝。  相似文献   

20.
也谈中国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兼与温元凯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必须改革,不改革是没有出路的。中国的科技教育体制也必须改革,不改革也是没有出路的。现在都在说打破铁饭碗,有人担心,吃了三十多年的大锅饭,真的打破了,吃什么?我觉得三十多年来大锅铁碗已经生了许多铁锈,吃起来已经很不是味道。打破铁饭碗,是为了端金饭碗。不打破铁饭碗,哪里来金饭碗? 我主张改革,但我读了《大自然探索》一九八三年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