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汤森路透Web of Science收录的极地研究论文计量分析可以看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极地研究的文献大量涌现。论文发表量与地域优势有着密切关系,南半球国家的极地研究论文大多是关于南极的,环北极国家对北极的研究明显多于南极。当前极地科学研究主要涉及地球科学多学科、海洋学、生态学、气象与大气科学、环境科学、生物学、自然地理学、地球化学与地球物理学等学科领域。极地研究的热点问题包括气候变化、北极生态系统和环境污染、南极地质构造和磷虾等。建议密切关注国际极地研究的发展态势与进展,鼓励我国海洋学家、气象学家、地质学家、环境生态学家、生物学家、社会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研究,为我国赢取更广泛参与极地事务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南极地区温度,海冰和臭氧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57-1993年南极及邻近地区温度资料,1973 ̄1992年海冰北界资料和1957 ̄1992年南极地区大气臭氧总量资料,对南极地区气候变化的区域性,气候变化趋势的时空多样性等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研究结果:南极地区的气候变化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其气候条件十分复杂,近35年来的大气温度,臭氧和近20年以来南极海不的变化在时间,空间上都是多样的,近年来南极温度与全球平均温度的变化并不致,这种变化和  相似文献   

3.
尹传红 《科技潮》2009,(5):43-43
新近进行的冰核钻探和海冰监测结果表明,尽管专家对南极洲西海岸冰雪消融感到担忧,但南极洲大部分地区的冰并没有大面积融化。与以前人们普遍认为的全球变暖正使南极冰盖融化的观点相反,南极洲许多地方的冰在增加。4月中旬.南极条约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为此次会议准备的报告中指出,南极“最近几十年气温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4.
《奇闻怪事》2012,(3):64
1我国南极考察格罗夫山队曾采集到9000多块陨石。为什么有大量陨石在南极被集中发现?是不是坠落到南极的陨石比其他地区多呢?其实世界各地陨石出现的可能性大致相同,不过坠落到南极的陨石更容易保存下来,并且较容易被发现和收集。寒冷洁净的南极就像一个天然冰库,坠落到南极冰盖上的陨石常会深深钻入冰内,犹如进入  相似文献   

5.
南极海冰厚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进行南极地区海冰厚度的数值模拟研究,并考虑太阳短波辐射等因素对南极海冰厚度变化的影响。根据我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现场观测数据,建立了辨识海冰厚度的最优控制模型,并用遗传算法求解该最优控制问题,仿真结果与现场观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所建模型和求解算法是准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在扼要阐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四国南极科学研究战略的基础上,分析其共性、趋势和特点,并给出南极科学研究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 SCAR)在国际南极研究合作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得出对南极科研战略的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7.
尽管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与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非常相似,但北极与南极却有很多不同之处,因而北极和南极科学研究的内容与重点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8.
陆龙骅 《科技潮》2000,(8):32-34
在新的千年之交,我有幸作为中国第16次南极考察队的一员,继参加中国第5次南极考察队的首次东南极考察后,再次赴南极考察。南极位于地球最南端,南极大陆95%以上地区终年被冰雪所覆盖,气候条件恶劣,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风雪最频繁、风力最强和最干燥的地区。素有世界"寒极"、"风极"和"白色沙漠"之称。鉴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有的生态环境,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对南极的科学考察与研究。研究南极对人们认识全球气候变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后40年的南极科学考察,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的国际南极联合研究行动,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南极的了解。在我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胜利完成之际,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名誉主任陈立奇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南极土壤生态系统具有其独有的特性,蕴藏着许多具有全球性意义的重要信息,是一种宝贵的科研资源,但由于其结构简单、极端脆弱,易遭受永久性破坏.文章研究了南极土壤生态系统的特点,从人类输入物、人类工程活动和科考队员的野外考察等方面分析了人类在南极地区的活动对当地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作者根据亲自参加中国第五次南极考察的经历,从地理环境尤其是气候对航空、航海的影响方面讨论了中国南极长城站所在地——乔治王岛菲尔德斯半岛区的战略意义。根据对地质基础、金属矿产、火山活动以及冰川侵蚀历史和地貌现象的讨论,指出该区是研究古气候、古环境、大陆漂移和冰川冰缘地貌的极好场所。最后指出,该区种类齐全、数量众多的具有南极特征的动植物和动物间奇特的食物链关系是该区成为重要的生物资源区和受南极条约保护的特别科学兴趣场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南北极研究     
韩毅 《科学观察》2010,(2):47-52
南极和北极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是地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独特的地理和政治的因素,南极研究受领土、资源和气候问题的驱动,有关南极的国际公约强调享受资源和权益取决于科学的投入和贡献的精神。国际南极活动以科学活动为主,同时有关管理活动在逐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冯建同  陈华根  潘增弟  苏晓丹 《科技信息》2012,(34):I0001-I0002,I0007
通过对南极地区与油气相关的科考资料的归类整理,设计并建立了南极地区油气资料GIS数据库,并通过GIS二次开发技术设计并开发了南极油气潜能初步综合评估GIS系统。主要目的是通过GIS空间数据查询与分析技术提供综合分析评估南极油气潜能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利用南极地区夏季Landsat 8卫星短波红外影像获取近年世界各国南极内陆考察车辙印、机场跑道、中转站等考察足迹信息.一方面,深入分析我国南极考察内陆考察路线特征,并通过相邻3个年度南极考察内陆考察轨迹对比了解考察轨迹的变化特点;另一方面,对比分析世界各国内陆考察起止点、中转站和路线轨迹差异,并结合南极冰上、冰下地形数据,冰雪积累率和冰流速等辅助数据,探索各国南极考察路线特征,通过对各国南极内陆考察活动和路线断面特征的对比分析,了解世界各国的极地考察水平.  相似文献   

15.
正气候变化已影响南极海狗生存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气候变化已经切实影响到南极海狗的生存,后果包括海狗总体数量下降、新生海狗体积变小、生育期推迟乃至基因改变等。这一研究成果发表于7月24日出版的Nature上。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和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通过英国设在南极地区的监测站对南极海狗进行了长期监测,包括它们的总数量、健康状况和生活习性等。  相似文献   

16.
作为南北极涛动研究方面的专家,龚教授对南、北极涛动及其气候影响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南半球中高纬度大气环流的变率,首次明确定义了南极涛动。自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walker提出世界三大涛动以来,对大气涛动的研究及其气候意义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对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环流模态及变率的研究却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一个关键原因是观测资料的缺乏。1998年龚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项重要任务和成果,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继长城站、中山站及昆仑站之后的第4个南极科考站。2015年,中国第5个南极科考站的建设也即将启动。泰山站:把科考能力"前移"数百公里泰山站得名于五岳之首的泰山,象征"坚实、稳固、庄严、国  相似文献   

18.
黔人南极行     
正2014年2月8日,我国第四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的一大重要任务圆满完成,我国极地考察史上又添新的里程碑。让我们跟随"贵州籍南极科考第一人"谢晓尧教授的脚步,踏上科考之旅,一同去探索南极的美丽与神秘,去展望南极科考带给我们的美好期许。(本期"科学视点"得到了谢晓尧教授的大力支持,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19.
王玮  南雁 《大自然》2012,(2):12-16
极地旅游,即指赴地球南、北两极的观光、探险旅行活动。南极地区依据南极条约确定的地理范围,包括地球南纬60°以南的广大水域、陆地及其附樗岛屿和冰架:  相似文献   

20.
科学意义。南极洲是一个科学考察的圣地,一是因为许多学科必须在南极这个“天然实验室”里进行,在其他地区不能进行,也无法代替;二是因为南极的许多问题有全球性的意义,与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休戚相关。由于南极洲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独特自然环境:南极洲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世界上冰雪贮量最多的大陆,是世界厂最干燥的大陆,是世界风速最大、风暴最频繁的大陆,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陆,在大气(CO2)和海洋生物间的C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陆漂移学说,是在南极洲找到了确凿的证据之后,才正式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