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首先,通过对电热水器加热过程热平衡方程的解析,导出壳体内水温在加热过程中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提出电热水器水温加热到设定温度所需加热时间与加热能耗的理论预测模型,并通过计算值与实测值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通过对不同工况的计算,考察不同因素对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水容量和设定温度的提高,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显著增加;初始水温提高,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明显减少;加热功率增加,加热时间呈指数减少,加热能耗减少不明显;保温性能和环境气温的提高有助于减少加热时间和加热能耗.  相似文献   

2.
针对1100㎡自然循环蒸发器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热室进汽带焊缝开裂,结合蒸发器大修提出对其进行合理改造,提高焊接质量,减少焊接缺陷等措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1100自然循环蒸发器在运行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加热室进汽带焊缝开裂,结合蒸发器大修提出对其进行合理改造,提高焊接质量,减少焊接缺陷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微波加热含碳碳酸锰矿粉升温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冶金炉对无烟煤和碳酸锰矿粉的混合物料进行加热,研究含碳碳酸锰矿粉在微波场中的升温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含碳碳酸锰矿粉具有优良的微波加热特性和自还原性;在微波加热频率为2.450GHz、碳氧原子摩尔比分别为1.1,1.2和1.3时,微波加热混合物料至1473K的升温速率平均最高达到140.7K/min;不同的加热温度和配碳比下混合物料的介电常数较大,都在5.5左右,而磁导率为1左右,属介电损耗型;微波加热含碳碳酸锰矿粉的升温性能主要取决于含碳碳酸锰矿粉的电磁性能,而电磁性能的改变主要是由物料加热过程中产生的化学反应、晶体结构变化及缺陷状态的改变引起的;配碳比提高,物料吸收微波的能力有所提高;在相同的配碳比下,加热温度升高,吸收微波的能力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5.
微波加热作为一种新型、高效的加热方法,在化学催化及材料处理等方面有着巨大的优势,但是微波加热的非均匀性限制了其在化工等行业中的大规模应用.本文设计了一种可移动金属壁的微波加热多模腔.在加热过程中,通过单向移动微波多模腔的金属壁,实现腔体内电场分布的不断改变,从而达到提高加热均匀性的目的.在仿真计算中,通过使用移动网格方法实现了整个加热过程的模拟计算.通过与离散位置的电场值和端口反射系数比较,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通过比较被加热物质的温度变异系数(COV),可以看出移动金属壁的微波多模腔的加热均匀性相对于固定尺寸的多模腔的提高了近18%~38%.同时,本文分析了不同金属壁移动方式对加热效果的影响,提出可根据材料的属性和要求,计算选择理想的金属壁移动方式,获得更优的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微波加热和常规加热对锰矿粉的碳热还原反应进行了研究.利用热重分析仪研究温度、粒度和碳氧原子摩尔数比等因素对微波场中锰矿粉碳热还原反应速率的影响,并通过拟合得到碳热还原反应过程动力学方程,进而得到微波加热相对于常规加热碳热还原的速率增加因子Q.实验结果表明:在微波加热时,随着碳氧原子摩尔数比的升高,物料升温速率随之提高;同时,反应前期升温速率较大,随着反应的进行,升温速率逐渐降低.提高碳氧原子摩尔数比和温度,微波加热碳热还原反应速率加快.减小粒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但当粒度减小到150目时,进一步减小粒度后,反应速率不会有明显的提高.相同的温度和保温时间下,微波加热失重率远大于常规加热,微波加热的促进作用在低温和低温反应后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7.
感应加热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世纪初,在欧洲的几个发达国家,感应加热技术开始投入应用,限于当时的设备条件,其应用水平也仅停留在小功率、小容量的中频感应熔炼炉上。随着感应加热理论的不断完善和感应加热设备的不断发展,感应加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范围也不断地扩大。目前,感应加热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在机械制造、冶金、国防、航空航天、汽车制造以及教学、科研等诸多领域,主要用于黑色及有色金属材料的熔炼铸造、加热(整体透热和局部加热)、热处理(淬火和回火)、焊接、烧结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微波辐射加热下高炉铝酸钙炉渣的浸出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微波辐射加热条件下高炉铝酸钙渣的浸出过程·考察了微波辐射加热下,微波辐射功率、浸出用液的Na2OC质量浓度、液固比等对炉渣浸出反应的影响,并与传统加热浸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氧化铝浸出率和反应体系的温度随着微波辐射功率的提高而增加·在温度未达到溶液沸点之前,反应体系为非恒温反应过程·微波辐射浸出与传统加热浸出相比较,微波辐射加热下炉渣中氧化铝浸出速率较传统加热方式浸出快得多,在氧化铝浸出率相同的前提下,微波浸出可降低浸出用液的Na2OC质量浓度,缩短浸出时间·  相似文献   

9.
对微波功率、加热时间、反应温度对预热球团强度的影响进行研究,并将微波加热与传统管炉加热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有机粘结剂铁矿球团对微波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当微波功率为2.5kW,球团质量为0.4kg时,球团平均升温速率为76.1℃/min:微波加热能明显提高预热球团抗压强度;在微波功率为2.5 kW,加热时间为8 min,球团终点温度为830℃时,预热球团抗压强度为454 N/个;当加热时间为11 min,球团终点温度上升至1 000℃时,预热球团抗压强度为1 038 N/个;采用微波加热,预热球团内部矿物结构较均匀、紧密,细粒磁铁矿氧化成赤铁矿,并在大颗粒之间连接成片,球团强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中不同因素对沥青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设计了一套室内加热实验方法,通过记录试验板不同深度处温度变化,得出沥青路面加热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曲线,分析油石比、加热源温度、加热源高度及风速等因素对沥青路面加热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石比和加热源温度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加热板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效果;加热源高度和风速的提高会降低加热板对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效果;并通过研究试验板的散热规律得出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摊铺到碾压完成所需时间应尽量缩短。  相似文献   

11.
变电站刀闸动静触头和引线接头处很容易产生发热缺陷,影响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一起刀闸发热缺陷的处理,分析了导致刀闸发热的因素,介绍了正确处理刀闸发热缺陷的方法,提出了防止刀闸过热缺陷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邓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6):6782-6786
对于电加热采油技术,明确井筒温度场分布是确定合理加热参数的关键。为了满足生产和节能的需要,探讨电加热井井筒温度分布的计算方法。从研究井筒温度分布出发,建立了温度分布的数学模型。通过计算绘制实际生产井井筒温度分布曲线,进而提出一种确定电加热井加热深度和加热功率的方法,为该采油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各种不同采暖方式的性能特点、存在的问题、使用场合,进而分析了多元化采暖的可能性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盘管对系统的安全运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室内装修等施工作业造成地板辐射采暖盘管缺陷,从而导致系统运行时泄漏事故的发生,为减低此类事故的危害性及时判定泄漏点位置对防止泄漏的扩散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地板辐射采暖盘管泄漏特性,建立盘管泄漏过程传热传质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模确定盘管泄漏前后地板和水泥层表面温度场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盘管泄漏初期,水泥层表面原始温度场迅速被破坏,而整个地板表面变化较弱;随着泄漏时间的加长,地板表面温度场也造成破坏,可以通过其表面温度场明显判断泄漏点位置。(2)泄漏影响区域主要由三个区域组成,在泄漏口附近较大区域为1区恒定高温区,温度梯度变化较小;临近1区外为2区温度梯度区,温度梯度变化剧烈;受泄漏影响较弱区域为3区地板稳态温度区,其温度主要由原始地板温度场控制。  相似文献   

15.
水火弯板计算中高斯分布热源模型各参数的实验确定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水火弯板数值计算所用高斯分布的热源模型中热流密度由热效率和热源半径决定,而热效率和热流密度主要取决于乙炔流量。通过实验与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水火弯板常用乙炔流量范围内效率及热源半径与乙炔流量间的关系,并根据热效率及热源半径的取值偏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它们间的关系能满足水火弯板数值计算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集中供热系统供暖热计量技术的推广,传统集中供暖系统的计量改造势在必行。介绍了垂直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热计量的改造原则、改造措施以及相应的供热运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低温辐射电热膜供暖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对电热膜供暖系统进行了经济分析,讨论了电热膜供暖系统在住宅取暖应用中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镇苑小区采暖情况的跟踪调查及数据采集,找出了供暖系统不热的原因,据此对系统进行了针对性的改造,取得了良好的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高层住宅采暖设计的特点,提出几种可行的系统形式。  相似文献   

20.
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居住者对住房的舒适性及调节性要求越来越高,采暖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地板辐射采暖便是最近兴起并倍受人们青睐的一种采暖形式。就地板辐射采暖的优越性及设计与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