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pH≈7.5和有Mn~(2 )离子存在的情况下,通过浮选试验、ζ-电位测定、吸附试验,初步研究了变性水玻璃对细粒氧化锑矿物和脉石矿物硅化灰岩浮选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变性水玻璃对细粒氧化锑矿物与主要脉石矿物硅化灰岩的浮选分离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它们的浮选分离。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处理难选铁矿石磁选精矿的直接反浮选工艺.采用XRD,SEM和EDS等手段对原矿、精矿和尾矿的形貌及矿物组成进行了表征,重点探讨了分离过程中矿物的分散特征,为含碳酸盐难选铁矿石磁选精矿的直接反浮选技术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添加分散剂直接反浮选技术可以获得合格铁精矿;有用铁矿物和脉石矿物细颗粒无选择性粘附在有用铁矿物和脉石粗颗粒表面,是造成铁矿石分离困难的主要原因;分散剂的加入有利于颗粒分散,从而实现了有用铁矿物与脉石矿物的选择性分离.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金属离子(Pb~(2 )、Cu~(2 )、Fe~(2 )对与黑钨矿共生的主要脉石矿物——石英、电气石、方解石作用情况。结果表明:用甲苯肿酸为捕收剂时,这些离子对电气石、方解石浮选无明显影响,而Pb~(2 )、Cu~(2 )离子对石英有明显活化作用。金属离子对矿物的作用受矿物组成、结构特征、金属活化离子的种类、水解特性及所采用的捕收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研究有效捕收剂是浮选回收细粒钨矿物的动向之一。烷基氨基羧酸对黑钨矿具有比胺类及油酸更强的捕收性。本文介绍烷基氨基羧酸的实验合成方法及对黑钨矿等几种纯矿物的浮选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溶液化学计算及图解法,研究了油酸钠,α-亚硝基-β-萘酚两种捕收剂和柠檬酸、抑制剂与盐类矿物(黑钨矿、萤石、重晶石、方解石等),表面金属离子的化学反应,确定了形成捕收剂——金属盐及抑制剂——金属离子络合物的最佳条件,从而预估了这些矿物浮选或抑制的最佳条件,设计了分离方案,并为浮选实验及混合矿分离结果所验证。  相似文献   

6.
铝硅酸盐矿物浮选中捕收剂的设计合成及浮选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铝土矿中脉石主要为高岭石、伊利石和叶蜡石等铝硅酸盐矿物,可以采用反浮选脱硅即通过选用合适的捕收剂将这些脉石矿物浮出.本文针对某铝土矿,结合Curis2软件中的高岭石晶体模型分析,从亲矿物基和非极性基两方面设计合成多胺类捕收剂DN12.通过浮选实验、浮选溶液化学计算、动电位测定和红外光谱测定研究该新型药剂对铝硅酸盐矿物的浮选作用及其机理.该捕收剂相对于常规捕收剂对铝硅酸盐矿物有更好的捕收效果,有效浮选pH区间为4~10.该捕收剂与铝硅酸盐矿物的作用以静电作用为主,同时也有氢键作用,从而增强了对矿物的捕收能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MLA自动矿物分析仪对某烧结厂混合磁选精矿进行矿物分析,旨在探索矿物性质对后续浮选过程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某烧结厂混合磁选精矿中,磁/赤铁矿质量分数为33.06%,脉石矿物石英含量最多,占29%,其次是绿泥石质量分数为5.89%,对浮选过程影响较大的菱铁矿含量很低,只有0.56%.混合磁选精矿矿物组成复杂,嵌布粒度细,且其中含有大量易于泥化的脉石矿物;磁/赤铁矿和石英的单体解离度均较低,会显著影响后续浮选效果和药剂制度.为探索赤铁矿石浮选过程的药剂制度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镍钼矿中氧化钼浮选回收率低,丢弃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工艺矿物学研究基础上,对镍钼矿中硫化矿物浮选尾矿进行开路实验和闭路实验,设计出氧化钼浮选流程,并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捕收剂分子在矿物解离面的吸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镍钼矿中硫化矿物浮选尾矿主要含钼矿物为氧化钼,脉石矿物主要为磷灰石和黄铁矿;通过闭路浮选试验得到Mo品位为3.37%,Ni品位为3.75%,Mo回收率为71.22%,Ni回收率达67.81%的精矿;捕收剂CSU-M分子在氧化钼(100)面吸附比磷灰石(010)面和黄铁矿(110)面吸附强,从而实现浮选过程中氧化钼与磷灰石和黄铁矿的分离。  相似文献   

9.
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及动电位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螯合剂辛基羟昕酸,α-亚硝基-β-萘酚对黑钨矿的捕收作用机理。测定查明药剂是以化学吸附及表面反应生成表面螯合物为主,药剂与金属离子的螯合反应、药剂的质子化以及矿物金属离子羟基化合物生成反应的平衡计算均与浮选实验结果相符,表明黑钨矿浮选行为与化学吸附的发生及锰离子螯合物的形成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酸化硅酸钠和酸化硅酸钠加铁盐作为分散剂,对常见脉石矿物石英的微细颗粒在PH为10.5的碳酸钠溶液中的分散稳定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上述两种分散剂都比单独硅酸钠本身的分散作用强,浮选精矿的品位高;认为其作用机理是在实验条件下所形成的亲水性胶体对细粒石英的分散起了保护胶体的作用。细粒脉石矿物的稳定分散,有利于赤铁矿矿石阴离子捕收剂的浮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疏水絮凝实验、原子力显微镜分析和数值模拟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微细粒黑钨矿的疏水聚团形成机制.结果表明:pH为8.0~8.5时,油酸钠诱导黑钨矿表面疏水并产生疏水絮凝行为,微细粒黑钨矿疏水聚团D50与油酸钠的质量浓度和搅拌强度正相关;油酸钠体系中黑钨矿颗粒间具有较强的黏附力,疏水作用力是疏水聚团形成的主要贡献成分;搅拌装置中形成的强湍流流场环境有助于矿物颗粒的相互接触与能量传递,增加颗粒碰撞黏附概率;在流场高剪切力和油酸钠诱导疏水力共同作用下促进了微细粒黑钨矿形成大而稳固的聚团,与常规浮选相比,疏水絮凝浮选WO3回收率提高了12.04%.  相似文献   

12.
分支载体浮选(RCF)是一种处理细粒低品位矿石的革新工艺。该工艺采用分支浮选流程并用自身的粗粒精矿取代了常规载体浮选中的外加异类载体矿物。本文研究了黑钨矿、红铁矿、难溶铜、氧化铅锌、铜钼矿和锑砷硫化矿等七种不同矿物的分支载体浮选。和常规方法相比较,分支载体浮选除了可以显著降低药剂消耗,避免载体与超细粒之间的再分离,不需回收载体等,从而解决了常规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以外,还能够得到更高的回收率与分选效果。通过浮选试验、动电位测定和电子显微镜观察,进行了分支载体浮选过程机理的研究,结果表明矿泥罩盖的机理已经不适用,提出了新的“碰撞-粘附”模型。在这一模型中,将影响分支载体浮选的因素分为几何、物理、化学三大类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通过浮选实验、溶液化学计算、吸附量测试、动电位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油酸钠对微细粒黑钨矿的浮选捕收机理.结果表明:黑钨矿可浮性与油酸钠吸附量正相关,微细粒黑钨矿可浮性较好的pH区间为7.0~9.0,溶液中油酸离子和离子-分子缔合物组分对黑钨矿浮选过程起主要作用.溶液化学计算表明:油酸钠的吸附量和黑钨矿的可浮性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油酸盐组分浓度有直接关系;油酸钠的添加使荷负电的黑钨矿动电位负移.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油酸钠在黑钨矿表面发生化学吸附,生成金属油酸盐,进而增强了黑钨矿的可浮性.  相似文献   

14.
甲基苯甲偕胺肟合成及其捕收性能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对o-甲基苯甲偕胺肟、m-甲基苯甲偕胺肟、P-甲基苯甲偕胺肟三个新化合物进行合成,并对其用于黑钨矿、白钨矿、萤石三种氧化矿浮选的性能以及结构与性能关系进行研究.采用甲基苯甲酸为原料,经氨水中和、脱水及与羟胺反应后制得甲基苯甲偕胺肟.浮选试验结果表明:三个化合物对三种矿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捕收作用,矿物的可浮性按黑钨矿、自钨矿、萤石的顺序依次降低,化合物的捕收能力按o-甲基苯甲偕胺肟、m-甲基苯甲偕胺肟、P-甲基苯甲偕胺肟的顺序依次增强.对化合物的结构一性能关系的研究得到与浮选试验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含镁脉石矿物(蛇纹石、橄榄石和辉石)对镍黄铁矿浮选的影响。通过显微电泳试验、电镜扫描检查、吸附试验、微型浮选试验和产物物质组成研究等,查明了产生影响的原因、程度和作用机理;并找到了防止或消除其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红柱石的浮选特点。红柱石在酸性介质中,用烷基磺酸盐可有效浮选,但需联合使用高效抑制剂HF-103,其作用机理是,除本身的亲水性外,对脉石矿物还有明显的去活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浮选实验及吸附量、麦面电性测定,研究了螯合剂与中性油对黑钨矿的捕收性能。中性油增加了螯合剂的捕收能力并降低其用量。中性油的作用是靠范氏力缔合于预先吸附在矿物表面的螯合剂非极性基上,增加了螯合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量和其疏水能力。  相似文献   

18.
鞍山式赤铁矿石反浮选尾矿铁品位偏高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鞍山式赤铁矿石反浮选流程中存在的浮选尾矿铁品位偏高的问题,借助X射线衍射分析、化学多元素分析、粒度分析、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对选别流程中样品的化学多元素组成、物相组成、粒度分布及矿物的单体解离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各扫选尾矿中存在着一些单体解离高的微细铁矿物颗粒,其吸附在粗粒级脉石矿物表面,形成“载体浮选”进入到尾矿中,造成尾矿铁品位偏高.  相似文献   

19.
颗粒表面电化学反应电荷传递模型及其浮选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硫化矿物浮选分离体系中矿物颗粒表面反应电荷传递方式;对于不同的硫化矿物浮选体系,提出硫化矿物浮选过程中颗粒表面电化学反应电荷传递的3种模型:颗粒自身电荷传递模型;颗粒/液相介质电荷传递模型;颗粒/电极碰撞接触电荷传递模型.通过模型分析,讨论颗粒表面电化学反应电荷传递模型应用于不同硫化矿浮选工艺过程的浮选意义.研究结果表明:硫化矿物表面发生电化学反应时,反应电荷的传递与矿物性质、矿物表面特征、矿浆液相介质性质以及电位控制方式有关;所建立的模型对硫化矿物浮选电化学过程电位调控和复杂硫化矿物之间的浮选分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矿物浮选试验并结合激光粒度测试、扫描电镜(SEM)、矿物Zeta电位及XPS等检测方法对赤铁矿反浮选过程中聚氧化乙烯絮凝细粒高岭石的行为及机理进行了研究.矿物絮凝浮选试验表明:添加聚氧化乙烯可以提高高岭石的单矿物回收率和人工混合矿分离效率,促进赤铁矿和高岭石反浮选分离.激光粒度测试和扫描电镜检测结果表明:聚氧化乙烯不絮凝赤铁矿,但絮凝高岭石颗粒,使其表观粒径增大.Zeta电位测试和XPS分析表明:聚氧化乙烯在高岭石颗粒表面发生化学吸附,并使其Zeta电位正移.因此,开展聚氧化乙烯对硅酸盐矿物絮凝的研究对赤铁矿和高岭石反浮选分离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