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7 毫秒
1.
夏洛蒂的<简*爱>和鲁迅的<伤逝>塑造了两个反抗社会的女性形象--简*爱与子君.但是,她们一个由不幸走向幸运之途,一个由幸福走向痛苦的深渊以至失去生命.英国19世纪自由而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造就了简*爱理性反抗的精神;中国"五四"时代的特殊社会环境造就了子君,她和许多犯了时代病的"五四"青年一样,并未将反封建、反传统的理性觉悟内化到心理深层中去,真正成为她的行为价值规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人才的要求将会越来越高,怎样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问题之一.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因此,我认为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智力的投资,而且还必须重视体力的投资,使智力和体力得到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我们探讨学术理论问题,前提是“人”在探讨,不论自然界问题,还是社会中问题,都是如此。我的论题“自然之所以美”也是一样,是说人是如何认为自然是美的,而不是自然事物自己在叙说自身如何为美。这话可能是画蛇添足,可是为了行文方便,不得不作这样说明,进而表明本文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灵泉洞》成功的重要因素是其奇特的地理环境造就的传奇叙事.小说在结构和情节设置上,贯穿着一条充满“自然”意识的主线,沉潜着荒原的神奇力量.它是赵树理众多作品中很异质的一部,其异质性在于疏离了当时政治语境的规训,超越了一般的现实主义写作范式,而充溢着自然文学的气质,从而使灵泉洞这片荒野更具隐喻和象征意义.它在文本的背后流露出作家本人潜意识深处的精神指归——为疲惫的心灵寻找避难所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国际自然医学讨论会。在会上听到的最新鲜的内容是有关靠自然方法医治疾病的介绍。这种治疗那么神奇,是我过去没有听说过的。于是我产生了把它们介绍给广大读者的冲动。为了弄清什么是“自然医学”(National Medicine),我到处去查找资料,甚至去询间外国同行。他们告知“凡是现代医学之外的任何治疗手段都属自然医学范畴”,问及根据,他们也只是耸耸肩。看来“自然医学”是一个非常新的概念,最新版的科技词典都没把它收录进去。然而,远在现  相似文献   

6.
现代社会的矛盾集中表现为人类的自命不凡。鉴于天人同源、同构的事实,克服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认识自然、向自然求法。和谐的自然本质是能量流的对立统一运动。以自然为根基的和谐社会,其核心是生产力的发展,本质是平等主体间对立统一的互动,而它的秩序表现为自组织体系。因此,建构和谐社会,要确立有限建构的指导原则;以“我”为社会的“细胞”,并以个人与社会的对立统一为逻辑的起点;以正当程序确保自由权、平等权等基本权利的实现。综合三者,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或重要任务在于:大力推进公民的自决权认知与自主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为中华民族从多元走向一体镶嵌了“自然框架”.地域优势利于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带来了动力.辽阔疆域极大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抗御风险能力.千百年来,中华各民族“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已经成为一个息息相关的有机整体.展望未来,如何在剧烈的环境变迁中保存各民族固有文化,使各民族居住地域与“美丽中国”相得益彰,将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黄龙寺位于川西北的岷山之中,风景十分优美.它以峻峰、莽谷、香树、瑰湖、奇洞、异兽和配置得体的几座古老寺庙为特点,龙其是它的五彩梯湖,被称之为“瑶池仙景”.是一处可供开发的高山旅游胜地. 该自然风景发育在大雪宝顶北坡一条古冰川故道中.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第四纪发育史和高山自然地理环境:冰碛——冰蚀特性,高山气候、阳光,岩溶效应和原始森林等的综合作用,造就了这种奇特的自然美景.  相似文献   

9.
《硕鼠》中“逝”的注释质疑高中语文第五册(必修)《(诗经)两首》中《硕鼠》一篇对“逝将去女”的“逝”是这样注释的;“[逝]往。逝将去女,将去女而逝。”我认为这一注释是谬误的。将“逝”释为“往”。已属牵强,而把“近将去女”解释成“将去女而逝”更显附会。...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性,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2,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厚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在同大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的。所有物种的“为我性”特征 ,使得人类形成“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当这种模式走向极端时 ,人和自然之间便出现了不和谐状态 ,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便是人类理智觉醒的表现。人类和自然最终应达到一种“善”或“美”的和谐境界。  相似文献   

12.
生的启示     
家道的中衰,让年幼的鲁迅体会了人情冷暖,突然间失去了双腿,让史铁生开始重新思考生命,思考生活。生理的残缺使得生命的意义发生了问题,是生,还是死?该如何去面对生的艰难,如何去面对苦难的命运?使他对生命生活的思考远厚于当代的其他作家,而这种思考更多的体现在他的《我与地坛》一文的前两部分中。一、生的启示在《我与地坛》中作者所流露的对于地坛的情感有这样几个词,“宿命”、“等待”、“上帝的安排”、“这里的一切好象都在等着我的到来,甚至是等着我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里失去了双腿”,这种情感是一种极为亲切的感受,一种事过境迁的…  相似文献   

13.
“麦科特”这名字是与两个“M”——“Market”和“Macat”——联系在一起的。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当我们知道麦科特集团的中文名“麦科特”是由一个英文单词“Market”音译而来,我们就知道麦科特人的思维是从一个国际视角开始的;当我们知道麦科特集团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Macat”,我们就知道麦科特人的思绪是奔着国际市场而去的!两个“M”造就的是美丽的开始与美丽  相似文献   

14.
文化和谐是引领构建社会和谐的灵魂,是社会稳定的精神动力.只有造就深层次的文化和谐,才能构建出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和谐社会.本文从立足民族特色、提倡社会宽容、传承宗教文化三个方面去探寻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构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0余年的国内服装教育的纵向比较和与国际同类教育的横向比较,认识到大学本科服装教育应集中优势,在有限的时空里着重培养有全面理论、“突出一技”的服装专门人才,使之较易适应社会急需,并经进一步的社会实际工作锻炼,逐步造就出真正的服装“全能”人才。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人类已处于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飞跃发展的年代,对知识量的需求急剧增长.高等学校直接担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大批专业人才的任务,任重而道远.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对长期以来的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根本的改革,把教学思想从主要传授知识转变到既传授知识、又重视培养能力上来.这就要求我们高校教师,必须牢牢把住教书育人的正确方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不断地探索教学理论,提高教育艺术,加速培养大批“智能型”、“开拓型”的专门人才.几年来,我在工科力学教学方面作了一些尝试,从教材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着手进行了一些改革.  相似文献   

17.
肖来香 《海峡科学》2014,(8):108-109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是学生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也是学生学好语文课的入门向导.在语文教学中,依托乡土“状元文化”资源,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贫穷、落后,是中国的现状;自信、自强,是中华的希望。我国经济要起飞,要早日步入世界强国之林,就必须依赖于大大小小、成千上万的各类企业,仰仗着像古井酒厂这样数目众多的经济“细胞”;而要办好企业就需要铸塑企业之魂,更要造就一代像王效金这样的企业家,这是时代的呼唤!造就一代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家,仅靠“外因”是不够的,还有赖于这些众多经济“细胞”的“内因”,靠厂长(经理)去锤炼自己,敲打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受业于杜威。杜说“学校即社会”.而陶行知先生把话反过来说“社会即学校”:杜说“教育即生活”,陶说“生活即教育”。因此杜威说,陶行知是我的学生,但见解比我高过千倍。仅仅把话倒过来说,立刻使人耳目一新,顿觉涵义扩展、意境高远。有时我们仅仅调整了一下文字的先后顺序.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睿智,使人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20.
陈献章以“宇宙”为起点,提出了“天地我立,万化我出,宇宙在我”的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强调心的决定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自然为宗”的修养目标或为学宗旨,主张以静求心,强调内省、摆脱经典的束缚、充分发挥自我独立思考与分析的能力。他在静坐与逍遥中形成了其学术思想的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