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人们对于保护名族文化的情感进一步加深,毕演生用自己平凡的一生写下了对名族艺术无限的热爱,他十年如一日的苦心研究民族器乐,终于使"呜嘟"申遗成功,并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2.
八大山人是中国艺术史上杰出的天才,他在绘画、书法、诗歌中都做出过突出的贡献。纵观八大山人的艺术人生,我们可以察觉到他的艺术性格是在不停地转变的。本文试从孤愤、狂放、自然三方面来谈谈八大一生艺术性格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3.
卷首语     
科学精神就是热爱真理、追求真理、探索创新的精神。在这方面,玛丽.居里在《我的信念》里表述得非常感人,也具有典型的代表性。1934年7月4日,长期积蓄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所造成的恶性贫血夺去了居里夫人宝贵的生命。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一生的时候说:"她一生  相似文献   

4.
苏藿姆林斯基在他的《我把心献给儿童》一书中说道:"什么是我一生最重要的,我将毫不犹豫地回答:倾注于儿童的热爱。"又说;"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还提出,不爱孩子的人,不能做教师。  相似文献   

5.
余华的小说《活着》展示了顽强的生命信念,主人公福贵以生拒死,用"活着"对抗死亡。同时他的一生也启示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要好好地"活着",活得精彩些。  相似文献   

6.
贾樟柯的《山河故人》是他第一部真正在院线放映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故事片。贾樟柯力图在艺术上求新求变,让影片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显得与众不同。同时,贾樟柯运用了大量的符号和隐喻来保持自己的一贯风格。在对技术和技巧的追求中,贾樟柯对中国普通民众的命运的关注一如既往,体现他对中国的深情和热爱,也体现他作为一个电影工作者的职业操守和风骨。  相似文献   

7.
晚明的袁宏道,字中郎,是一位在诗文创作上有才气、重创新的作家。他一生热爱山水,写了大量的游记。他的游记超过前人之处,主要是能从审美的视角,表现山水之美和主体的审美体验。下面就对这一特点作一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8.
舒柏特短短的一生创作了600多首歌曲(正式出版),被誉为“歌曲之王”。他的一生是在封建势力复辟的重压下度过的,所以他的作品大多表现人生的悲凉,揭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他的艺术歌曲是诗歌、旋律与伴奏融为一体,民族性、通俗性、艺术性高度统一的完美艺术形式。他高度发展了艺术歌曲的形式,他的浪漫主义歌曲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乃至今日仍在音乐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
正杨强立他热爱绘画,这就为他刻苦学习和熟练掌握传统中国山水画技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凭借着对艺术的热爱和执着,他逐渐掌握了中国山水画的基本技法,画出了不少好作品。他用笔苍劲,在树木山石的处理上尤显野辣,使静穆的画面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已故著名画家,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湖南省文联副主席、湖南省美协主席陈白一  相似文献   

10.
浓重的家庭情结是陶渊明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孝敬母亲、体谅妻子、关爱孩子、友爱弟妹,体现了诗人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至性深情,也影响着他的诗文创作与风格。  相似文献   

11.
浓重的家庭情结是陶渊明情感世界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孝敬母亲、体谅妻子、关爱孩子、友爱弟妹,体现了诗人热爱亲人、热爱生活的至性深情,也影响着他的诗文创作与风格。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文化的大舞台上,有过一位与日本文化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就是著名的艺术家丰子恺先生。他多才多艺,一生涉猎文学、美术、音乐、书法等各个艺术领域。同时他又是一位著名的翻译家。现在人们习惯于在他的评传中称丰先生为漫画家、文学家、音乐教育家和翻译家。事实上,丰子恺先生在这几方面所用的工力也确实最深,其成就也最大。通过考查,我们可以认识到,丰子恺先生在这些方面与日本文化有着很深的因缘。就此略加介绍,试作论述,或许对我们今天研究丰子恺先生会有一点启示的。  相似文献   

13.
李居平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125-128,136
博尔赫斯一生与书籍和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源于小时候父母亲和家庭藏书的影响,以及他对书籍的钟情,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对图书馆职业的选择和毕生从事图书馆工作。《通天塔图书馆》梦幻般的描述,集中体现了他的图书馆情结。  相似文献   

14.
与谢芜村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俳句,他在遵循俳句创作的民族化艺术道路的同时,通过化典、借鉴和创新,使其俳句散发着古典美和传奇的趣味。考究与谢芜村的艺术人生,对照其俳句风格与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写作技巧,与谢芜村成功的俳句艺术特色与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有着不解之缘,他的汉学情结是其创作出清新自然俳句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人们说博物馆是唯一负责记录社会进步的机构,是精神产品的“超级市场”,是普及科学文化的“百科全书”,是人类文明的金字塔。1999年的金秋十月,我在杭州召开的中国科协首届年会上认识了一位一生热爱博物馆,并为博物馆的建设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的人,他就是全国人大常委、杭州大学教授毛昭晰先生。十年可树木百年才树人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童年不过是很短的一个阶段。然而,在这个阶段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常常使一个人受益终生;而在这个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对外部世界和周围环境的兴趣和爱好,也往往成为一个人穷其一生的追求与探索。毛昭晰的“博物馆情结”正是始于他纯真的童年。当毛昭晰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时,他在浙江大学当教授  相似文献   

16.
孙珂  李兰祥 《科技信息》2009,(24):I0252-I0252,I0254
石涛是明末清初中国画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他一生历经坎坷,命途多舛,在各种思想及其身份境遇的综合影响之下,“以正导奇”造就了“两千余载只斯僧”(齐白石语)。在绘画上石涛的艺术价值是极高的,在理论上,其《苦瓜和尚画语录》也从画理与技法两个方面以其整个人生的艺术实践经验作了精湛的论述。但近代学者对其评价却因其气节而饱受争议,在此,我们将根据石涛的人生经历及思想形成的根源为切入点,根据他在《画语录·山川章》中所蕴含的美学价值及所体现的艺术思想来看一下石涛对以四王艺术思想为正统的彻底反叛,来辩证地看待石涛,看待创作与师造化之间的相互参照。  相似文献   

17.
从接受理论视角论茅盾的外国儿童文学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茅盾一生热爱儿童,翻译了许多外国儿童文学作品.通过对他的译本和其他译本的比较、分析,总结出茅盾外国儿童文学翻译作品的特点是:注重儿童的心理和需要,照顾儿童的欣赏情趣,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保留原作的创作风格等.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文学史上,使用笔名最多的作家当首推鲁迅先生。频繁地更换笔名,完全是为了革命斗争的需要,是一种斗争艺术。鲁迅一生使用过的150多个笔名体现了他的韧性作战精神。同时也深刻地展示了鲁迅与敌斗争的历程。  相似文献   

19.
法国画家保罗·塞尚(1839——1906),出身于富有的家庭,银行老板的儿子.初学法律,由于志向不合,乃改学画.二十岁那年,进巴黎私办的“斯维赛学院”,从此开始他一生的绘画生涯.最初,塞尚与所有的画家们一样,他驯服地接受着传统艺术的规律,孜孜于加强锻炼自己的艺术基本功夫.德拉克罗瓦、库尔贝等大师的艺术,曾一度使他倾倒过.但从塞尚一生执着的艺术信条看来,他很快地离开了这些先辈们,他要走自己独特的道路,只是因为他想向艺术世界作新的探索,就非得先作一个驯服的们徒不可.他也曾经是印象主义集团的一员,把捉过瞬间的艺术感受.1872的一段时间、与毕沙罗相处的日子里,他欣赏了毕沙罗作画的不重明暗重表现,琢磨对象的形体结构等特点,颇大程度上吻合了塞尚的胃口,他后来自称是毕沙罗的学生.在初期的创作活动中,塞尚并未摸到自己独特的道路,但是却有了塞尚艺术的最初雏形.他已是不以自己看到的那样,仅仅从视觉上去把捉对象的炫眼的颤动的光与色,迷人的大气感.随后,他与印象主义者分了手,各走各的路,他回到故乡埃克斯,在自己的“实验室”中,探索着新的艺术世界.他从此成年累月地画,卷伏在画室中,或奔跑在山谷间,寻找他心目中的景物,塑造他自己观念上独有的艺术面貌.他画烂了苹果,要爱人模特儿坐上几百次、  相似文献   

20.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73-I0173,I022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