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明清时期,闽西人在人多地少、天灾频繁、生计无望的情况下,不远千里、不畏烟瘴病毒,以偷渡的方式入台谋生。经过九死一生到达台湾后,闽西人又为台湾全境的开发、保卫台湾维护祖国统一、传承和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武力解放台湾到倡导和平统一,毛泽东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努力。但由于新中国面临特殊的国际国内形势,台湾问题在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中,既是关系主权完整的根本问题,又不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首要问题。毛泽东在辩证认识国家安全战略与解决台湾问题二者关系的基础上,适时适度地推动着解决台湾问题的进程,为祖国统一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最近一段时间,台湾政坛风起云涌,祖国统一进程扑朔迷离。而思考祖国统一进程,又必须考虑到包括美日在内的各种外部因素,本文拟从各种制约因素的消长制衡视角切入,就祖国统一进程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4.
实现中国的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全中国人民的支持,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证。其中,台湾人民的支持,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在祖国统一问题上,坚持人民观,就是要从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以一国两制的方式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就是要坚决反对台独,就是要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  相似文献   

5.
由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全党中心工作向现代化建设转移,祖国统一大业也被提上日程。邓小平为祖国统一设计了“一国两制”的战略蓝图,并亲自指导了对台工作和中英香港问题谈判。胡耀邦作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79年12月,胡耀邦向中央提出了加强对台工作、把中央对台领导小组健全起来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充分肯定。1981年10月9日,胡耀邦在首都各界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其中重点阐述了台湾回归祖国问题。他指出,台湾问题,纯属我国的内政,要由海峡两岸的领导人和人民来解决。他以共产党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陈映真创作经历以及他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分析,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 ,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  相似文献   

7.
台湾保卫战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规模的抗击外国侵略者的反帝爱国战争。在这场战争中 ,祖国大陆曾给台湾以极大的支援 ,两岸军民团结合作 ,浴血奋战 ,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热忱。在反对台独势力 ,促进祖国统一的今天 ,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是我国夺取革命胜利和进行建设的重要法宝之一。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统一战线面临着加紧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实现包括台湾在内的祖国统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三大任务。在实现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我国提出用“一国两制”的方式解决香港和台湾问题,这是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在新时期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思想与邓小平的"一国两制”构想作同异比较,分析他们在台湾与祖国统一的必要性、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和平统一的具体构想及时间进程等问题上认识的异同,借以揭示他们在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与实践上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台湾问题是至关祖国统一能否最终实现的关键。建国后,三代领导人就台湾的归属问题作了毫不含糊的表态,并在如何解决台湾问题以及回归后台湾怎样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不懈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充分体现了党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  相似文献   

11.
周恩来一生致力于国共合作,他阐述了和平统一台湾、第三次国共合作和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意义、基本原则与形式,并做了大量具体工作,为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和江泽民在十五大提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今后解决台湾问题,仍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统独”矛盾长期以来一直是海峡两岸关系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的形成有着复杂的国内外因素和其特有的演变历程。在两岸关系冰冻之后出现春暖的时候,对近年来有关两岸关系中政治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将矛盾冲突各方对主权归属之争、统独之争、制度之争中的立场、观点及其法律依据作逐一介绍,对导致台湾问题国际化的历史原因作多方位的研究视角评价,对于促进两岸关系研究的深化,尤其对于因应两岸关系出现的新形势、新动向寻求应对之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正是基于此认识,从两岸关系与国家认同、两岸关系与主权归属、两岸关系与制度之争、两岸关系与和平谈判、两岸关系与外国插手五个方面,对近年来海峡两岸之间的政治问题研究作一概括性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台湾作家陈映真以其坚定的统一立场著称于海峡两岸。他从对现代主义文学的反省出发,他长期思考着台湾社会现代性问题,并自觉地将之作为论述国家统一的依据,从文化根源上驳斥分离主义。他的思考代表着台湾思想界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国两制”方针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方针在其提出、发展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处处充满民主精神。首先,在其提出的过程中,中国政府充分考虑了台、港、澳的历史和现状,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一国两制’是从中国实际提出的。”其次,在其发展过程中,即在以“一国两制”方针和平统一祖国的过程中,中国政府给与台、港、澳同胞广泛的参与权,广泛听取包括台、港、澳同胞在内的各界人士的意见,集思广益,从而制定了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并成立了以港、澳代表为主的筹备委员会,同时充分尊重台湾当局的地位和作用。再次,在其实施过程中,即以“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后,台、港、澳人民不仅享有高度自制权,还可参与国家管理和国际事务。总之,“一国两制”方针为“民主”一词注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内容。它顺应民意,得到人民的坚决拥护。  相似文献   

15.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近代美日对台湾的觊觎,今天美日“以台制华”政策及美国全球战略和亚太地缘战略,无不基于台湾地缘战略的重要。台湾是中国海防的前哨,是进出太平洋的瓶颈,是中国维护海权利益的基地和发展经济的海上生命线。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最终统一,是中国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针对我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中存在的认识不足、管理粗放、缺乏可操作的标准和有效的激励机制等主要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全面成本管理是企业内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成本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应是以上3方面的综合统一的观点.旨在督促强化内部成本管理,促进我国项目成本管理走上规范化的轨道,进而降低项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在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 ,台湾省的九年一贯课程改革于 2 0 0 1年正式实施。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统整”、“学校本位”、“能力本位”。台湾省课程改革的理念、内容与方法 ,对祖国大陆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18 951 945年 ,日本占领台湾期间 ,台湾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可歌可泣的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斗争。在斗争中 ,台湾同胞始终坚持中华民族主义 ,始终认同祖国 ,这种强烈的祖国意识正是当今两岸人民反台独、反分裂、共促中华民族走向祖国统一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对促进两岸联系,加快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有着重要的意义。立足于这一思路,探讨了在新形势下,闽台经贸交流与合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