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固体超强酸(I)-Fe_2O_3/SO_4~(-2)的制造和催化活性。它是由Fe(NO_3)_3转变为Fe(OH)_3用硫酸处理烧制而成。其酸强度为-16.04相似文献   

2.
<正>一、含氟有机超强酸开发进程1927年Conant和Hall发现,硫酸或高氯酸的冰醋酸溶液比它们的水溶液具有更强的酸性,因此他们把这些溶液称作超酸(superacids)溶液。由于这些超强酸溶液的酸性已经不方便使用PH值来度量,Hammett等人提出了Hammett酸度值(Hammett acidity fune-tion,用H0表示)。  相似文献   

3.
利用浸渍法将Fe2(SO4)3溶液负载到β分子筛上,经过焙烧制得β分子筛负载SO2-4-/Fe2O3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并以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为探针,考查了β分子筛与Fe2(SO4)3的质量比、焙烧时间、焙烧温度对催化剂酯化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较佳的制备条件:Fe与β分子筛质量比为5:2,焙烧温度550C,焙烧时间4h.用指示剂法测其酸强度H0≤12.7,为固体超强酸.  相似文献   

4.
全氟树脂—SbF5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全氟树脂和SbF5作用得到一种能在常温下使丁烯烷基化,正戊烷异构的固体超强酸催化剂,酸强度为-16.12≤H0≤-14.52,用XPS测定了催化剂中Sb的电子结合能,并讨论了超酸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SO42-/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表面酸性以及其对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SO42-/TiO2固体酸保持了完好的锐钛矿晶型、较强的酸性和热稳定性;当焙烧温度为550℃,硫酸浸渍液浓度为1.0 mol/L时,丙酸的转化率最高.同时对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查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酸∶n醇为1.0∶1.3,催化剂用量5 g/mol丙酸,反应时间2 h,丙酸的转化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6.
硫酸根助氧化铬体系超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了Cr2O3和Cr(OH)3,用(NH4)2SO4对共活化做成超强酸,并以IR、XPS和正戊烷转化对超强酸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Cr(OH)3硫酸化后的酸性比硫酸化的Cr2O3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在强酸介质中 ,锡 ( )—溴代二甲氨基苯基荧光酮( BDMAF)—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 CPB) -Tritonx-1 0 0体系的高灵敏配合显色反应 ,在强酸介质中 ,四元配合物体系的最大吸收在 5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 .1 7× 1 0 5L mol· cm- 1,锡含量在 0~ 8μg/ 2 5m 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 ,此法可用于合金中锡含量的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证实,在工业重整反应条件下正庚烷在双功能催化剂上的异构化是吸附在酸中心上的正庚烯的碳架异构为速率控制步骤,并导出了初始反应动力学方程为:从而求得了动力学参数。动力学方程表明正庚烷异构化反应速率只与正庚烷分压和氢分压的比值p_/p_(H_2)有关而与反应总压力无关。正庚烯的表观吸附热在铂锡(-12.14 KJ·mol~(-1))和在单铂(21.52KJ·mol~(-1))上的差別揭示锡降低了铂锡催化剂中酸中心的强度。  相似文献   

9.
以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介孔SO42-/TiO2固体超强酸.利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等技术考察了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表面酸性以及其对丙酸丁酯的酯化反应活性.结果表明,SO42-/TiO2固体酸保持了完好的锐钛矿晶型、较强的酸性和热稳定性;当焙烧温度为550℃,硫酸浸渍液浓度为1.0mol/L时,丙酸的转化率最高.同时对丙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考查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转化率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酸:,2醇为1.0:1.3,催化剂用量5g/mol丙酸,反应时间2h,丙酸的转化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10.
酸的酸性弱,其H0值在-13~14之间,较液体超强酸酸度低。但由于其在应用中具有非常方便的特性,具有易于同反应物及产物分离,可连续使用,对设备的腐蚀性小,环境污染小,选择性高等特点,因此倍受重视。 二、超强酸的应用 超强酸主要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催化剂,例如烃的异构化、烷基化、氧化、聚合反应等以及醇的脱水反应、酯化反应等。超强酸的催化作用较传统催化剂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1.烷烃的异构化。 在烷烃中,丁烷至壬烷的异构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例如,通过烷烃的异构化反应,可以明显改变汽油的性能,提高其辛烷值,改…  相似文献   

11.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的精髓是“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1 创新思维类型论1.1 求同思维  (1)多器一用 .如讲“酸碱中和滴定”时 ,取一定体积待测液时常用移液管 ,但也可用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 .为什么 ?学生指出 :与移液管相似 ,2种滴定管的内直径都很小 ,量取液体时 ,读数的误差也小 .类似的实例还有溶解固体、物质间的化学反应、吸收气体等均可在烧杯中进行 ,等等 .(2 )多物一性 .如引导学生归纳出 :强酸的酸式盐、强酸弱碱盐等水溶液均显酸性 ;镁、铝、铁等均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但还原能力强弱不同 …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复合型固体超强酸SO42 - /TiO2 -Fe2 O3,并将其用于二芳基乙烷的合成 .制备该催化剂的最佳条件为 :钛铁摩尔比为 1∶2 ,浸泡其用的硫酸浓度为 0 .5mol/L ,焙烧温度为 5 5 0℃ ;其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优于单氧化物固体超强酸 .该催化剂催化合成二芳基乙烷的最佳条件为 :苯乙烯与二甲苯之比为 1∶7.5 ,催化剂用量为 1 %(总投料质量百分比 ) ,反应时间为 3h ,反应温度为回流温度 ,产率可达 92 .1 %.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硫酸铁与三氯化铝混合催化剂对戊烷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详细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条件和对戊烷的异构化反应及反应速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等摩尔的无水硫酸铁与三氯化铝混合得到的催化剂,能使戊烷在15~18℃下异构化反应,25h后,戊烷转化率72.3%.AlCl_3·Fe_2(SO_4)_3的催化活性与水合硫酸铁脱水温度、比表面,催化剂的组成等有关,当水合硫酸铁的脱水温度在386℃左右.AlCl_3/Fe_2(SO_4)_3≥3/7时,混合物催化活性高,催化活性中心主要在Fe_2(SO_4)上,而且等摩尔AlCl_3和Fe_2(SO_4)_3的混合物是固体超强酸,其最高酸度为-14.52相似文献   

14.
采用TPDE,TPD和XRD等为主要实验手段,研究了微波对β沸石的脱胺效率及其对表面酸性和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微波对β沸石脱胺有很高的效率,同常规脱胺相比较,β沸石经微波脱胺后,表面酸量明显增加,且表面出现了三个强度不同的酸性活性位,强酸位酸强度显著降低,晶相分析结果表明,微波脱胺可完好地保持β沸石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纳米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Fe2O3-ZrO2催化合成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已烷甲醇的工艺条件.以香茅醛为原料,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复合固体超强酸SO42-/Fe2O3-ZrO2催化剂用量对该合成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固体超强酸用量为1.5 g,反应时间6 h,60℃的选择性和催化性能比较好,其中4-羟基-α,α,4-三甲基环已烷甲醇含量为32.87%.  相似文献   

16.
在关于用过磷酸(H_3PO_5)氧化反式均二苯乙烯动力学研究过程中。我们寻找和乙睛互溶但不与H_3PO_5反应的溶剂。在四氢呋喃(THF)中将H_3PO_5与反式均二苯乙烯混合,虽然消耗了H_3PO_5,但没有得到反式均二苯乙烯的氧化物。而得到了另一种产物,该产物鉴定为ν—丁内酯,是从THF溶剂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17.
刘新奇 《河南科技》1998,(11):21-21
一、引言无机强酸在有机合成中应用得较早,应用的范围也较为广泛,但超强酸在有机合成中应用的研究则是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关于超强酸在有机合成中应用方面的研究,美国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南加州大学教授,美籍匈牙利人乔知·欧拉,由于发现碳正离子可利用超强酸保持...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浓度的盐酸改性处理ZSM-5分子筛,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酸性和孔结构的多级孔ZSM-5分子筛,分别用XRD、SEM、N_2-脱附、Py-IR、NH_3-TPD等对多级孔ZSM-5分子筛的结构和酸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酸浓度直接影响脱出的分子筛骨架铝与非骨架铝的组成,并且可以产生介孔结构;高浓度的HCl处理更多地脱出了骨架元素,使得分子筛强酸量减少,而低浓度酸改性较多地脱出了非骨架元素,降低了弱酸性量。多级孔ZSM-5分子筛在催化纤维素快速热解制芳烃反应中表现出明显高于传统ZSM-5分子筛的芳烃选择性,这主要是由于其增加了介孔孔道,提高了芳烃产物的扩散性。  相似文献   

19.
根据X射线激发下包膜的LaOBr:Tb的发射光谱,用Judd—ofelt理论,计算了此粉末晶体中Tb~(3+)的强度参量Ωλ(或τ_λ)以及~5D_3、~5D_4到~7F_J能级的相对强度,并利用Ω_λ三参量计算了~5D_3~~7F_J和~5D_4~~7F_J能级的电偶极和磁偶极振子强度,电偶极和磁偶极辐射跃迁几率,辐射寿命和荧光分支比等光谱参数,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
研究以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反应合成红紫素18-甲酯,通过测试不同溶剂,不同pH条件下的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来研究其性质.红紫素18-甲酯最大吸收波长较长,最大吸收波长均在697.5~699.5 nm之间,在极性溶剂甲醇中具有较好的溶解性.在强酸性条件下,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强度与荧光强度变化明显,在弱酸、碱性条件下,变化不明显,基本趋于平稳;该物质有很强的紫外吸收强度和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