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董红 《科技知识动漫》2010,(10):117-117
汉字虽为方块之形,但形体活泼灵动;虽为点画组合,但组合错落有致。在教学中应当努力给学生讲解、示范怎样欣赏字、写好字。在师生互动中让学生增进了对汉字的了解与喜爱。在让学生观察汉字的形体美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做的:  相似文献   

2.
汉字书法形体之美,主要由“一字多体”、“一字多形”、“一字多墨”和“一字多姿”来充分展示;粉笔书写的独特技法,在于握笔的位置、角度、旋转和力度四个要素。把握好四个要素充分展示汉字书法的形体美,是提高书法教学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由于假借字、同形字、古今字等用字、造字现象的存在,使得文字在记录语言的过程中,字与词的对应关系更加的不平衡、不整齐,出现了同词异形和异词同形等现象。古汉语虽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在记录多音节的单纯词时,字与词则为完全不同的东西。汉字独特的表意属性虽为我们解词提供了线索,但字形的构意并不同于文字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意义。这些都体现了语言与文字之间的矛盾性,使用字与造字不相应,文字与文词不相应,增加了训释过程的复杂性,以至于造成了诸多误训。  相似文献   

4.
汉字在创造过程中,具有客观事物或想象的影子,是人们在“物象”的基础上“由心灵创造出来”的。透过汉字形体可以窥测到蕴涵其中的飞扬灵动的古老的汉文化信息。汉字构形具有意象的直观示意性、构件结体的整体化合性、字形结构组合的辩证性。研究汉文字的这些特性,不仅能使我们感悟到汉字构形的独特魅力,也让我们看到汉字所深蕴的古老灿烂的精神文化光辉。  相似文献   

5.
“书法”一词在先秦是真实记载历史事实的方法和态度,至东汉才有意识地追求文字的形体美,讲究书写者个人的风格,对于书法的概念,世人认识多有偏颇,书法实质上是按照汉字的书写规则创造汉字形体美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胡先林 《科技资讯》2010,(20):185-185
小学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在小学阶段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强弱,这就使得我们的识字教学,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研究课题。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首先要抓住汉字构字特点,根据汉字构字规律识记汉字。其次要创设游戏情境,趣味巩固识字。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归纳了中西方不同时期人们对形体美的认识,以及形体美所产生的生理、心理作用.根据多年从事形体课的教学经验与研究,就普通高校学生形体美的教学内容选择、形体美的训练应融入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如何真正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呢?我认为将看似枯燥、呆板的识字教学变得鲜活生动是关键.要把"教符号"变成"教文化",启发学生知晓汉字中所蕴藏的智慧和规律,让学生在新奇、兴奋和快乐中高效学习汉字,使学生由衷地发出这样的感叹:"汉字具有着天生丽质和内在智慧."  相似文献   

9.
用心书写     
对学生强化写字教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基本要求.新大纲从情感态度方面对写字教学提出了要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写字教学的过程,是进行视动协调训练的过程.学生的情感趋向和心理状态直接影响视动训练的和谐统一.已往写字教学的指导,大多注重在方法上,忽视了写字教学中的心理辅导和培养学生书写过程的愉悦感,因而造成小学生写字兴趣不浓,写字效果不佳的结果.纠正、克服不利于动视和谐的各种心理因素,调动学生在书写过程能够积极的情感因素,很有必要对小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相似文献   

10.
宋杰 《科技信息》2009,(2):109-109
日本汉字检定协会从1995年开始每年年末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反映该年度世态的“今年の漠字”(年度汉字),并于12月12日公布征集结果,这一天称为“漠字の日”(汉字日)。日本人实行年度汉字征集的目的是希望人们每年至少能记住一个“ぃぃ字”,让人们对汉字更为关心,更加深入理解汉字的深远含义。日语中“ぃぃ字”、“一字”发音和12月12日相近,因此把“漠字の日”定为这一天。年度汉字在日本京都的清水寺公布,由清水寺的贯主清森范泼墨挥毫书写评选出的“年度汉字”,并供奉于千手观音前。  相似文献   

11.
陆东胜 《奇闻怪事》2011,(5):34-34,31
识记词语是个巨大浩繁的工程,要想耗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好的记忆效果,学会解剖字形,抓住字的来源,寻根闸底,巧妙记忆,必能事半功倍。面对浩如烟海的文字,死记硬背显然解决不了问题。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易误字,更应让学生在巧妙记忆中对汉字产生兴趣,充满好奇,自觉主动地去研讨汉字,从中获得乐趣,终生受益。  相似文献   

12.
汉语单音节孤立语的形态,在字上表现为一字一词。近代以来虽然呈现复音化,多数汉字已转化为语素,因此,一个人只要掌握2500-4000个使用频率最高的汉字就可以适应阅读和写作的需要。汉字的基本特点是义从彤出,形议示义。汉字的另一特征是部件组合。汉代出现的“六书说”就是对部件组合的归纳和概括。学习汉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汉语。而汉语又都有较明确的语义场.这就要求从汉字的“本义”入手来掌握引审义、比喻义。要更深刻地理解汉语的字和词.还必须认识和理解中国化底蕴。  相似文献   

13.
《世界博览》2013,(1):13
电子设备让中国人只懂拼音,不识汉字。写汉字是一种折磨,需要多年的死记硬背,如果不经常练习和使用,很快又会遗忘。这就是德国《南德意志报》对汉字的评价。近日,该报发表文章,提出今天的教育模式和人们对电子设备的依赖,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不懂汉字如何书写,甚至成为"拼音的奴隶"。"《康熙字典》收录了4.7万个字,但由于现在大部分词由两个字组成,掌握3000个汉字就够了。越多就越容易遗忘,"报纸介绍说:  相似文献   

14.
一个汉字有多种读音,这种字通常称为多音字。多音字不同于异读字。异读字虽也一字多读,但这多读是不受语言环境制约的,不管读哪一种音,意义都一样(如“跃”过去是异读字,可yuè、yào两读。今已规范为yuè)。多音字的“多音”是相对的,是就该字不与别的任何汉字组合而孤独地存在时说的,如果它不负“使命”,表示某一语素,在一篇文章或一句话、一个多音节词语中出现时,其“多音”现象便不复存在。例如下列多音字在组成有关词语后,就只有一种规范读音:  相似文献   

15.
轻声是普通话语音中一种重要的音变现象,轻声的读音随着前一个音节声调的不同而实际音高有所不同,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都是以单个的字为单位来教学生认读的,就连轻声也是以单个的形式出现在生字表中,这很不利于轻声读音的教学.小学的识字可以词为单位来进行,这样就可根据轻声字的前一个音节的声调来确定轻声字的准确读法;其次,轻声因其又轻又短的特点,在汉语语言的节奏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有表情的朗读等形式从语言的节奏层面来熏陶、感染学生.另外,加强口语教学可以让小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自如地把握普通话轻声的读音.  相似文献   

16.
写字是把汉字写出来传达情感、说明事由;书法是把字写好看即写字的方法:书法艺术既要传达情感、把字写好,又要与姊妹艺术相关联,让线条粗细的变化、浓淡的变化、中侧锋的变化在抽象中传达文字的故事,在抽象的线条、结构中让你感受音符的跳动、舞蹈的婀娜、诗歌的意境、建筑的雄伟.……  相似文献   

17.
汉字伴随着汉文化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得以传播,长期用于朝廷公文、外交往来、文化教育等官方活动中.他们还借鉴汉字制度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日本的假名字母(万叶假名、片假.名、平假名)和日本国字(和制汉字),朝鲜的吏读、谚文和自制方字以及越南的喃字.对于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借用汉字的历史,已有许多文章和专著详加探讨,而横向的观察则稍显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汉字域外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写字是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写字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写字教学要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写字兴趣,探究汉字写字规律,养成良好写字习惯,发挥教师表率作用,注重评价方式,让学生浸润在丰富的汉字文化氛围中,对写字保持长久、浓厚的兴趣,促进学生写字水平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广西壮族地区,有一种文字很象汉字,但它的意义不是汉字,有一部分连读音也不照汉字来读。这种文字,人们叫做方块壮字。这种字在壮族山歌中用得最多,师公的唱本和道公的道书也用这种字来抄写。下面谈谈方块壮字什么时候造出来,它有什么作用,同时说说方块壮字和壮山歌的关系,还有方块壮字的缺陷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下中小学生书写规范性不足,其中一个典型现象就是错字、别字太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到社会生活环境中电视、宣传用语不规范、网络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不一而足。而从汉字本身来看,象形、形声、会意的造字法,纷繁复杂的字义,诸多的同音字、形近字,都给学生的正确书写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正因如此,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探究一些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书写正确率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汉字构字规律、特点入手,分析学生日常书写中的常见错别字类型,以期分析其原因,探寻改进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