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矿山合理开发的角度,对潘集煤炭集中开采区造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空地面塌陷、土地资源的压占和破坏、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方面进行调查,为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为目的,总结了开采区内矿山企业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综合治理,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所采取的相应保护与治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治理成效。  相似文献   

2.
刘云  熊立  吴雨夫 《江西科学》2021,39(3):483-489
为查明江西省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2016—2018年间,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编制了《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技术指南》,并以此为指导对省内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结果查明,江西省内现存废弃矿山6070座,总面积615.92 km2;废弃矿山在各设区市均有分布,矿种以建材及砖瓦粘土矿为主,开采方式以露天开采为主,原有生产规模则以小型为主.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和土地资源破坏是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其次为含水层破坏,再次为水土污染,破坏最小的为地质灾害(隐患),总破坏面积26112.40 hm2.废弃矿山以人工治理或自然恢复方式,恢复治理面积总计7877.83 hm2,恢复治理效果"良好"等级居多.提出了自然恢复、"轻型化"恢复治理、生态修复、恢复治理从"表面"转向"里面"、积极探索废弃矿山综合利用途径、认同废弃矿山景观的存在等6条恢复治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3.
衡阳市矿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衡阳市矿业发展存在可开发利用资源储量不足、多数矿山企业规模小、资源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矿产品深加工落后、矿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实现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地质勘查工作,2) 加强4个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域规划和开发工作;3) 优化矿山企业结构,加强矿产品精深加工;4)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治理,建立矿山生态环境准入制度和条件,开展7个重点区域的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结合基础地质资料进行野外调查发现:永安灰岩露采区内主要存在着占用与破坏土地资源、次生地质灾害、自然景观与生态破坏等3类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矿区岩性成分、裂隙发育情况、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等特征的分析结果显示,区内矿山综合治理需注重灰岩可溶性这一特性,应针对不同的边坡类型采用相应的治理措施,实现有效性和长效性的统一;对已废弃的采场和弃渣应依据政策导向、标高条件及土地资源需求进行综合利用。福建省内地理气候条件相近的其它露采灰岩矿山可参照此模式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5.
矿业是分宜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由矿业开发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与日俱增。为此.进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工作,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对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实行统筹考虑、统一安排,最大限度地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逐步治理历史遗留的矿山环境问题,构建”和谐矿山环境”乃是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了分宜县矿山的主要问题及现状,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以对阜新市的调查为基础,探讨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问题,认为阜新市安置下岗失业矿工再就业最具有特色的渠道是发展现代农业。指出阜新市的这种做法是资源枯竭型城市解决就业问题的一条新途径、新规律,值得其他同类城市借鉴。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分宜县某矿由于多年开采存在了诸多的环境地质问题,积极探索矿山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的途径和方法,构建“和谐矿山环境”己为当务之急。本文主要介绍了该矿山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和现状,并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和治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各个矿山由于矿石类型、赋存条件、开采方式、地质环境容量的不同,对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不同,因而治理方法、治理措施、治理思路应结合矿山实际情况确定。本文论述了露天开采对矿区及周边地质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治理设想。  相似文献   

9.
基于工业生态学的矿山充填模式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从工业生态学的观点阐述了矿山环境问题的新观念和矿山工业生态系统;建立了充分利用矿山废料的矿山充填模式,把矿山充填作为矿山固体废料资源化的有效手段,通过矿山充填将矿山废料转化为矿山内部资源,最大限度地降低向地表排放矿山废料量,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环境污染问题,提高资源效率,实现矿山效益最大化;提出并阐述了矿山充填新模式的3个基本要素:充填技术、经济效益、废料资源化,分析了通过矿山充填实现矿山固体废料零排放在技术、经济和废料流量匹配条件等方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保持其可持续发展,采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研究了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定量评价方法,并对阜新市1999年和2007年两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经济的可持续性好于1997年,说明阜新市的经济可持续性正在不断提高.该模式识别方法意义明确,评价结果符合实际,对国内类似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评价具有一定的参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