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新的哲学观,他把对语言逻辑的思考与形而上学的生命伦理的体验结合起来,通过解决何为言说以及言说如何可能的问题划出思想表达即语言的界限,以显示出不能言说的东西或领域,从而告诉人们正确对待世界的方式,因此安顿生命、获得幸福.<逻辑哲学论>虽然关注和解决逻辑哲学问题,但重点却是一本伦理性质的书.维特根斯坦不是在构造理论体系--他对作为理论形式的传统哲学进行了致命的批判,而是在寻找彻底解决一切问题根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魏斯曼论“实指定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魏斯曼对"实指定义"的哲学思考为切入点,将魏斯曼和维特根斯坦对"实指定义"的思想进行对比分析。基于维特根斯坦的"意义使用论"和"语言游戏论",为了更好理解语言和实在之间的关系,魏斯曼提出了"语言层次论"。尽管魏斯曼大部分哲学思想源于维特根斯坦,但是不能否认他对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系统融贯的阐释以及发展所做的杰出贡献。最后笔者对学界存在对魏斯曼的两个误解进行了反驳。  相似文献   

3.
维特根斯坦反私人语言的论证过程由环环相扣的三个分论证构成。首先,维特根斯坦提出不为别人所知道的私人感觉是一种语法虚构;其次阐明即使有所谓私人感觉存在,在私人感觉的基础上也不可能建立起私人语言;最后指出,即使有所谓私人语言,这种语言也毫无意义。他承认个体感觉的存在,但这种感觉可以为别人知道。感觉不是语言意义的终极来源,恰恰相反,感觉总在一定的语言游戏中获得意义。与个人感觉相联系的语言总是公共语言,总在一定的语言游戏中充当一定的角色。维特根斯坦的反私人语言论证在心理哲学的层面进一步批驳了建立在实指定义基础上的意义理论,对观念论哲学的根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在公认的维特根斯坦思想发展前后两个时期之间,事实上存在着一个与前后期都有所不同的中期阶段。而他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认识,即对通常所认为的哲学性质的彻底否认。根据中期维特根斯坦的看法,哲学完全是我什1误用语言的结果,因而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就应当是消除对语言的误用,由此就消除了哲学本身。  相似文献   

5.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第243节中首先设想了一种私人语言,并在随后的几节里,给出了一种独特的"私人语言论证"。这个论证历来被认为是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中的要点和难点。对此论述很多。本文则基于对文本的解读,尝试给出一种关于维特根斯坦"私人语言论证"的简明解析,其要点有三:(1)首先划分出"私人语言"的两个要素,其次归纳出"私人语言论证"中的六种主要论证方式,最终得出:私人语言论证的关键在于对标准的探讨;(2)通过区分两种言语使用模式,表明私人语言论证揭示出了一种虚幻的言语使用模式——言语描述感觉模式;(3)通过对"因此"一词的考察,具体分析了维特根斯坦的论证策略,并给出了私人语言论证结构的两种相关解释。  相似文献   

6.
划界问题:康德与前期维特根斯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特根斯坦哲学与康德哲学有某种深刻联系.他在前期所进行的"语言批判"更多地受到康德的"理性批判"的影响."语言批判"和"理性批判"的核心都是"划界问题".本文深入分析和比较了康德的"划界"和前期维特根斯坦的"划界"之异同,指出"事实领域"与"价值领域"的划分是二人共同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7.
詹姆士的情绪理论是维特根斯坦考察情绪概念的主要思想背景,其理论要点在于否认情绪具有独立性并把它还原为对身体变化的感觉意识;在情绪和身体反应的关系问题上,詹姆士也持有和常识的观点颇为相悖的看法,即,认为身体反应引起情绪而不是相反。维特根斯坦对詹姆士情绪理论的立场大致经历了一个从理解到批评的转变,这种转变的背后是他对詹姆士情绪理论经验主义前提的批评。维特根斯坦考察了情绪与感觉两个概念之间的语法联系和区别,从他的概念考察法的"综观"立场批评了詹姆士经验主义前提的基础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8.
"科学理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科学哲学研究中讨论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最具影响力哲学家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在其前期哲学中就有对这一问题的体认和思考。维特根斯坦的科学观,既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真理符合论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一种超越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维特根斯坦强调唯我论与实在论的内在一致性和对唯我论的认肯,他的科学观又彰显出一种人文主义维度。  相似文献   

9.
维也纳学派一直被看作维特根斯坦的模仿者,尤其是其证实主义的观点,更是被认为直接受到了《逻辑哲学论》(TLP)的启示。本文从"证实"问题出发,以"对象"这个概念为切入点,试图澄清二者之间的真正关系。在TLP中"对象"代表的不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是逻辑上的设定。这表明TLP中没有对经验的讨论,从而也没有证实的思想。在1929年之后,维氏将语言的意义建基于实指定义上,并开始讨论证实问题,但对经验的关注只是他向日常语言过渡的一个阶段。因此维也纳学派和维特根斯坦的相似性只是逻辑形式上的相似性,维也纳学派力图建立统一的科学语言,解释科学语言和科学认知如何融合逻辑和经验这两个要素,而维氏的关注点则在日常语言所折射出的生活多样性上,不同的语言观造成了他们根本立场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数学哲学经过长期的演化,形成了罗素的逻辑主义、希尔伯特的形式主义、布劳威尔的直觉主义、欧内斯特的社会建构主义等流派。在数学哲学中,一个不容忽略的哲学家就是维特根斯坦。他的后期数学哲学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维特根斯坦反对数学柏拉图主义,认为数学仅仅是基于生活形式上的约定,是公共性质的。数学计算只不过是语言游戏活动,而语言游戏之所以能进行下去,是因为它是基于生活形式的一致性,这显然脱离不了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于维特根斯坦来说,"私人语言"之所以不可能,归根到底是因为"孤立地使用一个语词是不可能的",感觉表达式只有在某个语言体系和生活形式中才能获得其意义,而并非仅仅通过"指称"它们所代表的感觉体验就能获得意义。而在克里普克看来,"私人语言"之所以不可能,是因为"私人地"遵守规则是不可能的,"‘私人语言’的怀疑论悖论"只是"‘私人地’遵守规则的怀疑论悖论"的具体表现而已,一个共同体的各个成员之间的交往是诸如"遵守规则"和语言交流之类的行为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条件。维特根斯坦的"私人语言"理论,可以说是语言哲学领域中的一场"革命",这一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说明现实中的语言决不能被看作"心灵过程的图像",决不象传统哲学所认为的那样是以"私人经验"或"私人语言"为基础的。克里普克低估了维特根斯坦的理论的这种革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关于"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这种"所有"式命题中的"所有(all)",维特根斯坦指出:"所有"不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列举和归纳所得的命题形式,而是建立在可能性基础上的假言逻辑形式;作为一种逻辑形式,它是完全的(但不是全体或"所有的"),但是,作为一种描述世界的形式(陈述),它又是不完全的,它是一幅关于世界的不完全图像;"所有"的语言表述形式是一种无否定性后缀的语句形式;"所有"不同于"所有的",它相当于语词"任何"的语法功用.据此,维特根斯坦认为,科学命题是假设而不是陈述,它是不可证实的,我们能证实的最多只是它的不同截面.  相似文献   

13.
传统科学哲学脱离科学实践,而后现代科学哲学又陷入相对主义时,近年来兴起的科学仪器哲学则凸显了科学仪器在理解科学并解决科学哲学问题中的价值。本文课题组在收集大量文献后,基本摸清了科学仪器哲学的缘起、思想性质和理论价值。科学仪器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从仪器角度来理解科学思想:科学仪器不仅仅是外在的工具,还是科学思想的器物形态;科学思想不仅仅是科学理论及其实践活动,还是科学命题、科学仪器和科学活动的三位一体;科学哲学不仅仅是科学语言的"逻辑句法",还是科学语言与科学器物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G.埃文斯是当代英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处于分析哲学传统内部、从语言哲学向思想哲学转型的代表人物,而他的涵义理论在这个转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埃文斯的涵义理论一方面是对弗雷格涵义理论的直接继承,另一方面又通过罗素的意义理论改造了弗雷格的涵义理论,即将在弗雷格那里具有客观性的涵义从主观性的角度重新加以界定.这种涵义理论凸现了"信息"概念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埃文斯对弗雷格、罗素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的涵义理论予以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5.
布加耶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著名的数学家、哲学家,是莫斯科大学哲学与数学学派的创始人。他在数学研究中针对"分析学"中的连续函数思想,提出了一种"算术学"的间断函数思想,并形成他的"算术化"数学哲学和"进化单子论"哲学思想,为数学和力学后续发展中的稳定性理论、动力系统理论、分岔和突变理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逻辑哲学存在着两个基本的假设,第一个假设是命题与实在具有对应关系,第二个假设是肯定命题(p)与否定命题(~p)同构,即互为真假.前一个假设产生了一个非常棘手的负(否定)事实问题,而后一个假设本身也还有待证明,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维特根斯坦确立了两个基本原则,即可能性原则和同一意谓原则(p和非p具有同一意谓).本文主要论述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两个基本原则产生的背景及其内涵,据此诠释了维特根斯坦所宣称的"我理论的主要特点是:认为p和非p具有同一意谓."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核,同时指出了这两个基本原则对于哲学划界等问题的重要意义,从新的角度揭示了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7.
"发现身体"是传统形而上学终结和哲学转向标志。身体不再是笛卡尔灵与肉对立意义上的身体,而是物质与精神、工程学的技术哲学与人文主义的技术哲学汇聚、整合的契合点。技术阐释的身体维度研究要实现从解释世界向改造世界的转变,就要借鉴马克思主义人的社会存在、技术实践思想,从马克思主义技术思想中汲取更多思想养料和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哲学的语言转向中,索绪尔和维特根斯坦在语言哲学领域中分别作出了不同贡献。在意义理论中,两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处。相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提出了对命名论的批判、都恪守整体主义的意义观,相异之处在于二者对于判定意义的标准不同,索绪尔提出了形而上的"价值"决定论,维特根斯坦提出了形而下的"用法"决定论,而二者意义观的不同是他们语言观差异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指称理论认为意向性是指称的关键,即意义内在于人的思想.对此普特南提出了反对意见,他通过孪生地球等思想实验来说明心理表征不是指称的充分条件,通过对其功能主义的反思,他认为心理表征甚至也不是指称的必要条件,他的"语言社会劳动分工"论揭示了意义的社会结构.他将人们的目光引向了社会、历史和文化对意义的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维特根斯坦被公认为是当代最具原创性的重要哲学家。本文关注他对数学哲学问题的言说。这个关注不仅缘起于本人对数学本性的持续不断的惊异,也缘起于一个令人困惑的现象:在当代数学哲学的研究中,维特根斯坦的话语处在边缘,他的“意义在于使用”并没有被我们的哲学家视为诠释数学本性的一个独特的角度。传统数学哲学追寻的那个本质的东西仍然困扰着我们的哲学运思,它存在吗?维特根斯坦“解构”了那个本质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