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晓莉 《科技信息》2011,(17):154-154,121
哲学家们对“哲学的含义”“人的本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得出多种答案。笔者认为哲学是一种存在方式,对于物,人们侧重追求它存在的真理,对于人,则更注重其价值追求。然而对于事物真理的追求,也是人的行为,是人价值追求的一种情况。人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主要蕴含于人自己创造的文化中,因此对人的认识,就是对文化的认识,就是对人的价值变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研究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融合的价值向度,要明确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并遵循其融合的价值原则,进而认识其融合的价值指向.二者具有开放性特质与内在契合性,并适应中国社会现实需求,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促进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这是二者融合的价值基点.二者融合应依据的价值原则是,一方面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看待中国传统哲学;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动中国传统哲学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积极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营养与力量源泉.目光注视未来,二者融合具有清晰的价值指向,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完善发展,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动力与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3.
历史主义深刻地揭示了形而上学所代表的"同一性思想"和绝对价值的虚妄性。历史主义危机所折射出的"一"与"多"的价值难题,概言之就是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二元问题;而这种二元对立已被当代哲学思维所扬弃。因此,走出历史主义的现代价值危机,关键是要在"一"与"多"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和适当的平衡,在公共生活中确立公共性的价值理念,在价值多元中积极建立一种公共性的价值秩序。  相似文献   

4.
讲授“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这一原理,必须解决——什么是价值,怎样进行正确的价值评价,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怎样做到价值与真理的辩证统一等问题。力求做到有的放矢、理论分析与案例分析水乳交融、富有启迪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这一点学术界早已有了共识和定论。但对其辩证统一关系具体内容的理解,仍存在一定分歧绝大多数哲学教材和论著的理解中存在前后矛盾,即在一定的条件尚未具备的情况下,相对的同一性不可能存在而只存在绝对的斗争性,与同一性和斗争性的不可分离相矛盾。科学的理解应是同一性的相对与斗争性的绝对指的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实现,同一性与斗争性的不可分离指的是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在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的理解上,不可不对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存在和实现加以区别,而不能简单地把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等同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萨特肯定了人的存在与人的自由具有同一性,把自由视为一个本体论问题,确认了自我意识在本体论上占据着先在性的位置,目的是为自由的本体论地位建立根据。在对自我意识内在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着重论述构成萨特自我意识理论的思想背景,通过对笛卡尔以来近代哲学中的自我意识问题的批判反思,萨特从存在哲学的角度完成了哲学研究的本体论转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法对福州市四所高校30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结果表明:1)有恋爱经验的大学生在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及探索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从未恋爱组,但无显著差异。2)成人依恋中回避和焦虑因子的得分在不同同一性状态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进一步比较发现,早闭型在焦虑因子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延缓型。3)大学生成人依恋中的焦虑及回避因子与自我同一性的承诺因子都存在显著负相关,且承诺因子是焦虑与回避的有效预测变量;而成人依恋与探索因子尚不存在相关,但探索因子对成人依恋的焦虑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现代西方哲学提出检验真理的经验标准、理性标准、实用标准等,这些真理标准现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这一问题作了有价值的探讨,但对之没有作出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的实践标准体现真理标准是主观与客观、共性与个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科学地回答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  相似文献   

9.
真理和价值     
真理和价值是认识论中紧密相联的一对重要范畴.如果对这对厄畴及其相互关系缺少科学的理解,就无法把握“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也不可能充分发挥人所特有的认识和实践功能.要把握真理和价值这对矛盾,就必须从主客体矛盾双方入手.价值和真理高度地概括了主客体相互作用中的两个“尺度”价值和真理在主客体相互关系中达到互补,从而实现统一;这种统一是辨证的统一,是在现实的历史活动中达到和表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反思科学认识、真理、价值的关系,把科学解读为科学认识活动和知识形态的结合,静态与动态的统一。强调科学包含真理的成份,是容纳真理的一种主要认识形式和知识形态。同时,也探讨了科学认识与价值是否统一的问题,进而理清科学认识、真理、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