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从《体育之研究》看毛泽东的体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体育之研究》的现实意义《体育之研究》是毛泽东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光辉历史文献.全文以古今中外的丰富事例和唯物辩证的思想观点对体育的各个基本问题作了精辟的分析和研究,如什么是体育,体育的目的、功能,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存在的弊端,不好运动的原因,锻炼方法等,文中对体育的精辟论述,至今仍不失其夺目的光辉,共体育工作具有巨大指导作用.二、青少年时期毛泽东的体育生活及体育思想的萌芽.l叨5年,12岁的毛泽东生了一场大病,经护理病好但身体很虚弱,少年毛泽东早已产生报国救民、忧国忧…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体育之研究》进行剖析,论证了毛泽东同志对体育的真义、作用、地位、体育与教育的关系、体育锻炼的方法等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3.
论体育之美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文学视角下对体育美从体育的“冷”与“热”的对比中反思体育的意义、体育的“力”与“美”的协调中实现体育的效果,体育的“形”与“神”的和谐中建构体育的标准三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这对体育美的理解有深层次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和实践是毛泽东生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青年毛泽东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青年毛泽东与体育的关系。在体育锻炼方面,毛泽东从小参加劳动,炼就了一副强壮结实的体魄。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湖南第一师范,开始了正规的体育锻炼。主要项目有: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长途旅行以及体操和拳术等。体育思想方面,1917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了以下体育思想:一,体育之真义。二、“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的辩证体育观。三、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功效。四、体育运动贵在“有恒,注全力、蛮拙”。  相似文献   

5.
青年毛泽东的体育思想和实践是毛泽东生平研究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青年毛泽东的体育锻炼和体育思想两个方面论述了青年毛泽东与体育的关系。在体育锻炼方面,毛泽东从小参加劳动,炼就了一副强壮结实的体魄。在东山高等小学堂、湖南第一师范,开始了正规的体育锻炼。主要项目有: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长途旅行以及体操和拳术等。体育思想方面,1917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阐述了以下体育思想:一、体育之真义。二、“坚实在于锻炼,锻炼在于自觉”的辩证体育观。三、体育具有“强筋骨,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之功效。四、体育运动贵在“有恒、注全力、蛮拙”。  相似文献   

6.
对《体育之研究》一文的分析入手,阐述毛泽东主席早期的体育思想与当时的社会体育思潮与现状。考察现代体育的起源与发展,对今天的体育工作的改革和已启动的全面健身计划的实施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与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7.
陈芳 《咸宁学院学报》2009,29(3):163-16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和形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且可以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道德.毛泽东早年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就曾指出:“体育之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看来,体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  相似文献   

8.
《体育之研究》一文是毛泽东同志青年时代的作品。该文发表于一九一七年《新青年》杂志第三卷第二号。(原载《新体育一九五八年第五期》)《体育之研究》是我国近代体育史上第一篇用近代科学与教育的观点,对体育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一文发表时,虽然并没有引起什么轰动,而且用现代体育的观点来衡量它,在某些问题上,固然也有一些值得探讨和商榷的地方,但不能因此而降低它的历史价值。伟大导师列宁说过:“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需要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列宁全集》第二卷150页)从这个意义上讲,《体育之研究》比起同时代许多体育理论著作有着独到的见解,文章中的许多观点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指  相似文献   

9.
加强体育教学原则的研究与开发,是突破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就目前我国《学校体育学》中的七大教学原则进行了部分剖析,分析指出了某些教学原则之不足,为敦促新的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早期著作《体育之研究》,原载1917年4月1日《新青年》杂志上,以后又分别于1958年和1979年在《新体育》杂志上重新刊登。这篇文章,现在读来,虽然感到有的地方尚有不足之处,也会觉得某些观点似乎平淡无奇,但决不能因此降低了它的历史价值,正如列宁所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1.
以毛泽东较具代表性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与顾拜旦"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标语为研究视角,以毛泽东代表作《体育之研究》与顾拜旦《体育颂》为个例,分别从其历史背景、核心内涵、中西方体育思想之间的对比以及对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与研究。在继承和回顾近代体育史的同时,寻找两者体育思想中的相似点和差异点,在相互借鉴与学习的同时,探讨对现代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终身体育的兴起,各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改革都十分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态度的形成和体育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与习惯。”同时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确立了“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它改变了传统体育教材的“拿来主义”,取而代之的是教师根据国家、地方、学校、学生等实际情况,对体育教材进行选择、开发和利用,体育教师成为课程内容的设计者、创造者。  相似文献   

14.
包振鸣 《科技信息》2012,(36):341-341
近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了“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笔者针对职业院校“阳光体育”推进过程中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体育教学案例”也应运而生。“体育教学案例”一出现,就引起了广大体育教师的密切关注,教师们都把如何写好教学案例作为自己业务学习的一个重点内容。然而.纵观身边的一些教师,他们虽然写出了一些案例,但也多是水皮一棍,鲜有能触及教学中深层次的优秀案例。特别是目前针对教学案例的研究还为数不多,尤其是缺乏必要的理论依据。作为一名普通的体育教师.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探索,我想在此谈一下对体育教学案例的浅见。  相似文献   

16.
《体育统计学》是高等院校体育专业的必修课之一,也是公认的“最难教、最难学”的课程之一.本文针对《体育统计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教学内容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如何教”的维度提出了教学改革的四点建议,以期为《体育统计学》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对学生体育成绩影响的研究宋光春,李鸣晓(山东建材学院分院基础部,淄博,255200)引言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高等院校体育工作中的一项重大改革。该《标准》对学生体育成绩实行了体育课教学、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8.
在“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指引下,依据《全国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围绕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种适合大学体育特点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即“目标教学模式”.我们对这种模式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益,增强了学生学习行为的主动性意识和目标管理意识, 为终身体育奠定了一定的行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的健康是国家的财富,更是每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学习期间,便积极从事体育的实践和理论探索,于1917年4月在《新青年》杂志发表著名的体育论文《体育之研究》,全面、深刻地阐述了体育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民族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学校体育以促进学生身体、  相似文献   

20.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棒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壹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