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旦 《镇江高专学报》1998,(1):13-17,24
66.义务教育初中课本第三册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课本注:[烟花]形容春天百花盛开的景色.[下扬州]下,去到,即到扬州去.按:诗词炼字炼句,讲求以少胜多,即以最精炼的言辞,表达最丰富的内涵.诗词中自多平常词语.看似平常,其用并不平常.此类词语自可不注,因其字面意义不难索解,可由学习者自己去体味.但若要注了,便当揣摩,力求尽其佳处.象本句中  相似文献   

2.
欧阳修《诗本义》是宋代《诗》学滥觞之作。欧公一反汉唐以来“疏不破注”墨守章句训话的解经模式,首开“疑”经“惑”传之风,对于《诗》之大义,主张“以人情求之”,反对悖情逆理之迂说;对于《诗》之文辞,则主张舍迂从简,舍曲从直,批评增字改经强合己意之臆解;对于诗旨则主张本诸文学探诗意,自出议论立新说,还提出诗辨本末,篇别时世之论。总之,于《诗经》作品、毛郑旧注及有关经学问题皆有辨析,创见颇多,凡其所云,盖属空谷足音之论。自此之后,宋人解说《诗经》开始摆脱毛“传”郑“笺”束缚走上自出议论的新途,“新义日增。旧说几废”,“宋学”遂告形成。  相似文献   

3.
赵幼文在选录前贤的研究成果上附着己意,按时间顺序校注了曹植全集。他在黄节《曹子建诗注》注诗的基础上,不断丰富与完善了曹植诗歌的注本,校勘精细,考证详实,使《曹植集校注》笺注特色分明,成为目前研究曹植作品颇为全面的一个注本。  相似文献   

4.
任渊《山谷内集诗注》是黄庭坚诗各注本中影响最大的,他运用大量术语展示黄诗的语料来源,对黄诗的语源、诗意原型和句式结构等进行笺释,最终获得黄诗的意义。《山谷内集诗注》中术语的运用,使所注之词句在原诗中担任的修辞功能一目了然,这让诗注兼有论诗的功能。《山谷内集诗注》旨在解决意图与表现之间的关系问题,即内在的"意"如何通过外在的"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5.
正《黄鹤楼送别》一文,属于"文包诗"的形式,叙述了年轻的李白在黄鹤楼送别好友孟浩然之后,触景生情,吟成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故事,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  相似文献   

6.
《文选》丘迟一首诗题,李善注本有"张"字,五臣注陈八郎本无"张"字。从全诗及其时代背景看,以陈八郎本为是,可作为陈八郎本"不失萧统之旧"的一个例证。  相似文献   

7.
谢灵运曾否讲入雁荡山南朝梁萧统编集《文选》,收入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据清胡克家校刊的唐李善注本,诗题下有十七字注:“五言。灵运游名山志曰。神子溪。南山与七里山分流。去斤竹涧数里。”(断句圆点据中华书局影印本)前人对谢灵运这次游踪作过研究,结论是他没有进入雁荡山内,到筋竹涧(斤竹涧的今  相似文献   

8.
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是多种李贺诗注本中较为详明的一种,1958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又将它和姚文燮的《昌谷集注》、方扶南的《李长吉诗集》批本汇编成《三家评注李长吉歌诗》,后来出版的几种李贺诗注,无不参酌、采撷王注,如叶葱奇《李贺诗集》、林同济《李长吉歌诗研究》(载《中华文史论丛》第五十六辑),刘衍《李贺诗校笺证异》、沈惠乐《李贺诗选注》(《李贺及其作品》上海古籍出版社)。笔者多年来研习李贺诗,陆续发见王琦《汇解》中疏漏、错讹的问题,写成《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补笺辨正》一文,收入拙著《唐音…  相似文献   

9.
近读《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本,以下简称《辞典》),发现部分篇章在训诂论述上似有偏颇和不敢苟同之处,兹分别归为形象的塑造、细节和景物描写、省略和语序变换、遣词造句等四个方面问题,略作分析,以资商榷。一、形象的塑造诗是整体艺术,是以语言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如何让诗的形象说话,这就成为诗创作和评注家必须遵循的一条法则。例如孟浩然《早寒有怀》(五律):  相似文献   

10.
选诗之难,李东阳《麓堂诗话》已言之:“选诗诚难,必识足以兼诸家者,乃能选诸家;识足以兼一代者,乃能选一代。”注诗之难,历代注家于可注书之例言中更是深致感慨,不待赘举。然而今人却似极视选诗注诗为易事,评选笺注之本纷纷俱出。信手翻览贤,每有竽滥之甚者,疏误不胜指摘。近阅陕西人民出版社《大历十才子诗选》,堪当其中翘楚。  相似文献   

11.
《诗经·小雅·黄鸟》(以下简称《黄鸟》)是一篇众说纷纭的诗。但对诗中的“黄鸟”,当代《诗经》研究者的意见却比较一致,即认为是指剥削者。高亨先生说《黄鸟》的“作者是个佃农”,黄鸟指地主,“此诗与《魏风·硕鼠》有相似的地方”(《诗经今注》)。余冠英  相似文献   

12.
刘沛芳 《大自然》2011,(4):61-61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我在七八岁时就读过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这首《春晓》,但当时根本不知道什么叫诗,读诗的感觉如同唱山歌一样,也不知晓诗的含义。  相似文献   

13.
孟浩然是盛唐诗坛上布衣终身的一位诗人。其人生经历相对平淡,但是孟浩然其人其诗却赢得了同时代与后世许多诗人学者的赞赏。王士源《孟浩然集序》称:"间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谈其清绝,咸搁笔不复为继。"此后,"清""淡"之类的字眼就经常出现在对孟浩然诗歌的评价之中。杜甫在《解闷》其六中称赞道:"复忆襄阳孟浩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移居南村,其事见于陶集《与殷晋安别并序》和《移居》诗第一首。但对其移居的时间,则众说不一。综观宋代以来诸注家谱家意见,大体有以下四种:一、移居在义熙六年。此说出元人李公焕。李笺本《陶渊明集·戊申岁六月中遇火》诗后题云:“靖节旧宅,居于柴桑县之柴桑里,至是属回禄之变,越后年,徙居南里之南村。戊申岁是义熙四年,“越后年”,即义熙六年。李笺本是最早的陶集注释本,故后人论陶渊明移居南村,多从此说。按李氏此说盖来源于南宋吴仁杰的《陶靖节先生年谱》。吴《谱》  相似文献   

15.
关于《豳颂》,历来颇有争议,依据《周礼·春官·籥章》有关“豳颂与蜡祭关系”的记载,并结合《礼记·郊特性》、《月令》诸文有关“蜡祭”的记载及郑注孔疏的解说,自认为《诗经·小雅》中《楚茨》等四诗即为《豳颂》。据此,对《楚茨》四诗作相关的考释。  相似文献   

16.
成语“一日三秋”来源于《诗经·王风·采葛》。其全诗如下: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这篇小诗,古今注家有种种解说。《诗序》说是“惧谗”之作,《传》《笺》《疏》解释为臣子担心国君听信谗言,一日不见国君如同三秋。  相似文献   

17.
我的案头摆着一本小册子,微微发黄的封面,仅仅32页,售价只有8分钱。由于它的科学内容和文艺笔法,每次清理都舍不得丢弃,陪伴我已经整整50个年头了。书名叫《鱼狗的故事》。今天就写一篇短文,关于翠鸟的,来纪念这本小书。关于翠鸟的第一首诗在学习古典诗词时见到的一首诗特别有韵味:衔鱼翠鸟[唐]钱起有意莲叶间,瞥然下高树。擘波得潜鱼,一点翠光去。由于这首小诗的吸引,唤醒了我对诗词的兴趣。于是便分类整理了所有的五言仄韵绝句,又扩展到动物诗,结果大有收获。以前只知道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和柳宗元的“独钓寒江雪”这两首仄韵诗,这一…  相似文献   

18.
黄节先生曾致力于汉魏六朝诗注,成就斐然。《谢康乐诗注》便是其中的经典注释之一种。黄节先生之所以以诗为业,写诗注诗,一是为教化人心、匡正世风;二为保存国粹、复兴古学,重振"国家特别之精神";三是心系康乐诗散亡、不易为人理解之忧而纠谬释误;四是与谢灵运精神相通、情感契合所致。《谢康乐诗注》继承李善《文选》注的传统,扬长避短;以史论诗、以诗注诗;案语严谨折衷、集众家所长。对于地名和声韵的注释,也颇具特点。以上笺注特色均为今人读解谢诗带来了很大帮助,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关于“扫地”杜甫诗《毒热寄简崔评事十六弟》:“大火运金气,荆扬不知秋.林下有塌翼,水中无行舟。千室但扫地,闭关人事休……”状写秋热,诗中“扫地”释义众说纷坛。仇兆鳖《杜诗评注》云:“扫地,欲卧地求凉也。”杨伦《杜诗镜诠》注。“仇注:‘欲卧地求凉也。’...  相似文献   

20.
春天的脚步     
孟浩然《春晓》诗赏析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首诗真是明白如话,若要再加解释,似乎是多余的。不过,要说它究竟表现了什么,那答案也不尽相同。比如有人说它流露了伤春之情。对于这种说法不敢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