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维传世之作有诗三百七十余首,文六十余篇。历代各种刊本叙次或以类别或以体裁,编年者迄付阙如。明顾起经撰《类笺王右丞集》卷首有《唐王右丞年谱》,系年诗文各若干,为王维诗文编年之权舆。清赵殿成毕生致力《王右丞集笺注》,所撰《右丞年谱》系诗五十余首,文二十余篇,较顾谱精密,承前启后之功未可泯  相似文献   

2.
唐诗人王维在《相思》中云:"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提到的红豆到底是哪一种植物?历来说法不一,有说为相思子(Abrus precatorius),有说为海红豆(Adenanthera pavonina),还有说为红豆树(Ormossia hosiei)的.古人的问题离不开考证古籍,"红豆"之名源于《王右丞集》,王右丞即王维;"相思子"之  相似文献   

3.
中华书局版陈铁民《王维集校注》附录五之《王维年谱》,据《王维生年新探》一文所系订的王维生卒年,均无以接受材料的检验,而使之成为了与史实不相符合的错误。本文对其所依据的材料及其这些错误的因由,进行了逐一考辩与检验,同时对流行于王维研究界的“兄生弟后”之现象进行了简要剖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唐诗札记     
一 骆宾王《在江南赠宋五之问》《骆临海集》卷一有《在江南赠宋五之问》一诗,有句云:“秋江无绿芷,寒汀有白苹.采之将何遗,故人漳水滨.漳水滨,陈熙晋援引《说文》所云上党之浊漳,清漳为注,并云:“宋汾州人,故云.”傅璇琮先生《唐代诗人考略》(载《文史》第八辑)辨宋之问籍贯,亦引此为据,云:“据陈熙晋笺注,说漳水有浊漳、清漳,浊漳出上党长子鹿谷山,东入清漳,清漳出沾山大要谷,北入河,皆在山西境.”因此断宋之问为汾州(今山西  相似文献   

5.
王维集中所收录之诗文,历来鱼目相混,真伪并杂,令读者难以辨识.以清人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为底本,并兼及陈铁民<王维集校注>之"注释",对其中部分诗文的真伪情况,进行了逐一考辨与甄别,以利于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英志《袁枚书法作品中的集外诗词九首考释》(《文学遗产》加08年第6期)一文,至少有三首诗著作权误判。《扇面绝句三首》前一首见《瓯香馆集》卷八,题作《题画赠李先生》;后两首见《瓯香馆集》卷二,题为《观潮》,俱为清初“毗陵六逸之冠”恽格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欧阳修所撰的《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并序》(以下简称《神道碑》),称余靖为“宋名臣”。关于余靖的生平事迹,除《神道碑》外,《宋史》卷三百二十有传,蔡襄《蔡忠惠集》卷三十六有传,曾巩《隆平集》卷十四有传,王称《东都事略》卷七十五有传,《宋史纪事本末》“郭后之废”、“庆历党议”、“侬智高”、“学校科举之制”等节,《宋史·仁宗纪》及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的有关段  相似文献   

8.
由于《鹤阳谢氏家集》为永嘉楠溪的宗族家集,历来不被外界注重。其首见于乾隆《温州府志·经籍》,著录为:“《鹤阳家集》永嘉谢梦览瑞园编。”而乾隆《永嘉县志·经籍》却把其归在谢包京名下。孙诒让《温州经籍志》著录为:“谢氏梦览《鹤阳家集》□卷,存”。可见孙氏当时编《温州经籍志》时也未曾见过原书。人们对此书版本或语焉不详,或论之失误,故特作考略如下:  相似文献   

9.
“松”这个意象在中国传统文学中象征君子坚贞不屈、高洁孤直的品性,在陈铁民先生的《王维集校注》中提到,王维诗作中“松”意象有46处之多,王维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君子喻”的传统,而更多的是将禅宗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王维受禅宗影响深远,他的诗不论是写松之本体、写松的特殊含义,或是以松来烘托人物、环境,都体现出一种禅趣,透露出一丝禅机,特别是他诗中那些和松连用的“松鹤”、“松月”、“松风”、“松琴”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清幽空寂的禅境,给人以禅思,这些共同构建了王维独具特色的山水禅诗.  相似文献   

10.
现存《稼轩词》版本有十二卷本和四卷本之分。十二卷本的祖本是刘克庄作序的《稼轩词》全集本,信州本十二卷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元大德广信书院十二卷本出自信州本,王诏刊本出自元大德广信书院本,毛氏汲古阁刻本出自王诏刊本。四库全书本和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皆源自毛氏汲古阁钞本。辛启泰《稼轩集钞存》本以辛启泰《稼轩集》初刻本为底本,并附录了从《永乐大典》中辑录的36首辛词。朱祖谋将《稼轩集钞存》本中补遗的36首刻入“彊村丛书”。四卷本的祖本是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长沙坊刻本即以此为底本翻刻,此二本已佚。吴讷本的底本即为长沙坊刻本,毛氏钞本则直接影钞自稼轩生前所刻四卷本。陶湘甲乙丙三集刻本刻自毛氏汲古阁甲乙丙三集,赵万里校辑之丁集出自吴讷本《稼轩词》四卷之丁集。  相似文献   

11.
我校学报编辑部陈增杰编审新著《李孝光集校注》,已于2005年9月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全书54.6万字。该书列入“温州文献丛书”第2辑。李孝光(1285-1350),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人,为元代重要文学家。本书在永嘉诗人祠堂丛刻十卷本《五峰集》的基础上,补辑佚文佚诗及词,增编为十五卷,加以校订评笺。“笺注着重时地交游和本事的考释,最为实用。评论多新见,成一家言。”(钱伯诚先生评语)前言论述李孝光的生平事迹、倡导浙派古乐府运动及其诗文塑造雁荡山的文学形象,都有独到的见解。书后附李孝光研究资料汇编。陈增杰编审擅长语言训诂…  相似文献   

12.
冯延己,马、陆两家《南唐书》皆有传,近来又有夏承焘先生所作《冯正中年谱》,其生平政治、艺文行事,班班可考,无俟缕述。史称其“工诗,虽贵且老不废。尤喜为乐府词。能书,似虞世南。”今其诗竟无传本,墨迹亦未闻有收藏者,惟乐府词则有《阳春》一集,与李璟、李煜俱为南唐文学之代表。冯延己词集之最早记录,为南宋时陈振孙之《直斋书录解题》,其言云:“《阳春录》一卷,南唐冯延己撰。高邮崔公度伯易题其后,称其家所藏,最为详确,而《尊前》、《花间》诸集,往往谬其姓氏。近传欧阳永叔亦多有之,皆失其真也。世言‘风乍起’为延己所作,或云成幼文也。今此集无有,当是幼文作。长沙本以置此集中,殆非也。”据此可知陈氏当时所见冯延己词有二本:一为高邮崔公度跋之《阳春录》,其中无“风乍起”一首。别一本为长沙坊刻本,  相似文献   

13.
印度医学的“脉”与“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印度传统医学中有关人体“脉”与“穴”之论说的介绍。其主要依据是根据印度古代医学经典《妙闻集》中的若干章。全文选译包括第3卷第9章《dhamani的详说》;第3卷第7章《sira的记述与分类》;第3卷第6章《有关各marman的叙述》;第3卷第8章《刺络法》。并就中印两种传统医学体系在这些方面的区别,给出了扼要提示。  相似文献   

14.
叶适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南宋学者刘宰说:“水心叶先生之文,如涧谷泉,挹之愈深。”(《漫塘集》卷二四《书夏肯父乃父志后》)清四库馆臣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赞美叶适说:“文章雄瞻。才气奔逸,在南渡卓然为一大家。其碑版之作,简质厚重,尤可追配作者”;“能脱化町畦,独远杼轴,韩愈所谓文必己出者,殆于无忝。”(卷一六0《水心集》)  相似文献   

15.
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三载唐褚遂良《右军书目》有“第一,《乐毅论》四十四行,书付官奴”。相传南朝梁摹本《乐毅论》末刻“永和四年十二月廿四日书付官奴”,是登善所本。宋代黄山谷、米元章、姜尧章、陈思等皆以为官奴即献之,后世少有疑者。唯《河东先生集》卷四十二所附刘禹锡《酬家鸡之赠》“还思写论付官奴”下注云:“官奴,羲之女。”清姜西溟曾斥其误。《题官奴小女玉润帖后》云:“官奴,子敬小字。刘梦得酬柳子  相似文献   

16.
朱淑贞是我国文学史上少数有成就的女作家之一,她“一生抑郁不得志”“抱恨而终”,其遭遇是非常不幸的,她的作品的遭遇,也不比她人好,“其诗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是重不幸也。”(以上见南宋、魏仲恭《朱淑贞断肠诗词序》)更不幸的是,她的作品,生前“竟无知音”,死后也乏知音,甚至遭到贬斥,打入冷宫,最有代表性的是清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七四对她《断肠集》二卷所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列子》非张谌伪作的看法,已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接受,但学术界仍存在一种较普遍的观点,认为今本《列子》:“从思想体系和语言风格看,可能是晋人作品.”(《哲学大辞典中国哲学史卷》22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12月第1版)“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魏晋人的作品.”(《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429页,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9月第2版)关于从思想体系、思想内容看,《列子》是先秦作品而不是魏晋作品的论证,详见另文《从思想史的角度论<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本文专从汉语史的角度来论证<列子>非魏晋人所伪作.从语言使用方面,认为《列子》是魏晋人的作品,持这种看法的人虽有一些,但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论述这一问题的文章还只有杨伯峻的《从汉语史的角度来鉴定中国古籍写作年代的一个实例—<列子>著述年代考》,此文最初发表于《新建设》杂志1956年7月号,后收入杨伯峻《列子集释》附录“辨伪文字辑略”中.持从语言使用上看《列子》可能是魏晋人作品的看法的人,大抵都本自杨伯峻的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8.
寓情于景王维善于通过描绘美好的画面来含蓄地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苏东坡说他的诗中有画,确实是抓住了王维诗作的主要艺术特点的。《辋川集》中的不少诗篇,都体现了这一特点,是“以景见情”的佳作。  相似文献   

19.
汪应辰文集原有五十卷,惜至明初即已罕见。明弘治六年(1493),程敏政入秘阁得阅全本,以个人之力抄出十二卷;53年后,即嘉靖二十五年(1546),夏浚将程敏政所抄十二卷附上遗事志传等文,成十三卷附录一卷,刊刻发行。至清编《四库全书》时以十三卷本与《永乐大典》所收《汪玉山集》相较,除其重复、增所未备,勒为二十四卷,定名为《文定集》。  相似文献   

20.
近代学者王国维先生说:“大抵学问常不悬目的,而自生目的。有大志者,未必成功;而慢慢努力者,反有意外之创获。”(姚名达《哀余断忆》)这一格言,被不少学者引为治学语录,加以鞭策或勉励。张进教授作为一位女学者,每日操持家务,顾老管小;作为大学教师,执鞭授课,瘁心教学,自然费去不少精力。然而,张进教授日积跬步,志在不舍,数十年如一日,在学术领域自有不少“意外之创获”。最近由她领衔主编出版的《王维资料汇编》(中华书局2014年3月版),更是“不悬目的”“而慢慢努力者”的“意外之创获”,播惠学林,功德无量。该书《编后记》中指出:“在已出版的《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系列中,王维资料长期阙如。”这与王维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多少有些不相称。而《王维资料汇编》的出版,则无疑弥补了这一学术空白,成为王维资料整理研究中的一个里程碑,也成为西安文理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