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木通中的苯丙素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次从关木通(Aristolochia manshuriensis Kom.)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出7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其中两个为8-O-4′新木脂素: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1,3-二醇(赤式)(1),1-(4-羟基-3-甲氧基-苯基)-2-{2,6-二甲氧基-4-「1-(E)-丙烯-3-醇」-苯氧基}-丙烷-1,  相似文献   

2.
本文合成了标题配合物{NB4「CuCo(OX)3」}x。用ESR,IR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其数值用最小二乘法和自旋哈密顿算符(H=-2JS1.S2导出的磁方程拟合,求得交换参数J=-56.2cm^-1,表明配合物间存在着反铁磁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3.
用β-环糊精与马来酸酐保成了双(6-氧-丁烯二酸单酯)-β-CD,用氯乙酸对E1进行加成反应合成了双「6-氧(3-脱氧柠檬酸酯)」-β-CD,E分别与Ni^2+、Zn^2+、Mg^2+形成金属配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这3种配合物对脲酶水解尿素的抑制作用,其中E2.Ni^2+使脲酶的活性降低了96.1%。  相似文献   

4.
用 3硝基2,6二氯苯腈( N D C B)经 Sn Cl2 还原得到的产物 3氨基2,6二氯苯腈( A D C B)与磺酰氯反应合成了一种具有生理活性的化合物 5 N, N二甲氨基萘磺酰(3腈基2,4二氯)苯胺( D C B F),研究了其对 A. longipes的细胞外基体聚糖的合成的抑制作用,发现此化合物具有与其母体 D C B 类似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一种手性固定相:七(2,6—二—O—戊基—3—O—三氟乙酰基)—β—环糊精(DP—TFA—β—CD),将此固定相用于典型对映体分离,对大多数化合物均可达到基线分离,峰形对称,无拖尾现象.同时将此固定相分离菊酸乙酯,顺式可达到基线分离,反式可达到半高峰宽以下分离.同时从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其分离机理  相似文献   

6.
以β-环糊精为母体,先与马来酸酐反应合成了双-(氧-丁烯二酸单酯)-β-环糊精(简写E1),后用氯乙酸修饰E1,得到了双-[6-氧-(3-脱氧柠檬酸单酯)]-β-环糊精(简写E2),再利用E1或E2作为催化剂,催化苯和甲醛反应生成了苯甲醇。  相似文献   

7.
三种新的环湖精衍生物气相色谱固定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硅烷化等方法合成3种新的的含有大官能团和长烷基链的β-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七(2,3-O-二苄基-6-O-叔丁基二甲基硅基)-β-CD、七(2,3-O-二苄基-6-O十二烷基)-β-CD、七(2,3-O-二乙酰基-6-O-十二烷基)-β-CD,并考察了该固定相的气相色谱性能,这些固定相均具有较好地成膜性,较高的柱效,对难分离的芳香族位置异构体二甲苯、甲酚等有很好的分离效果,烷基链长的增加和大官能团的引入改变了环糊精的空腔结构;环糊精上取代基的大小、极性、形状与客体分子的π-π相互作用等对于客体分子的识别起着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中黄酮糖苷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的聚酰胺柱层析、TLC和HPLC的方法从银杏叶中分离得到5个黄酮糖苷化合物,经UV、HPLC、HNMR分析鉴定为:芦丁(1),莰菲醇-3-O(2-O)-(6-O-「对-(β-D-葡萄糖)-O-反式肉桂酰」-β-D-葡萄糖)-α-L0鼠李糖)(2),莰菲醇-3-O(β-D-葡萄糖)(3),槲皮素-3-O-(2-O-「6-O-(对-竣工在-反式肉桂酰)-β-D-葡萄糖」-a-L-鼠李糖),(4  相似文献   

9.
由β-CD—OTs或β-CD-I在DMF中,和过量咪唑反应,合成了单-6-(咪唑-1-基)-β-环糊精(简称β-DC-Im).产率较高,分别为60%和62%.并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TLC、IR、UV、1HNMR及元素分析等确证.其中UV数据未见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10.
β—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与色氨酸包结物形成常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水溶液中,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β-环糊精及6,6'-O,O、-(4,4、-二苯基杂氧二磺基)-β-CD与色氨酸形成包结物的形成常数,结果表明,后者的稳定性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1.
β—环糊清—β—萘酚包结物的固相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β-环糊精包结中的β-萘酚在固相条件下的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得到了光学纯度最高可达34%的R-(+)-1,1-联萘基2,2-二酚。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8-氧喹啉基)]-β-环糊精(2)与9 种脂肪醇、3 种脂肪酸和樟脑手性对映体在磷酸缓冲溶液中,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1)的分子键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结构与主体化合物空腔的尺寸匹配决定了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即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是分子识别的主要驱动力,而氢键作用对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键合到β-环糊精主面的喹啉基不仅可以作为一种荧光光谱的探针,也可以识别客体分子的手性,其中对(+ )/ (- )-薄荷醇的对映体选择性高达4.4(ΔΔG°= - 3.67kJ·m ol- 1).  相似文献   

13.
为了得到新的兼有α-受体阻滞作用的β-受体阻滞剂,合成了十八种1-芳氧基-3-「2-(4-芳甲酰基-1-哌嗪基)乙胺基」-2-丙醇类化合物。所有化合物均经^1H-NMR,IR,元素分析鉴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羟丙基-β-环糊精的高水溶性、适宜的疏水性空腔等特性,比较分析了低温合成法、常温合成法和高温合成法3种常用制备方法的优缺点,阐述了羟丙基-β-环糊精在医药、食品、环境治理、纺织等方面的应用,指出了其在纺织印染行业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在水溶液中,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β-环糊精及6,6-O,O-(4,4-二苯基杂氧二磺基)-β-CD与色氨酸形成包结物的形成常数,结果表明,后者的稳定性大于前者  相似文献   

16.
PAZOS的合成及其薄膜的光信息存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并表征了聚「3’-甲基-4’-二(N,N-氧亚乙基)氨基-4-硝基偶氮苯登二酰」(PAZOS),  相似文献   

17.
高连周  张廉奉 《河南科学》1999,17(4):365-369
室温下,在配体存在下,通过氧化加成反应合成了双核铜配合物「Cu(C6H5COO)2(L)」2,L=C5H5(NO(1),4-methylpyridine(2),2,6-bimethylpyrdine(3),「Cu(C6H5COO)4(dppe)」(4),dppe=双二苯基膦乙烷,以元素分析、电导,热重-差热分析、红外光谱,磁图二色性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经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PFITZINGER喹啉合成法在■酚酮领域中的首次应用。3─乙酰基■酚酮1在氢氧化钾存在下与靛红反应,得到了喹啉基取代的酚酮化合物3-[(4’─羧基)─2’─喹啉基]■酚酮2;化合物2的溴化反应得到双溴代产物5,7─二溴─3─[(4’─羧基)─2’─喹啉基]酚酮3;化合物2的偶联反应得到5位偶联产物5─苯偶氮基─3─[(4’─羧基)─2’─喹啉基]酚酮4。化合物2,3,4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  相似文献   

19.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测定了单-[6-(8-氧喹啉基)]-β-环糊精(2)与9种脂肪醇、3种脂肪酸和樟脑手性对映体在磷酸缓冲溶液中,25℃时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常数,并与母体β-环糊精(1)的分子键合能力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客体分子的结构与主体化合物空腔的尺寸匹配决定了所形成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即范德华力和蔬水相互作用是分子识别的主要驱动力,而氢键作用对超分子配合物的稳定性有重要影响。键合到  相似文献   

20.
β-环糊精-β-萘酚包结物的固相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β-环糊精包结中的β-萘酚在固相条件下的不对称氧化偶联反应,得到了光学纯度最高可达34%的R-(+)-1,1'-联萘基-2,2'-二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