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作品,也是中国悲剧的代表性剧作.明代传奇<金锁记>即改编于<窦娥冤>.本文将主要从内容情节、悲剧意蕴两个角度出发,比较二剧的不同.同时兼谈中国悲剧与希腊悲剧的一些差别.  相似文献   

2.
"摩罗诗力"和"现实战斗精神"是鲁迅文艺思想之核心,它们既是鲁迅在西方近现代文学思潮影响和新文学发展实际基础上的独特创造,也是对<文心雕龙>中"风骨"这一民族审美理想的继承和发展.二者之间既有差异又存在相通之处,证明现代文学批评与传统文论之间具有割舍不断的历史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详细记录了殷周时期,尤其是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价值.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而且<诗经>中的爱情诗内涵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历史语境下解读分析小说<红豆>,试图寻求<红豆>被时代肯定和接受而又被严厉批判的原因,找到小说创作的突破与某些叙事的缺陷,从而形成对<红豆>更立体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魏晋时期,洛神一度成为各类艺术争相描摹的女神形象,以之为审美对象的各类艺术作品中,《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则是其中的两大杰作.文章试图从审美理念、审美视角、审美体验与审美表现手法四个方面探究《洛神赋》和以之为脚本的《洛神赋图》之间的审美递变关系.  相似文献   

6.
<中华新报>是民国时期著名报刊之一,该报是政学会的机关报.早期言论进步,后期转为保守,反对新文化运动.身为新文化运动主将之一的鲁迅反对该报的言论,鲁迅曾撰文批判该报所刊载文章的观点和内容.本文试图梳理鲁迅与<中华新报>的关系,思考影响现代传媒与现代知识分子互动的因素,彰显其历史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研究领域,各种批评理论层出不穷.极大丰富并加强了文学批评实践的发展和繁荣,乔叟研究也与时俱进,学者们尝试运用不同的批评理论,如英美新批评理论、女性主义批评理论、后结构主义批评理论、巴赫金的复调诗学理论以及文化研究的批评视角等来解读诠释乔叟的作品,尤其是其代表作<坎特伯雷故事>.本文试图对二十世纪英美学界在不同批评视域对<坎特伯雷故事>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概述.  相似文献   

8.
《农学报》之前西方农学知识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廓清<农学报>(1897年)之前综合性期刊中关于近代西方农学知识的传播脉络,清理西方农学在中国引进演变的轨迹.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考证和比较法,全面调查<农学报>之前晚清综合性期刊中涉及农学知识的文献.结果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中西闻见录>和<万国公报>最早刊载了<推农务之会><英国农器><英国农政><农事要策>等文,后来以<格致汇编><时务报><知新报>3份期刊的农学报道最为集中.结论 西方传教士与中士所办综合性期刊对西方农学的报道,先于<农学报>59年即有单篇文章,后有"农事"专栏,并间接催生了之后<农学报>专业期刊的诞生,在中国农学史和中国新闻事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伊西多尔的<词源>是拉丁西方极为重要的一部百科全书著作,对中世纪和西方的历史文化影响巨大,是西方早期科学史和思想史珍贵的一手文献.新近出版的<词源>英文全译本使我们有机会克服拉丁语的障碍,阅读整部<词源>.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新教传教士和中国文人以<万国公报>为依托,大力传播西方政法思想.其中,<万国公报>所宣传的宪政内容对中国宪政思想和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试从<万国公报>影响中国宪政思想的背景、所宣传的宪政内容入手,剖析西方法律思想对中国宪政思想和立法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1.
荀子<非十二子>对诸子的批判,是荀、孟在性善恶问题上的分歧,二者在此问题的实质上并没有分歧.<非十二子>和<汉书·艺文志>对诸子分类和批评的不同,乃始于学术批判,根于政治批判.它们的分类不同是源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时代.  相似文献   

12.
<格萨尔>是流传在藏族人民中的一部歌颂神话英雄的史诗.众多活跃在民间的<格萨尔>说唱艺人,是这部史诗至今流传在民间的重要依据,也是史诗依然以活的形态传唱的现实基础.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看起来总是带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但并不是一个解不开的谜.他们之所以成为<格萨尔>说唱艺人,有着主客观方面的因素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熔铸生命观和爱情观的悼亡诗,是我国古典诗歌中极为重要的一类.新近出版的由胡旭先生所著的<悼亡诗史>一书,立足于严谨的考订,系统梳理了悼亡诗生成发展的脉络,深入剖析了其内容与审美上的特征,具有卓著的学术价值,为整体悼亡文学的继续研究开启了门径.  相似文献   

14.
德富芦花的<不如归>不但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长篇小说,而且对于韩中两国现代性文学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两国对<不如归>的接受都是从小说的翻译改编开始的,但在剧奉的具体接受途径上却有明显差异.韩中两国<不如归>的演出,标志着现代性戏剧脱离初期阶段而演变为以家庭悲剧为主的大众戏剧艺术.中国认为<不如归>中的悲剧所在是"情",而韩国则扩展为"幽恨",从中获得比原作更为强烈的戏剧性艺术感受.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度量之书>中有关无理根的公式的理论来源.通过比较研究古代东、西方数学知识的相似性,从数学文化传播与影响的角度,指出法则来源分析工作在理解<度量之书>内容、合理评价<度量之书>地位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赛珍珠翻译的<水浒传>作为第一个英文全译本可谓命运多舛:一方面该译本在西方刚一面世便畅销不衰,风光无限;另一方面在国内却被口诛笔伐,历经坎坷.本文通过对<水浒传>赛译本命运沉浮的解读,围绕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事业进行了反省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剧对悲剧和喜剧不做截然的判分,多数喜剧剧本的构成要素以悲剧为主,只是在结局作喜剧处理。喜剧收束不能淡化全剧伤感压抑,悲剧结局也会有善恶果报的补偿。西方悲剧的主旨在于创造剧场气氛,所以它更多追求演剧的震撼效果,考问观众的价值观和审美取向,考验观众的心理承受力。中西戏剧的差异在于对文化的不同理解,中国文化崇尚“中和“,而西方文化追求“崇高“。  相似文献   

18.
一百多年前,中日两国之间通过一个刊物展开了戏剧交流,该刊物的名字叫<文艺俱乐部>,是东京博文馆发行的月刊杂志.从1906年到1913年,在短短八年间.登载于该刊的六部剧作由徐半梅等人翻译成汉语被介绍到中国.当时在中国,新剧(又称文明戏)的原创剧本很少.在这种情况下,从<文艺俱乐部>翻译过来的这些中文剧本对中国近代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剧作其实都是根据欧洲作家的作品翻译改编的.这说明,当时的中日两国对西方文学·戏剧的借鉴和吸收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  相似文献   

19.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一般形态的历史哲学,指明了人类社会最终发展的归宿,因此必然也是<资本论>的核心方法论,在<资本论>中辩证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服务于历史唯物主义,二者统一于<资本论>中.  相似文献   

20.
契诃夫对我国现代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契诃夫的《樱桃园》对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的影响主要在淡化戏剧冲突的表现手法和非传统喜剧精神方面.在戏剧创作上,夏衍与契诃夫具有共同的现实主义审美倾向,却缺少了契诃夫式的荒诞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