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具体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必须协调发展,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能源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
福建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模式的示范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是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首次提出,人类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并明确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既符合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致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实验区是支撑这一系统的重要载体。经过20年的探索,福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工作逐渐成熟起来,在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地区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等重大问题方面进行了积极研究与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地理科学正是以人与地关系为主要研究对象,特别是人文地理学更是直接以资源、能源、经济、人口、城市和环境保护为其主要研究对象,故在地理教育中渗透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地理学和地理教育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本文试图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渗透的方法和具体途径三方面来阐述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地理教育中渗透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本文从废弃物处理及运输的视角,结合我国废弃物处理及运输的现状,分析原因并提出了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以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求的能力。换句话说,就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指满足现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人满足其需要而发展的能力,其目的就是使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因此,加强水资源调查、研究、勘探、论证评价工作,并适时开发建设一批经济效益好的供水工程,节约用水,开节并重,方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王鹤 《科技信息》2008,(13):319-319
随着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理论应运而生,并且逐渐被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接受。该理论要求人们在对特定区域内的资源和环境进行开发利用过程中,在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不会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特定区域社会、经济、人口和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健康问题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健康并不仅仅是没有疾病,而应是指人的身体,心理、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好状态,影响健康 因素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还包括经济因素、社会组织以及物理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是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支撑,核心是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废寝忘食进一步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由此提出:持续发展可按“阶段式跃迁”模式推进,并同时满足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诸方面的几个基本约束;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人类需要改变现行的生产、消费模式及社会经济发展观念。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空间,也是人类寻求发展的物质基础。反思人类史和自然史,人与大自然原本是和谐相处的,只是两百多年前工业社会的到来,才使人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进而酿成了危机.从本世纪中叶以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耗竭、酸雨肆虐等环境问题已成为地球的一大危机,污染了的环境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资源的枯竭制约了社会的进一步的发展.为了人类的前途、地球的命运,只有实施既符合当代人的利益,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类在地球上更好地繁衍生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保健教育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发现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当代高职大学生的体育保健需求。作者试图通过本文的调查与研究,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保健教育体系的完善及其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在比较世界范围卫生系统筹资公平性的指数评估结果的基础上,客观地分析了我国社区卫生服务资源分配的公平性与社区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努力降低社会人群在享有健康和卫生服务方面不公正和不应有的社会差距,使每个社会成员均能达到基本的生存标准,以期我国的医疗卫生水平与卫生资源的公平性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令人担忧,部分大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导致当代大学生心理状况恶化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已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的需求;并且这些大学生不能有效地利用社会和学校提供的心理问题帮助资源。面对挫折时不能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使自己产生了心理疾病且不去积极地寻求治疗。要改变这一状况,一方面国家、高校要逐步改变现有的大学生心理教育机制,使之适舍大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学生要利用好各种社会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出现心理问题时,主动寻求帮助,使自己尽快走出心理困境。  相似文献   

14.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及其与传统森林经营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回顾了生态系统管理的发展过程;提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目标是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以及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生产力,以持续地获得理想的状态和期望的产品及服务;阐明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和实质,指出森林生态系统管理是传统森林经营的继承和发展,由传统森林经营向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分析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与传统森林经营在管理目标、核心理论、管理对象和管理尺度等方面的区别;讨论了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健康及健康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健康教育的基本特征,从生物、心理、社会三个层次叙述了增进学生健康,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我国高校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是体育与健康教育相结合顺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趋势,并对我国大学"体育与健康"教育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社会变迁,人类已开始加速步入老年社会。社会的老年化将增强人们的健康和环境意识,从而为创新以健康技术和健康服务业为代表的健康产业开拓广阔的市场。面对老年社会,机器人技术不但会进一步取代人们从事第一产业的体力劳动,而且会渗透到未来社会的健康、医疗、社会福祉乃至家庭和社区服务中,从而带来技术、服务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变革,迎来一个崭新的健康文艺复兴新时代。本文结合世界首例护理机器人研发的经验教训,提倡构建体系化健康机器人研发创新平台,构筑有效评价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健康机器人技术的体系化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体育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老年型社会的冲击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尤其是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对我们的体育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认为:针对福建省体育人才培养状况,应加大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进一步合理培养模式,使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足迹与水资源可持续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足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归纳与总结,介绍了水足迹的概念及由来,概述了水足迹的核算方法,以及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过程中的能源、食品和水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强调未来研究应重视食品-能源-水系统关联研究方法,并运用“环境足迹族(水、生态、能源、碳、土地、氮、磷足迹)”指标评价人与环境系统的综合表现,探讨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降低环境足迹的资源利用方案.   相似文献   

19.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我国环境会计建立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严峻。为更好地贯彻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国策,社会各界都在寻求保护和治理环境的方法。会计行业也要积极投身于环境保护活动,积极探索如何建立和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环境会计。  相似文献   

20.
消费一直和每个人息息相关,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可持续性消费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形式,可持续消费对现有的消费观念、习惯、结构、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近几年所提倡的低碳生活,对可持续性消费注入了新的内涵。主要介绍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消费对环境的影响;消费的需求及可持续性;政府所采取的政策及措施;可持续消费仍需调整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